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有关昆虫学的期刊

发布时间:2024-05-18 08:48:21

有关昆虫学的期刊

《亚太昆虫学期刊》(Journal of Asia-Pacific Entomology),由韩国应用昆虫学会、台湾昆虫学会及马来西亚植物保护学会 与 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联合主办。由Elsevier出版!是SCI期刊,影响因子 !

1、国内:《昆虫学报杂志》、《昆虫杂志》、《台湾昆虫》、《SCI》、《昆虫》、《昆虫知识》、《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国外:美国《化学文摘》、英国《剑桥科学文摘》、《昆虫学文摘》、英国《农业科学数据库农》俄罗斯《文摘杂志》。

3、《昆虫学报》创刊于1950年,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昆虫学会共同主办的昆虫学学术刊物。 据2018年3月《昆虫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昆虫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58人,责任编辑1人,编辑助理1人。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昆虫学报》共出版文献6198篇、总下载922663次、总被引77392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1、《德国化学文摘》于1969年因经费拮据而停刊,并入《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化学文摘》由于索引速度较慢,在我国化学界适用不够广泛。

2、《美国化学文摘》是目前比较重要的检索工具之一,在世界各国有一定影响,并且在我国使用最多,所以作重点介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昆虫学报

Pest字数一把不低于4000字《昆虫学报》是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昆虫学学术刊物,195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本刊为全国核心期刊,曾被SCI收录,现被《生物学文摘》(BA)、《昆虫学文摘》(EA)、《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CAB文摘数据库和德国 “ISPI Pest Directory Database”等国内外重要文摘和数据库收录。1.办刊宗旨传播报道昆虫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动态,推动国内外昆虫学界学术交流,发展我国的昆虫学事业,为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2.征稿范围本刊面向国内外征稿,登载有关昆虫形态、生理、生化、病理、毒理、生态和系统学等昆虫学各分支学科的中英文原始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等。本刊鼓励英文投稿。系统学方面主要接受订正和综述性论文,一般不接受单纯报道新分类单元或新记录的论文。3.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简明通畅,引用资料请注明文献出处,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文责自负。中文稿件使用昆虫名称和名词应参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昆虫学名词》;其他名词和名称请参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相关名词规范;无规范可参考时,宜沿用最广、最久且意义无误的名词和名称。文稿题目要求准确、简短明了,系统学论文题目要求给出所研究分类单元隶属的纲、目和科名。摘要应包含研究目的、关键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等。关键词应能反映文稿的内容范畴,其选择可参考《昆虫学文摘》(EA)所列主题词,应能方便计算机检索,不能是一句短语。观察标本须指明存放地。涉及核酸序列时,应提供在国际核酸数据库登记注册的核酸序列号。4.格式要求 文字来稿用5号宋体字、A4纸隔行打印。正文前用中文和英文分别给出:题目、作者姓名、署名单位、所在城市和邮编,摘要,5~8个关键词。英文稿件用附页以中文给出上述信息。首页脚注给出资助项目的名称和编号及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E-mail地址)。按国家标准正确使用计量单位、汉语简化字和标点符号。缩略词首次出现时必须给出相应的中文和英文全称。文稿标题中不宜用缩略词,请使用全称。摘要中亦尽可能不用缩写词。外国人名一律用原名,不译成中文。外文字母和符号请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区别要明显。源自中文的人名和地名在译成英文时,采用汉语拼音。表题、图题及表图中注字均需有英文对照。生物科级以下名称首次出现时应注明拉丁学名。 表格、插图和照片表格要求采用“三线表”。文中插图请用绘图纸黑墨绘制或使用高质量的激光打印样图,要求线条清晰、均匀。图幅宽度:8 cm以内(半栏)或14~16 cm(通栏)。图线粗细:坐标线、指引线用细线,线宽约 mm,函数曲线用粗线,线宽约 mm。图字大小:图中所有字符的字体与字号应一致,均用6号宋体字。以比例尺示明图像实际大小。图样和照片应大小适当,以利制版。插图另纸打印,附在文后。正文中相应处画一方框标明图的位置,框下注明图序、图题和图注,图注文字应精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引用应符合国际和国家有关版权规定。正文中引用处应在圆括号内注明原著者姓名和年代,2名作者之间用“和”(中文文献)或“and”(外文文献)连接,3名或3名以上作者时只给出第一名作者,后加“等”(中文文献)或“et al.”(外文文献),西文著者只给出姓氏即可。文后参考文献列表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列出全部著者姓名,并按英文字母升序排列。只列正文中引用的且为公开发表的文献,未正式发表的资料不得列入。中文参考文献须有英文对照,排列时英文在前,中文在后并置于方括号内。刊物名称缩写请参考《昆虫学文摘》(EA)。格式举例如下:〖期刊论文〗Yu XP, Zheng XS, Xu HX, Lu ZX, Chen JM, Tao LY, 2002. A study on the dispersal of lycosid spider, Pirata subpiraticus between rice and Zizania fields. Acta Entomol. Sin., 45(5): 636-640. [俞晓平,郑许松,徐红星,吕仲贤,陈建明,陶林勇,2002. 拟水狼蛛在水稻与茭白田之间的转移. 昆虫学报,45(5):636-640]KS, Webb BA, 1999. Polydnavirus-mediated suppression of insect immunity. J. Insect Physiol., 45(5): 507-514.〖专著〗Lu HS, 1998. Molecular Biology of Insect Viruses. Agricultural Scientech Press, . 519-524. [吕鸿声,1998. 昆虫病毒分子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519-524], 1991. Biology of Ticks. Vol. 1. Press, . 349-356.〖专著论文〗Ye GY, Hu C, Shu QY, 1998.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rice resistant to insect pests and its wise and sustainable use. In: Cheng JA, Zhou WJ ed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in the 21st Century.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 406-414. [叶恭银, 胡萃, 舒庆尧, 1998. 转基因抗虫水稻的转育及其合理持续利用. 见:程家安,周伟军 主编. 世纪农业发展与研究.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06-414]Wilson MD, Post RJ, 1994. Integration of morphometric, cytogenetic and molecular techniques: a case study of Simulium damnosum. In: Hawksworth DL ed.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sms. CAB International, . 215-.投稿要求切勿一稿多投。请登录《昆虫学报》网站在线投稿,或通过E-mail将原稿发送至本刊编辑部;同时邮寄打印稿一份,并附第一属名单位的推荐信,推荐信中需注明“此文稿经审查,无一稿两投和泄密情况”,否则不予受理;有通讯作者时,须附通讯作者本人的签字,以示认可;另请提供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和E-mail地址。来稿请挂号投寄本刊编辑部,勿寄给个人。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凡拟刊登之文稿,作者须附函明示是否同意该文版权(含各种介质的版权)转让给《昆虫学报》编辑部。通常在稿件收到后1个月内决定并通知作者是否可用。来稿须符合本稿约要求后方可受理,审改意见由编辑部转给作者。作者须在收到退修通知后2 周内将原稿、修改稿、修改说明及稿件电子文件(Word格式)寄回或发送编辑部。逾期者,以新稿处理,重新登记收稿日期;修改内容较多的作同样处理。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作必要的文字删改,作者若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声明。6. 其他稿件一般参照收稿日期先后刊登,英文稿件和涉及重要发现和成果的高质量论文可优先发表。本刊对拟刊用的稿件按规定的标准收取审理费和发表费。来稿刊载后,酌致稿酬,并赠送样刊2~4本。本刊编辑部通讯地址:北京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学报》编辑部,邮编100101;电话:;传真:;E-mail: ;网址:。

