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2020

发布时间:2024-06-02 00:05:29

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2020

华严里小学集体获奖情况国 级在“学校中华美德教育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教育实验过程中,成效显著,被评为“中华美德教育行动”示范学校市 级在“小雨滴爱心捐书”活动中被授予2006年度“北京少年报爱心学校”称号区 级北京市朝阳区环境教育绿色学校北京市朝阳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朝阳区第十九届中小学生“孙敬修”杯故事比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婴幼儿医疗互助金先进单位荣获2006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单位四(1)班2006年度朝阳区中小学文明礼仪示范班四(3)班2006年度朝阳区中小学文明礼仪示范班学区级信息工作优秀组织奖团支部获团员基本功比赛优秀组织奖荣获2006年冬季学生跳绳比赛团体总分五(1)中队在“我是奥运小主人”主题中队会评选中获优秀奖安贞里学区第五届教育科研年会获优秀组织奖个人获奖情况国 级侯亚斌 组织和辅导“艺术之星”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大赛在中荣获一等奖在组织和辅导第六届“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暨大型画集《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第九卷)参选作品中荣获三等辅导奖马 媛 《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少先队工作》在“首届全国新课程下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指导学生荣获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三等奖,本人荣获本届征文园丁奖指导学生荣获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三等奖,本人荣获本届征文园丁奖市 级杨 阳 《家校与社区合作推动诵读“经典”》一文在《寻求学校德育新定位》一书中发表在朝阳区2006年少先队工作论文评论中,论文《“神奇”活动在少先队工作中应用的研究》荣获一等奖曹慧慧 《读经典美文与圣贤同行》一文在《寻求学校德育新定位》一书中发表杨玉芳 在“爱护眼睛,远离近视”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沈俊丽 被评为2005——2006学年度“朝阳区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撰写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组织课堂争论开始》一文获北京市2006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三等奖康 慨 撰写的《体育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获北京市2006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区 级郑 瑛 2007年获星星火炬奖章《以尊重和关爱为基础,使教育成为“难忘教育”》一文在小学干部“课改与管理创新”案例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引领健康成长携手共创和谐”朝阳区青少年事务发展研讨论文征集活动中荣获三等奖龚 霞在朝阳区第三届中小学学生及教师“规范字、抄课文”硬笔书写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朝阳区第十九届“孙敬修杯学生故事比赛中,荣获优秀辅导一等奖在朝阳区第二届语文教师硬笔书写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朝阳杯”第三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语文学科教案二等奖在朝阳区第三届中小学学生及教师“规范字、抄课文”硬笔书写大赛中荣获优秀辅导奖付雪莲在朝阳区第三届中小学学生及教师“规范字、抄课文”硬笔书写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朝阳区第二届语文教师硬笔书写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赵兴华 在2006年举办的朝阳区美术教师作品展中荣获一等奖在朝阳区中小学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评比中获辅导一等奖关利蓉在朝阳区第三届中小学学生及教师“规范字、抄课文”硬笔书写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侯亚斌 在朝阳区中小学航天知识竞赛科幻画评比中获辅导一等奖在2006年举办的朝阳区美术教师作品展中荣获一等奖在朝阳区第三届中小学学生及教师“规范字、抄课文”硬笔书写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作品在朝阳区第八届中小学美术教师写生、书法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杨 阳在朝阳区第三届中小学学生及教师“规范字、抄课文”硬笔书写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朝阳区2006年少先队工作论文评论中,您的论文《“历奇”活动在少先队工作中应用的研究》荣获一等奖第十届朝阳区学生艺术节中,荣获辅导三等奖朝阳区第十届学生艺术节西乐比赛中荣获最佳指挥一等奖朝阳区第十届学生艺术节校园歌舞剧比赛中荣获最佳编导三等奖“朝阳杯”第三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二等奖“朝阳杯”第三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思想品德学科教案二等奖荣获2006年度亚运村街道优秀团员刘 静在朝阳区第三届中小学学生及教师“规范字、抄课文”硬笔书写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被评为2006年度朝阳区教育系统优秀青年教师荣获2006年度朝阳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被评为朝阳区2006—2007学年度青年教师“一助一”优秀志愿者被评为朝阳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张 雪 荣获2005-2006年度青年教师“一助一”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马 媛在朝阳区第三届中小学学生及教师“规范字、抄课文”硬笔书写大赛中荣获优秀辅导奖聂丽丽在朝阳区第三届中小学学生及教师“规范字、抄课文”硬笔书写大赛中荣获优秀辅导奖刘 畅在朝阳区第三届中小学学生及教师“规范字、抄课文”硬笔书写大赛中荣获优秀辅导奖刘江利 2006年度优秀资料员被评为2006年度“敬老先进个人”荣获2006年安全保卫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度被评为朝阳区教育系统资产管理先进个人侯国卿 “朝阳杯”第三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英语学科教案三等奖在“引领健康成长携手共创和谐”朝阳区青少年事务发展研讨论文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奖刘振津 在朝阳区中小学航天知识竞赛科普征文评比中获辅导一等奖朝阳区第十九届“孙敬修”杯学生故事比赛中,荣获优秀辅导一等奖在朝阳区2006年少先队工作论文评论中,您的论文《在低、中年级构建“学习”型中队的研究报告》荣获二等奖撰写的《在低、中年级构建学习型班级的研究报告》一文获北京市2006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撰写的《计算教学中互动与反思策略的探究》一文获北京市2006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杨玉芳 被评为二OO六年度朝阳区优秀学校卫生工作者王 蕾 朝阳区第十届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中,荣获最佳编导三等奖朝阳区第十届学生艺术节校园歌舞剧比赛中,荣获最佳编导三等奖肖 平 朝阳区第十届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中,荣获最佳编导三等奖刘晓露 朝阳区优秀教学干部朝阳区2006年度教育系统骨干教师张建生 朝阳区“迎奥运”轮滑比赛中,被评为本次运动会最佳辅导员奖康 慨 朝阳区“迎奥运”轮滑比赛中,被评为本次运动会最佳辅导员奖左占军 朝阳区“迎奥运”轮滑比赛中,被评为本次运动会最佳辅导员奖学区级吴 洋 团员基本功比赛中获朗诵比赛一等奖杨 阳 团员基本功比赛中获硬笔书法二等奖团员基本功比赛优秀组织奖被认定为2005-2006学年度骨干教师北京市金帆书画院朝阳分院举办的安贞里学区“真情献给建设者”主题绘画比赛中荣获指导工作一等奖优秀信息员沈俊丽 团员基本功比赛中获硬笔书法三等奖刘 畅 荣获2006年至2007年度安贞里学区优秀志愿者团员基本功比赛中获读书心得三等奖张 雪 团员基本功比赛中获读书心得三等奖刘郁慧 在2006年师德月活动中被评为安贞里学区师德标兵康 慨 被认定为2005-2006学年度骨干教师龚 霞 被认定为2005-2006学年度骨干教师付雪莲 被认定为2005-2006学年度骨干教师左占军 2007年教职工卡拉OK大赛中获二等奖侯亚斌 北京市金帆书画朝阳分院举办的安贞里学区“真情献给建设者”主题绘画比赛中荣获指导工作一等奖关利蓉 第五届教育科研年会

1996年毕业于东城师范学校,同年分配到琉璃寺小学工作,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2001年9月,归并到北京一中,一直工作至今。现任六(1)班班主任,并承担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2000年7月,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2001年12月取得教师资格证书。1999年代表该校青年教师“识字教学”受到区教研室的好评。2000年参加校级青年教师评优课《图形的认识》获一等奖。2000年区督导下校听课,代表学校所做的《倍的认识》一课受到听课专家组一致好评。2001年在东城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改革(JIP)实验课题第二轮实验中,撰写的《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论文荣获二等奖。2001~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班级十项评比中荣获表彰奖。2001~2002学年度教案评比中荣获优秀教案奖。2003年撰写的《为学生创造学习空间》的论文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2003年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年5月校内研究课《奇妙的七巧板》一课,获得好评。2004年11月专家下校听课,代表数学组做了关于《九的乘法口诀》一课获得好评2005年代表试验部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研讨会上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2005年《克和千克》一课获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专家的肯定。2005~2006学年度所交班级荣获“优秀班集体”的称号。2005年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2005年参加第四届“东兴杯”通过说课,顺利进入第二轮的做课,荣获东城区第四届“东兴杯”教学大赛数学学科初赛三等奖。2005年撰写的《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一文获得校2005-2006学年度教科研论文评选一等奖。2006年撰写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荣获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心理学研究会2005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于1997年毕业于东城师范学校,同年考入北京教育学院(东城分院),1999年7月毕业后,在琉璃寺小学任教。2001年9月,琉璃寺小学与北京一中归并,随之成为北京一中的一名教师,一直工作至今。2005年,经北京市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小学高级教师。2006年初,取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教育教学:从教以来,多次在校内做公开课、研究课和评优课。《空间与图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元、角、分的认识》、《厘米的认识》、《商的末尾有零的一位数除法》等课受到区教研中心老师及校领导的肯定和好评。2000年,美术课《用圆形画动物》获得校评优课三等奖。同年,开办“手撕画”课外小组也接受区督导,并得到了认可。2001年《20以内进位加、减法》一课和2002年《统计初步知识》一课分别接受市、区督导,受到好评。2003年,被学校推荐参加了东城区第三届“东兴杯”教学大赛,《24时记时法》一课获得初赛三等奖。2004年12月,专家指导组下校听课指导,《商不变的性质》一课得到专家的肯定。2005年,被评为校骨干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及论文:2001年,就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数学教学工作分别撰写了《“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谈学习古诗文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数学就在孩子身边》三篇案例,受到校领导的一致好评。2001年,成为东城区JIP实验课题组成员,同年8月,撰写的研究报告《JIP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研究》获东城区二等奖。