核心期刊非常多,除了那些没听说名字的,现在关于昆虫学的期刊基本上都是核心了;核心期刊里面分一级二级,一级如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植物保护以及一些比较好的大学的学报;二级如昆虫知识、中国生物防治和部分大学的学报。

国内外关于昆虫的期刊

很多的,可以到天地人教育咨询网络看看

期刊定位:以及时报道昆虫学研究和推广应用领域最新成果、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普及基础知识、提高基础理论水平、促进学科发展为主要办刊宗旨:以理论联系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主要办刊方针;以不断壮大我国昆虫学基层科研队伍,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主要任务。期刊特点:既是昆虫学研究领域基础学科的重要学术期刊,也是与农林生产密切相关的害虫虫情测报、综合防治策略、应用技术推广的重要传播媒体。报道内容还涉及资源、食用、药用、天敌昆虫等益虫的利用与开发。栏目设置:《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信息与动态》、《学术讨论》、《害虫介绍》、《书刊评介》等栏目。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昆虫学和植物保护方面研究、推广和应用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有关机构和基层的管理人员,以及昆虫爱好者。国内检索系统:《水稻文摘》、《农业昆虫学文摘》、《农业文摘—植物保护》、《中国生物学文摘》等30多个重要检索机构收录,1992年至今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被《万方数据网》、《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国外检索系统:美国的《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昆虫学文摘》(EA),英国的《应用昆虫学》(AE)、《应用昆虫学年评》(RAE)、《CAB数据库》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Agrindex》等16个国家的农业部有摘录、编译、引用和收藏。期刊影响:《昆虫知识》1996年被列为国家自然科技期刊的重点核心期刊。近年期刊的引用频次明显上升,影响因子在同类刊物中较高,2001年影响因子达,比4年前增长了近5倍。特别在植保界影响较高,并被列为该领域的核心刊物。排行榜:1998年在我国4300余种科技期刊“被引频次最高中国科技期刊500百名排行榜”中名列第122名。2001年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技部最新评选公布的4大“中国期刊方阵”中,被评选为“双百”期刊,在122种“双百”期刊中名列第96位,在入围4大“中国期刊方阵”的716种科技期刊中名列200名以内。期刊获奖:1990年至今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期刊奖共7次,分别为1990年本刊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1992年分别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一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北京市三项优秀学术期刊奖》,1996年和2001年连续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

有很多啊,国内昆虫学排在最前面的分别是:昆虫学报,昆虫生理,昆虫知识等都是核心期刊,后面还有一些大学的学报什么的

核心期刊非常多,除了那些没听说名字的,现在关于昆虫学的期刊基本上都是核心了;核心期刊里面分一级二级,一级如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植物保护以及一些比较好的大学的学报;二级如昆虫知识、中国生物防治和部分大学的学报。

有关昆虫的研究论文

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感想摘 要:本文是作者对观赏昆虫和观赏昆虫学课程内容的介绍以及作者对于观赏昆虫学课程的感想。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方法、昆虫的采集与捕捉及标本制作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观赏昆虫、观赏昆虫学、感想、昆虫资源、采集昆虫在我国,观赏昆虫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有了蓄养蟋蟀、听鸣观斗的活动。而历代文人墨客也似乎对这些小虫有着特别的偏爱,吟诗作画常以昆虫为对象,留下不少传世佳作。人们以虫寄情,以情赏虫,充分展现了中华氏族特有的浪漫与博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虫文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多彩,观赏昆虫这一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鉴于此,我们尝试将民间观赏昆虫的经验总结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写成本文,目的是使大家对观赏昆虫有个基本了解,并通过观赏昆虫的活动增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一、观赏昆虫学课程简介我们学校的观赏昆虫学课程由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开设,肖铁光教授主讲。这是一门选修的课程。为30个学时。使用教材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观赏昆虫大全》一书。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安排中除在教室上课外,还有两个学时的参观校标本馆。课程结束后,学生须上交10只捕捉的昆虫作为标本。课程由有趣的昆虫外部结构、错综复杂的昆虫体内世界、昆虫的生物学、观赏昆虫的分类、昆虫疾病、昆虫人工饲料、虫—食品、药品、毒品、虫文化赏趣、方寸之中话昆虫、空中“骄龙”—蜻蜓、乡谣俱乐部—鸣虫、忠勇无敌大将军—蟋蟀、大自然的舞姬― 蝴蝶、独角仙、田园番独特景观。台湾开发的“虎山溪观萤”,日本每年6月上旬举办的“萤火虫祭”,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可在宾馆、舞厅等娱乐场所,集萤火虫于特制的玻璃瓶中,当娱乐达到高潮时,突然断电,释放萤火虫,萤光闪闪,似流线舞动,另是一番景象。中国人对昆虫鸣声的注意和欣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仅仅是欣赏各种野外昆虫优美动听的鸣声。从唐朝开始,人们则将鸣虫作为宠物蓄养在各种笼器内,以便随时随地聆听这一独特的音乐。在蓄养鸣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几种蟋蟀不仅善鸣,而且好斗,从此斗蟋便成了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如果将这些善鸣、好斗昆虫,集中饲养,适时对外开放,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细细倾听这一独特的虫国乐章或观看斗蟋的激烈场面,将是又一奇妙享受。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神话到传说,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从娱乐到破案,从邮票到服装,从塔碑到航天……几乎无处不有昆虫的身影,无处不渗透着与之相关的知识。如果能建一处昆虫馆,聚昆虫趣味、知识于一室,将会拓宽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观赏昆虫能给人以美感,可供赏玩、娱乐以增添生活情趣,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观赏昆虫还有益于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昆虫多样性,特别是对珍稀、濒危资源昆虫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并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三)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群众对观赏昆虫资源尚缺乏一定知识,对昆虫的乱捕滥杀或以商业经销标本为目的大最捕采屡有发生,造成观赏昆虫资源的严重破坏。所以在观赏昆虫活动中,应有正确的娱乐观;合理适度开发利用观赏资源昆虫,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促开发,使观赏昆虫这类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八、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兴建于2001年,原址在老图书馆三楼,只有80余平方米,馆藏标本多为农业害虫。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为了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后来在老图书馆一楼扩建了新馆,现已形成占地面积140多平方米,馆藏昆虫20余万只,包括昆虫世界、蝴蝶王国、多媒体放映厅三大场馆在内的综合性科普教育基地。标本馆自建成以来,先后接待了包括长沙市教育局等20多个团体在内的数以万计的校内外人士参观、访问和学习,在校学生的参观人次更是难以胜数。曾先后受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教育频道、经贸频道以及东方新报等多家大型媒体的关注、报道,并于2004年被授予“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昆虫馆场馆面积158㎡,馆藏标本20多万号。 静态昆虫展出标本1700多种,8000余号,其中数目较多的有鞘翅目39个科;鳞翅目38个科;膜翅目31个科;同翅目14个科;半翅目12个科;晴蜒目9个科;双翅目8个科;直翅目6个科;等翅目1个科;螳螂目1个科;革翅目1个科;脉翅目1个科;拈翅目1个科等。以教学、科研为主,对校内外各界人士免费开放。建馆以来,在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为昆虫爱好者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了场所,激发了参观者热爱昆虫,研究昆虫的热情,在加强广大学生自然观、生态观宣传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期开展的昆虫知识讲座更是吸引了众多人员前来参观学习,人们在参与欣赏昆虫艺术展(蝶画、翅画、蝴蝶工艺品)当中,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现在,新的昆虫标本馆正在建设中,我们观赏昆虫学课程的同学们有幸作为第一批人员参观了新的标本馆。首先我们来到了位于老图书馆一楼的肖铁光老师的昆虫标本制作室,这里制作出来的标本正在源源不断的向新标本馆迁移。新的标本馆位于文渊阁的四楼,同在四楼的还有我们学校的动物标本馆、土壤和岩石标本馆。昆虫馆的新馆实际上是原来农业生物图书书库,不过现在经过装修后已经焕然一新,新馆的面积更大,展位更多,因为还在建设中,许多标本还没有摆上展台,但是单单就摆上展台的这些标本来说,就已经让我们连声惊叹了。希望还有机会去参观!九、结束语我的论文不长,简单的介绍了许多关于昆虫和观赏昆虫的知识,希望大家在读后能够增长一下对观赏昆虫的认识。学了这门课,收获很多,可不仅仅是弄清了一个区别而已,只是不知该怎么说。湖南观赏昆虫资源丰富,应在做好开发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加以利用,并在利用的同时尽可能加以保护,以保证湖南观赏昆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参考文献 [1] 王音 周序国.《观赏昆虫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 李鹏翔.