2002年—2003年,撰写的案例《数学课中的过渡语》、《精心设计新授课的引入》、《和乘法口诀交朋友》、《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上精心备课》等得到校领导的肯定。2002年7月,题为《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课》一文获得东城区好评,并代表东城区实验校在“北京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材实验经验交流会”上与北京各区县的实验教师进行了交流。2002年10月,北京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材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颁发了“在课改实验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荣誉证书。2003年10月,论文《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年,我所写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单亲家庭学生问题分析》得到校领导肯定。2005年2月,我撰写的案例《学数学、用数学、感悟数学》获东城区04—05年第一学期案例分析评选一等奖。2005年,撰写论文《数学课中的过渡语》获北京市2005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2006年,《浅谈数学周记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获得2006年“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成功案例”征文一等奖。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工作中发挥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尽职尽责,时时处处努力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始终牢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时刻以自我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影响教育着身边的学生。个人获奖情况:国家级:1、 2001年3月被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评为基地先进实验工作者2、2006年9月在全国第五届教师教育教学研讨征文活动中以《有趣的知识竞赛》、《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思考、质疑的习惯》分获案例、论文评比一等奖市级:1、1995年在北京市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北京一中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整体实验阶段汇报《开拓素质教育大时空》一书中发表文章《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教法的探讨》2、2003年10月由于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先进工作者奖区级:1、1997年《试论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一文获东城区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论文评选中获表扬奖2、 2000年《小学数学应用题主体性教学初探》一文获东城区第十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3、2000年《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一文在东城区教育学会举办的征文活动中获纪念奖4、2006年5月《有趣的知识竞赛——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获得二00六年“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成功案例”征文三等奖。5、2006年9月获东城区教育系统育人奖校级:1、2001年获北京一中2000—2001学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2、2002年在2001—2001学年度教案评比中获优秀教案奖3、2002年在2001—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班级十项评比中获表扬奖4、2003年被评为2002—2003学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李安萍女,汉族,1956年4月出生,1975年1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教师。校骨干教师。主要工作业绩在历届中考中,所任教的班级成绩保持了本届本学科最好成绩,平均分和及格率超区或单项超区。在地大附中做过24年的班主任或年级组长的工作,带过的班多数是优秀班集体。在做年级组长工作期间,工作勤奋踏实,坚持早来晚走,顺利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主要学术成就在《北京青年报》、《北京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几何画板实验通讯》、《友善用脑通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论文曾获得过全国三面向教育成果一等奖、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成果二等奖、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成果一等奖、中国基础教育回顾与展望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海淀区首届青年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二等奖、海淀区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等。与计算机教师合作出版了《少年电脑教程》一书。在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举办的友善用脑实验课做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主要荣誉奖项曾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个人、北京市紫金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北京市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海淀区教育系统先进青年教师、海淀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海淀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海淀区教育系统优秀辅导员、海淀区优秀班主任、海淀区中学班主任带头人、海淀区中学骨干教师等称号。