观赏昆虫[J]. 科学大众(中学版),2001年12期[3] 龙中伟. 观赏昆虫采捕加工法[J]. 农村新技术,2000年06期[4] 郑立军 靳桂敏 杨新廷;. 观赏昆虫刍议[J]. 野生动物,2001年03期[5] 吴福泉. 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J]. 广东蚕业,1999年03期[6] 朱巽. 湖南观赏昆虫资源的利用研究[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4期[7] 高卫红. 另类宠物欣赏——观赏昆虫[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年06期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读了它我才知道,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环境保护,不环境污染,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为什么说昆虫对于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没有昆虫,人类就不可能生存。 “昆虫的某些习性似乎与整个人类的习惯、道德观、心理状态格格不入,它们好像来自另外一个更加怪异,更加生机勃勃,却毫无情感,异常残暴的地狱般的星球。”———比利时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 对昆虫存有如此敌意几乎没有道理,地球上现有昆虫大约九百万种,其中大部分还没被发现或不为人知,但只有1.5%的昆虫对我们有害,其余的或者对我们无直接影响,或者为人类提供一些明显的、不可或缺的益处。 如果没有昆虫,人类…… 据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爱德华.O.威尔森预言:“如果昆虫消失,食物链的很大一部分就会遭到破坏,大量鸟类立即因缺乏食物而饿死,其他依赖鸟类为食的动物也会消失,陆地上依赖昆虫为食的一些小型哺乳动物也要灭绝。整个地球将会出现灾难性的连锁反应。” 如果没有人类,昆虫…… 昆虫对人类的依赖远不如我们依赖它们的程度,然而,如果没有人类所提供的食物供给,一些昆虫还是不可能以目前的形态和大规模的数量出现。普遍遭到白眼的蟑螂跟随着人类和面包屑的踪迹来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在阿波罗7号宇宙飞船上都能够观测到蟑螂的行动;体虱早在72000年前人类学会穿衣时,就开始存在于人类衣物中了;在以人类血液为食之前,温带臭虫很可能生活在岩洞里,寄居在蝙蝠或鸟类身上;从10000年前人类有了农业,以及5500年后学会贮存粮食的时候起,蝗虫、谷象、蚜虫等种类的昆虫就找到了适宜自己生存的环境;至于家蝇、金龟子、蠹虫和其他各种蛾、跳蚤等昆虫也都伴随着人类建立起自己的家园。 蜜蜂 至少3000年前,人类开始养殖蜜蜂,从此人们就一直享用着蜂蜜和蜂蜡。西方蜂还提供其他方面的用途:大约三分之一的人类所需食物都来自于由蜜蜂授粉的农作物。一旦蜜蜂濒临灭绝,我们将最先失去杏、橘子、苹果、蓝莓、茄子、茶叶、大蒜、胡萝卜、洋葱等食物。长期以来,蜂毒一直以治疗关节炎而著称,这很可能是因为蜂毒中含有蜂毒肽———种潜在的消炎物质。蜂蜜本身就有杀灭细菌的功效,威尔士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罗丝·库珀发现,在杀灭具有抗生素抵抗性的金**葡萄球菌(一种医院里常见的伤口感染细菌)方面,蜂蜜的功效是红糖液的四倍,很可能是因为蜂蜜含有抑制细菌生长的植物化学成分。 臭虫 在人类历史上,臭虫一直是一种难以消灭的昆虫。14世纪埃及神学家卡迈勒丁,达米里写道:"据说臭虫最早产生于恒温动物身上,对人类有特殊的偏好。"他在臭虫起源的问题上弄错了,最常见的温带臭虫在夜间从房屋的墙壁和被褥里爬出,吸取足够的血液,以完成从幼虫到成虫的脱毛过程。这样看来,它们似乎是人类的伙伴,因为我们最初也是在岩洞里居住。蝙蝠身上至少寄生着12种吸血温带臭虫,岩洞里筑巢的鸟类也是很多种类臭虫赖以生存的基地。DDT(滴滴涕,一种杀虫剂———编者注)可以赶走臭虫,可不久以后它们又随着跳蚤市场上的旧家具回来。臭虫虽不传播疾病,然而婴儿被其过多叮咬易患上贫血症。古代人们在缺乏相关认识的情况下,还曾误认为臭虫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例如,古罗马长老普利尼就用其治疗毒蛇咬的伤口。格伦·赫里克在1914年出版的《对人类和家庭有害的昆虫》一书中提到:“**剂量:7只臭虫与水混合;儿童剂量;不超过4只……其气味还可以缓解兴奋型窒息。” 蚊子 长久以来,蚊子一直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这种最常见的节肢型吸血动物优雅、轻盈,然而它也是致命的。它是人类疾病的头号携带者,传播疟疾、黄热病、登革热、西尼罗河热、脑炎等各种疾病;还携带着引起象皮病的微型蠕虫。但是,3550种蚊子在整个地球的生物网上自然有其生活的空间,鸟类、蝙蝠、鱼以及许多重要的沼泽物种,包括蜻蜓在内,都赖以为食。有足够证据显示,疟蚊(图为其中一种,斯氏疟蚊)曾经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几百年来,疟疾传播一种叫疟原虫的疟疾寄生虫,通过唾液将其注入人体血液中。事实上,在广泛应用奎宁之前,正是靠蚊子传播疟疾,非洲才幸免于欧洲殖民者死于这种疾病,以至于非洲西海岸被称为“白人的坟墓”。另外一种伊蚊,随着**黑奴的船只将黄热病携带到新大陆,这恰恰促成了法国在1803年对路易斯安那州的出让(1803年,法国将从西班牙手中夺到的路易斯安那州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卖给美国———编者注)。 体虱 有三种虱子在人体中安家:毛虱、头虱和它们的后代体虱,其中人体虱(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生活在人类的衣物中,以人体血液为食,只有人死亡,尸体冷却后才离开人体。1170年被英国国王亨利二世的党羽谋杀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就以身上长满虱子而著称,次日他的尸首被郑重地用长袍裹以示众,当路人看到“虱子就像沸水溢出炖锅一样从尸体中爬出”,每个人都被这一场景吓呆了,之后又笑得直不起腰来。虱子不能在新衣中存活,因而体虱在拥挤不堪又不能经常洗涤衣物的监狱中最常见,这也是为什么各种疾病在战争时期最易传播的原因———斑疹伤寒症、五日热、回归热等疾病都经由虱子的排泄物传播。斑疹伤寒症是由一种叫作里克次氏体属微生物的细菌引起的,数不清的战役都曾因这一疾病而告失败,最早是在14**摩尔人与西班牙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的军队在格兰纳达交战时,17000名士兵死于这种疾病。后来的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中,许多人也因斑疹伤寒症而致命,这严重威胁到了当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以至列宁感叹道:“不是社会主义打败虱子,就是虱子打败社会主义。” 药材甲虫 《为何不食用昆虫》,这是1885年文森特发表的一篇小论文的题目。他在文中指出,昆虫不仅富含营养、可口,而且便于提供,阻止其为人类所广泛食用的惟一原因似乎就是多数人对吞咽昆虫还感到恶心《想像一下清炒桑蚕或是咖喱金龟子》。然而在许多地区,食用昆虫不仅很常见,甚至还很时髦。例如在泰国,盐水蚕蛹是一道美味,mangdand(或叫大田虫)也经常被装饰成沙拉。实际上,昆虫十分有营养: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统计的数据显示,100克的蝗虫含有大约20克蛋白质,所含脂肪却只有6克。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我们确实总是在无意识地食用昆虫,自从4500年前埃及人发明了储藏粮食的方法,谷象、蛾子、瓢虫就一直藏身于我们的食物中,我们也随之将其吞入腹中。药材甲虫不仅吃面粉、调味品和毒性轻微的药物,甚至还能吃锡板和铅片———就像有人开玩笑地说:“除了铸铁以外的任何东西”。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发现了这些害虫的独特之处,便在一定限度上放宽法规,没有全面禁止人们食用这些昆虫。以无核椰枣为例,每批枣中有5%以上被昆虫死尸或其排泄物污染时,才可以对其进行处罚。金提中昆虫的含有量许可为每8盎司中可含有35粒果蝇卵。

昆虫与人类昆虫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大家一起繁殖一起发展。随着人类科技的日益进步,人类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他们想要深入的地方,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活生产对于地球的影响日益深远,人类以无可争议的态度成为了地球的主宰。有些人认为人类是最高无上的,为了我们的利益可以牺牲一切动植物的利益甚至它们的生命。人类把昆虫逐出它们的家园,并在那里建起了城市,建起了工厂…. 可是这样是对的吗?无数次的教训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不得不重新为自己定位。到底人类是地球的其中一员还是高与一切的主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和昆虫等一切自然物和睦共处,我们人类才能谋得更大的发展。因为人类只是地球村中的一员,我们并不比那些昆虫高明很多。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只是地球漫长历史中的一瞬,在人类都还没诞生的千百万年里,昆虫就已经是地球的主宰。昆虫对人类的生存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中包括了有利的因素,当然也就不可避免的包括了有害的因素。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来阐述昆虫对人类的影响。首先我们来谈谈昆虫对我们人类的害处。一, 农业的大敌。据报导,全世界为害庄稼的害虫约六千多种。我国水稻害虫就有二百五十多种,果树害虫一千多种,玉米害虫五十多种,仓库害虫三百多种。像粘虫、蝗虫、稻螟虫、玉米螟、地老虎、棉蚜虫,小麦吸浆虫、蚜虫、叶蝉、飞虱、介壳虫等等,都是重要的害虫。害虫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是相当惊人的,据估计,对野外生长的作物平均每年造成的损失串为l0%,室内贮藏物平均损失率为5%。就我国稻作害虫一项来说,1950年损失四千余万担。因此与害虫作斗争,从害虫口里夺回粮食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要的措施。例如松毛虫是毁坏森林的元凶。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其幼虫周身长满了长毛,专门取食松叶,故名。松毛虫是针叶林l0余种松树的大敌。我国从南到北都有松毛虫的危害,主要的松毛虫有6种,分别以其取食的松树命名,如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等。已有浙江、山东、河北、广西等20余个省(区)市遭到其严重危害,大发生时,数日间即能将青山绿林变为秃枝残梗,远望如火烧,近看虫满树,虫粪盖满地。松树受害后,长势受损,甚至衰萎枯死。据1952年湖南零陵林管处调查,仅零陵、祁东等五县,被马尾松毛虫为害的面积即达253万余亩。l953年辽东长白山西部天然落叶松林,受害面积达43万余亩。松毛虫不但严重破坏森林资源,也使收割松脂的副业生产受到损失。改革开放前林区人民常靠松脂收入换取油盐粮米,那时林农常皱眉长叹说:"松毛虫把我们的油筒、盐壶、米瓮都给敲掉了"。近期每年发生面积仍有3000万一4000万亩,仅木材一项约损失500万立方米。二, 居家生活的大敌。每个家庭居室或多或少都有害虫。那些隐藏于居室各个角落的害虫由于个体小或者数量少,因而没有引起你的注意。不然,只要你在久藏不常翻动的书籍或纸张里检查一下,你就会见到有小虫在爬动。请你再检查一下不常穿的毛呢衣服里有没有蛀孔?如果有的话,那肯定有蛀虫藏在衣箱里。甚至在久藏未食的白糖里也有虫,这种虫是肉眼难以看到的。至于庭园花木上有虫,那更是大家所常见的。例如我们所熟悉的蚊子,就是传播病源的罪魁祸首。 (1)疟疾 疟疾这种病是由疟蚊传染的。 疟疾又称瘴气。据1935年卫生署的调查,在瘴气盛行的区域里,居民血液内有疟原虫的占50%,患恶性疟疾的占72%。1936年江苏皋县因患疟疾死亡二万人左右,1876年开凿巴拿马运河时曾因黄热病及疟原死了无数的工人,以致1889年不得已而停工。后经昆虫学家解决了蚊子的问题才得以继续完成运河工程。1930年远东热带病医学会的报告指出:泰国每年死于虎口约50人,而死于疟疾者达五万人。(2)流行性乙型脑炎 这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是由蚊子传带的,这种病又叫日本乙型脑炎,普通都把它叫做大脑炎。患者有发烧、头疼、呕吐,抽风、昏睡、昏迷等现象。治疗上没有特效药品,所以病死率相当高。所以消灭蚊子是保证人的身体健康,避免疾病传播的关键。其次我们来谈谈昆虫对人类的益处。昆虫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原料。例如(1)紫胶,它在工业上的用途很广,可制成胶片供工艺使用。它是一种高档的涂料,把胶片溶解在95%的酒精中,用以油刷高级家具和木制品以及装饰品。除此之外,紫胶还是塑料、导电绝缘体、橡胶填充剂、防湿剂等重要工业产品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军工、电器、橡胶、油墨、皮革、塑料、钢铁、冶金、机械等工业以及木器、食品、医药等行业。例如(2)白蜡,它具有密闭、防潮、防锈、经久不腐、着光、生肌、止血止痛、补虚、续筋接骨等作用,是军工、轻工、化工、手工和医药生产上的重要原料。如金属品的防腐抛光,精密仪表机械的防潮、防锈及润滑。由于它融点高,制出的模型、教具在夏季高温情况下不软化、不变形。纺织工业上用于着光剂,造纸工业上的填充和上光剂,电容器的防腐,汽车蜡,地板蜡,化妆品的原料,名贵家具的抛光等,特别是军工、航天、科研等部门对白蜡的需求更是日益激增。 昆虫作为动物界中的一个纲,在中药材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传世的文献中,最早记载昆虫药用价值的医学书籍首推《神农本草经》,它是中国古代研究药学时所用的药典。《神农本草》中有药365种,记载作为药用的“虫”(广义的)29种,其中属于昆虫的为21种。这21种虫药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有:石蜜、蜂子、蜜蜡、桑螵蛸;中品无毒或中毒,包括露蜂房、蚱蝉、白僵蚕;下品多毒,有:蛴螬、石蚕、雀瓮、樗鸡、斑蝥、蝼蛄、地胆、萤火、衣鱼、木虻、蜚虻、蜚蠊、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把广义的“虫”药扩充到106种,其中昆虫药为73种,分为“卵生”、“化生”和“湿生”三类。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又补充动物药32种,其中属于昆虫的11种。 总计在动物药中,真正属于昆虫及其产品的,有l00余种,有些昆虫的药用价值还很高,对人类医病防病、滋补健身以及延年益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冬虫夏草。它是指蝙蝠蛾科昆虫的幼虫在秋冬季被虫草属的一种真菌感染死亡后,第2年夏天从幼虫头上长出一根虫草属的真菌角状子座,即为冬虫夏草。夏至前后挖取,去泥土后晒干或烘干。生用。具益肾补肺、止血化痰之功效。用于久咳虚喘、劳嗽痰血、阳屡遗精、腰膝酸痛等症。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以本品与鸡、鸭、猪肉等一起炖食,对病后体虚不复、自汗畏寒等有补虚功效。对肺癌等肿瘤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昆虫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包括的有机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还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无机物质:各种盐类、钾、钠、磷、铁;钙等。据分析,每100毫升人的血浆,含有游离氨基酸24.4-34.4毫克,而每100毫升昆虫的血液中,含有游离氨基酸高达293.毫克,高出人血几倍。蚕蛹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均高于大豆。昆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据分析,烤干的蝉含有72.02%的蛋白质;黄蜂含有81%的蛋白质;白蚁体内的蛋白质含量比牛肉高,100克白蚁能产生500卡(2090焦)热量,100克牛肉只能产生130卡(544焦)热量。由此可见,昆虫才是名副其实的高蛋白食品。除了丰富的营养外,不少昆虫还有独特的保健作用,例如蝗虫可暖胃助阳、健脾运食,蝉可清热、息风、镇惊等。开发昆虫食品大有前途,已经引起各国的重视。有些国家正在开展研究、筛选、培养一些营养价值高的昆虫食品,作为补充人类食物的一个来源。据统计,目前世界食用的昆虫包括8类、63属373种。有一则新闻是这样说苍蝇的。你能想象要叫苍蝇成为人类的免疫保健食品吗? 在营养学家的测定下,发现蝇蛆干粉中粗蛋白质含量高达61.2%,粗脂肪含量23%,还含有丰富的钙、镁、磷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一种优良的人类食品。而蝇蛆的生产又有价格低廉的优势。因为苍蝇生育周期短,繁殖力强。一对苍蝇一个夏季能生育出2660亿个蛆。人们可从蛆体内提取纯蛋白和脂肪,制成高级食品供人食用。据报道,经中国科学院50年人工驯化培养的小个体苍蝇,正在武汉一座"苍蝇工厂"内被利用来提取具有免疫作用的营养品。我国这一高科技项目,已处于国际领先之列。如今在"苍蝇工厂"里,人们用奶粉、豆粉喂养着数以亿计的"工程蝇",大量的蝇蛆在用麦麸调制的营养基中,长得白白胖胖。科研人员可以从这些胖蛆身上,提取抗茵活性蛋白、复合氨基酸、蛆油、几丁质等具有广泛用途的物质。"抗茵活性蛋白"杀菌力特强,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浓度,就足以杀灭各种病菌,这为研制高效抗菌素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线索。昆虫还与我们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很多科技发明的灵感都来源于昆虫。首先是蝇眼照相机的发明。昆虫的复眼是由千万个小眼组成的,由于小眼之间的相互抑制,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边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人们仿效苍蝇腹眼中小眼的蜂窝型结构制成了用于科研的“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拍摄1329张照片, 其分辩率达4千条线。其次日光灯的发明也是来源于萤火虫。萤火虫的发光器官,生长在腹部的第六节和第七节之间;从外表看只是层银灰色的透明薄膜,如果把这层薄膜揭开在放大镜下观察,便可见到数以千计的发光细胞,再下面是反光层,在发光细胞周围密布着小气管和密密麻麻的纤细神经分支。发光细胞中的主要物质是荧光素和荧光酶。当萤火虫开始活动时,呼吸加快,体内吸进大量氧气,氧气通过小气管进入发光细胞,荧光素在细胞内与起着催化剂作用的荧光酶互相作用时,荧光素就会活化,产生生物氧化反应,导致萤火虫的腹下发出碧莹莹的光亮来。又由于萤火虫不同的呼吸节律,便形成时明时暗的"闪光信号"。人们经过研究,把其发光的过程,列一简单的公式,最终研制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日光灯。昆虫还是侦破案件的好帮手,其中有一种昆虫的名字就叫做“法医昆虫”。 用法医昆虫"侦破"案例的典型实例不胜枚举。据报道,1984年11月25日这天,在一个僻静处,发现了加州一大学生被害。当时,难以判明确切的被害时间。然而,尸体上出现的昆虫使案情出现了转机。法医昆虫学家根据尸体上发现的丽蝇卵,确定被害人是在气温20℃以上的温暖天气被害的,因为丽蝇只有在气温高于20℃时才产卵。核查气象部门的报告,发现这名女学生失踪的第一天气温正好高于20℃。由此并汇集其他线索分析判断,该女生失踪当天即被害。随之案情真相大白,凶犯难逃法网。这起案例当时不仅引起了昆虫学界的关注,也震动了司法当局。从此,法医昆虫被美国司法部确立为判断人体死亡时间的有效工具之一。近期,发生在美国的另一起枪杀疑难案件,也由昆虫"告破"。有人在南卡罗来纳州的乡间平房中发现一具女尸,解剖证明被害人死于头部的小口径来福枪伤,同时发现尸体上有大量的蝇类幼虫,即蝇蛆。调查人员在取样中收集到142只蝇蛆和10只蝇蛹,经鉴定是红兴丽蝇和裸芒综蝇。研究人员根据这两种蝇的发育生物学和当地气象情况分析确定,被害人死亡时间是10月24日或25日。依据这个至关重要的判定进行排查,很快找到了嫌疑犯。最后凶犯招供,是10月24日下午用来福枪杀死被害人。小小昆虫被誉为"破案"小英雄,真是名不虚传。最后我们来谈谈昆虫与人类文化的关系。(1) 世界的地名与昆虫 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地名多如牛毛,而地名的产生、命名及变更也各有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涵义。很多地名都来源于当地独具的自然风貌、经济特征、传统的民族文化或宗教信仰,还有美妙的神话传说等等。当然,其中也不乏以珍奇的禽兽和花草来命名的,更有趣的是有些地名还确实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哩! 巴拿马是中美洲东南部的一个国家。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贯穿于该国境内中部的加通湖。据说很早以前,加通湖畔到处都是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因其形态美丽,色泽鲜艳,远远看去,飞舞的蝶群恰似一片花的海洋 一一 蝶海!所以巴拿马有“蝴蝶国”之美称。此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地名也是与昆虫有关的,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2) 昆虫与民俗风情 在众多的昆虫种类中,有一些种类被喻为向往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其中蜜蜂和蚕是典型的代表。因为蜜蜂可酿蜜、产蜂蜡,蚕能吐丝织茧,是人们发家致富的好帮手。唐代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耐人寻味,常吟常新。因此,人们常将蜜蜂视为甜蜜和勤劳的化身,将蚕喻为无私的奉献者,并将两虫视为婚礼中的吉祥虫。如我国拉古族人有捕蜂制成蜂蜡烛的习俗,在举行婚礼时,一对新人一定要点燃两支蜂蜡烛,以喻示他们婚后生活充满光明、甜蜜与幸福。蜂蜡灯在拉古族人的婚礼中之所以不可缺少,据说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对恋人因双方父母有矛盾而不同意他们的婚恋,无奈二人为情爱双双自杀而亡。后来二人坟上长出一棵七里香花树。不知为何两家长辈所养的蜜蜂都到这棵花树下来采蜜。双方家长吃了蜂蜜,又想念起亡故的儿女,悲悔莫及,不约而同来到这棵花树下握手言和了”。从此往后,晚辈们的婚恋不再受干涉了。人们把蜂蜡烛视为自由、光明和美好的象征。我国的另一少数民族京族人在举行婚礼之日,要有一系列的“歌宴”来欢庆,据说其中最精彩的是“结义歌”,其中男女对唱段“我俩犹如蚕虫,共吃一张桑叶,共一簇草吐丝”(男);“我俩犹如蜜蜂,一在窝内一在窝外(女)”……,将象征婚姻的和和美美与甜甜蜜蜜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增加了婚礼的情趣与热闹。(3) 为艺术添彩蝴蝶、甲虫、蜻蜓等昆虫由于色彩鲜艳,深受人民的喜爱。在历代艺术作品中,以蝶为题材的很多,如在明、清二代,蝶和瓜构成的图案代表吉祥。蝶和花卉配合使画面生动而自然,成对的蝴蝶代表爱情的象征。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不少的祖国历代名画,其中有一张宋代名画叫做《睦春蝶戏》图的。画面清晰生动,十多只彩蝶,色彩鲜艳,风姿秀丽。这幅画据说为南宋画家李安忠所作,画上的各种蝴蝶的大小比例、形态特征以及色彩斑纹等,大都酷似实物,栩栩如生。虽然时隔千年,仍然能辨明都是属于南宋产于国都临安(今杭州)附近的蝶种,个别种类还可明显无误地识别其雌雄。至于在织物、刺绣、邮票以及工艺品中能看到的蝴蝶图案就更多了。凤蝶是工艺美术品的最好材料,凤蝶标本可以展姿成各种形态与花草搭配后装入玻罩或相框中,做为茶几上的摆设及墙壁上的装饰,在欧美市场颇受欢迎。艺术家们利用美丽多姿的蝶翅拼贴成艺术价值很高的蝶翅画。有一幅仿照名画《百骏图》制做的蝶翅画 ,价值高达16700美元。 利用各种蝴蝶翅膀为原料,采取国画、油画及雕刻等表现艺术的长处,利用蝴蝶自燃天生的花纹而贴拼出山水、风景、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等图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昆虫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对自己的定位,我们是自然界中普通的一员,我们不是大自然的主宰。

昆虫学重要中文期刊

原刊《昆虫天敌》杂志于1978年由我国著名昆虫学家蒲蛰龙院士等创办,迄今已出版、发行了29多年,承蒙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和厚爱,各届编委的悉心呵护和辛勤耕耘,在国内外均已有较大影响,对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昆虫天敌》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 数据库等多家检索性期刊数据库收录。随着我国昆虫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原刊《昆虫天敌》由于名称的局限,接受和发表文章的范围显得太窄,不利于本学科的学术交流与研究成果的推广。更名后的《环境昆虫学报》仍为季刊,大16开本,每期96页,由广东省昆虫学会和中国昆虫学会联合主办,庞义教授任主编,主管单位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学报设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专论等栏目,主要刊登昆虫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的学术研究论文,反映现代昆虫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本刊除特邀专家撰稿外,真诚欢迎从事生物、农业、林业、医学卫生、动植物检疫等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生产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

:《昆虫分类学报》创办初期归属农业部主管,昆虫分类学报社主办并负责出版、发行,属“民办公助”性质。按国家的办刊要求主办单位必须是实体机构,所以自1991年起《昆虫分类学报》挂靠西北农业大学(现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陕西省教委主管。 :《昆虫分类学报》从创刊——1989年12月由周尧教授任主编及社长,初期只有1名专职编辑,1名兼职编辑。由于周尧教授工作繁忙,1990年1月路进生教授被返聘为学报主编,周尧教授为名誉主编。1994年6月路进生主编逝世后,大家一致推举袁锋教授出任主编(现在),主持编辑部日常工作,周尧教授仍为名誉主编及学报社社长。编辑部现还有1名专职副主编(沈林),2名兼职副主编(张雅林、杨集昆)及专职编辑(秦道正、花保祯),专职编务(杨宗武)(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人)。设有编辑部、发行部、财会部,基本可满足工作需要。学报编委会最初聘请国内外著名昆虫分类学专家24人组成,即:周尧、N. Aspock(奥地利)、赵建铭、赵修复、蒋书楠、黄复生、范滋德、夏凯龄、L. Knutson(美国)、葛钟麟、李传隆、林平、刘友樵、路进生、马骏超(美国)、M. S. Mani(印度)、L. A. Mound(英国)、高木贞夫(日本)、E. Tremblay (意大利)、吉井良三(日本)、温廷桓、杨集昆、袁锋、郑乐怡。由于一些编委的逝世和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又逐步增补了钦俊德、尹文英、印象初、何俊华、李绍文、R. I. Wane-Wright(英国)、张广学、张雅林、郑哲民、黄大卫、杨忠歧几位编委。现编委会共由30人组成,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有关的投稿首先请他们审核,确保了学报论文的质量。 学报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编辑部的管理和工作制度,首先制定了《昆虫分类学报》工作条例和《昆虫分类学报》工作程序,实行责任编辑制和主编负责制。通过岗位责任制层层把关,使稿件从作者投稿到最后刊出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工作程序是这样的:作者投搞→编辑部专家内审→送编委或其他专家外审→退作者修改→└→退稿 └→退稿修改稿返回编辑部→再内审→组稿→责任编辑审核→主编定稿→责编编辑加工└→退稿 └→退稿→电脑照排→责编四次校对及作者清样一次→主编核定→交付印刷由于每一期从编辑到校对由一位专职编辑负责,各个步骤连贯了又均能做到胸中有数,故每一期的编、校、印刷过程缩短了,责任心加强了,且错误率也降低到最低限度。在1992年陕西省出版局“第三次书刊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校对差错率在‰(万分之二)以下。 《昆虫分类学报》最大的贡献是每年利用学报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固定交换回200余种学术刊物和研究专著,迄今已交换回300多种3万多册昆虫学期刊和专著,其中170种为国内缺藏的外国期刊。丰富的文献资料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学者和研究生前来查阅,已形成全国昆虫学重要文献资料中心,促进了我国昆虫学事业的发展,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提供了便利,也使所在单位昆虫博物馆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昆虫学分类研究中心。

昆虫学报华东昆虫学报你上图书馆了解一下就都知道了

昆虫知识期刊官网

你可以定小哥白尼 或者我爱科学 这样的少儿杂志 里面不但有生物的知识 天文地理的知识都有 可以让孩子学得更多 图书质量也很好

期刊定位:以及时报道昆虫学研究和推广应用领域最新成果、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普及基础知识、提高基础理论水平、促进学科发展为主要办刊宗旨:以理论联系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主要办刊方针;以不断壮大我国昆虫学基层科研队伍,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主要任务。期刊特点:既是昆虫学研究领域基础学科的重要学术期刊,也是与农林生产密切相关的害虫虫情测报、综合防治策略、应用技术推广的重要传播媒体。报道内容还涉及资源、食用、药用、天敌昆虫等益虫的利用与开发。栏目设置:《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信息与动态》、《学术讨论》、《害虫介绍》、《书刊评介》等栏目。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昆虫学和植物保护方面研究、推广和应用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有关机构和基层的管理人员,以及昆虫爱好者。国内检索系统:《水稻文摘》、《农业昆虫学文摘》、《农业文摘—植物保护》、《中国生物学文摘》等30多个重要检索机构收录,1992年至今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被《万方数据网》、《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国外检索系统:美国的《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昆虫学文摘》(EA),英国的《应用昆虫学》(AE)、《应用昆虫学年评》(RAE)、《CAB数据库》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Agrindex》等16个国家的农业部有摘录、编译、引用和收藏。期刊影响:《昆虫知识》1996年被列为国家自然科技期刊的重点核心期刊。近年期刊的引用频次明显上升,影响因子在同类刊物中较高,2001年影响因子达,比4年前增长了近5倍。特别在植保界影响较高,并被列为该领域的核心刊物。排行榜:1998年在我国4300余种科技期刊“被引频次最高中国科技期刊500百名排行榜”中名列第122名。2001年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技部最新评选公布的4大“中国期刊方阵”中,被评选为“双百”期刊,在122种“双百”期刊中名列第96位,在入围4大“中国期刊方阵”的716种科技期刊中名列200名以内。期刊获奖:1990年至今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期刊奖共7次,分别为1990年本刊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1992年分别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一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北京市三项优秀学术期刊奖》,1996年和2001年连续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

纪念《昆虫知识》创刊50周年(本文发表于《昆虫知识》2005年01期;作者:王琛柱,《昆虫知识》编委会主编)《昆虫知识》从1955年创刊,今年正值50周年。到2004年底,《昆虫知识》已出版41卷242期。驾起《昆虫知识》这叶轻舟在岁月中穿行,我们能捕捉到昆虫学领域重大发现和重要事件的一些踪影。20世纪50年代,昆虫对DDT产生抗性,家蚕性信息素得到鉴定,经济阈值的概念提出;60年代,《寂静的春天》问世,害虫综合治理一词开始使用;70年代,DDT被禁止使用,苏云金杆菌被用来防治鳞翅目害虫,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合成并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被登记使用,Walbachia在库蚊中得到鉴定;80年代,发现印度谷螟对苏云金杆菌产生抗性,找到果蝇的跳跃基因,转基因抗虫植物问世;90年代,转苏云金杆菌基因棉花商品化并广泛种植;伴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外来入侵种受到关注,在本期的封面上,就是一种可怕的入侵害虫!在这50年里,昆虫学知识的积累是惊人的。以昆虫生理学的发展为例,1953年Roeder的《Insect Physiology》出版时仅为1卷,到1964~1965年Rockstein编辑的《Physiology of Insect》为3卷,1973~1976年再版时为6卷,到1985年Kerkut和Gilbert编辑的《Comprehensive Insect Physiology, Bi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则多达13卷。为顺应这种局面,《昆虫知识》的每期页数也是一增再增,从32页、48页、64页、80页到现在的96页。半个世纪以来,《昆虫知识》保持自身特色,敢于不断创新。从创刊到现在,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报道昆虫学的最新科研成果,交流昆虫学的技术与方法,普及昆虫学知识为己任。在继承刊物传统的同时,近年来在表现形式和信息量上做了有益的改进,进一步扩大了在国内外的影响。在国内作为全国核心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稳步提升;在国外,则被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的《CAB数据库》、《应用昆虫学》、《应用昆虫学年评》、俄罗斯的《文摘杂志》等国际重要检索期刊所摘录。应国内外读者的要求,经编委会的慎重讨论决定,从本期(2005年,第42卷第1期)开始《昆虫知识》的英文名称由原来的Entomological Knowledge,改为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以适应国际化的大趋势。在20世纪60~70年代正当国际昆虫学发展欣欣向荣的时候,《昆虫知识》却停刊了9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现在昆虫学已经插上2个翅膀。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尽管是50年前的事情,但对包括昆虫学在内的所有生物学科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如今昆虫分子生物学已成为这门古老学科强劲的生长点。计算机无疑是昆虫学飞跃的另一翅膀,尽管我们开始驾驭它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而如今它对我们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从资料查阅到数据统计,从分子设计到种群模拟。可以预见,未来昆虫学的发展将会更加突飞猛进。当今,我国昆虫学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但学术界的浮夸之风和不实剽窃现象亦时有发生。《昆虫知识》坚持科学、求实、开拓、创新,视论文质量为自己的生命线。我相信,在广大读者、作者和编委的共同努力下,《昆虫知识》定会蒸蒸日上!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