马长水男,汉族,1954年3月出生。1971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校地理学科带头人、史地教研组组长。主要工作业绩从教40年来,热爱教育事业,治学态度严谨,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目的,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前途负责。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年担任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教学方法独到,深受学生好评,所授课班级的地理学科高考、会考成绩优秀。主要学术成就在教学中勤于钻研,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坚持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具有崭新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中开展版图式、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探索社会热点与学科的结合,深入研讨历年高考、会考的趋势和走向,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主张用开放民主、张扬个性、学以致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才。主要荣誉奖项近四十年来,由于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对地理教学的深度探讨,教学效果十分显著。每年在地理高考和会考的辅导教学中均取得超市区平均分、及格率的优良成绩,并由此获得学校的表彰和奖励。被北京市海淀区批准为首批破格高级地理教师、校骨干教师、校学科带头人。在长期担任教研组长的工作中不仅很好的团结本组的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和教改活动,而且以长期积累的教科研能力来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为本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出贡献。王玉萍女,汉族,1968年10月出生,1990年7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级骨干教师。中共北京市海淀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现任,地大附中副校长、党支部委员,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英语兼职教研员、中心备课组成员、海淀区名师工作站英语组导师,《北京市高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研究项目》英语学科专家组成员。自2007年起,多次担任海淀区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英语学科评委和初中教师任职资格英语学科评委等。主要工作业绩潜心研究课堂教学,且成效显著。所任教班级2008年中考优秀率超区31个百分点。多次承担公开课任务,如09年承担校内公开课3节,区级公开课一节,并接待区内数名高二英语教师来校随堂听课一周。多次承担区教材教法课或专题发言、专题讲座任务多次为校内外教师指导公开课、研讨课等,如2007年4月-6月任备课组长,负责市级教师培训示范课的教学设计、试讲、研讨、实录、课后反思、反思总结等等;2007年12月为北师大(版)教材全国实验区经验交流研讨会指导一节研讨课。多次参加区课改新教学实录活动,为校内外多位英语教师评课。指导学校教科室带领教师认真开展“友善用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市级子课题的研究,提出“教学场”的观点和“时段教学”模式,有效推进了课题研究。主要学术成就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获海淀区一等奖、北京市一等奖和三等奖(含录像课)等。英语教学论文曾获海淀区二等奖、友善用脑课题组二等奖、市“京研杯”征文二等奖、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一等奖、“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一等奖等。并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年第4期发表文章。课改论文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试验论文一等奖。德育论文获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活动特等奖。校本课程《律法人生》获海淀区“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友善用脑实践研究文集》和《全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副主编。主要荣誉奖项海淀区中学创新教学管理优秀奖、海淀区教育科研管理创新奖,多次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校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田军男,汉族,1967年3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主要工作业绩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高三数学教学十几年,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出自己适合学生的独特教学方法,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绩。在历年高考中,所任教班级的数学成绩排名一直在区域的前列,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好评。05年加盟地大附中任教后,开始历任高三文科数学教学。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本校学生情况,潜心研究北京卷和考纲,帮助学生抓住高考试题的脉络。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06、07、08、09年的高考中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主要学术研究积极参加学校和区里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尤其是积极参与学校友善用脑的课题组活动,在教学中适时使用友善用脑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师生互动活跃,提高了课堂效率。积极撰写教学论文,《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在解高考题中运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初探》等文章获得一等奖。主要荣誉奖项曾获得:市和盟教学能手、市名教师、市优秀教师等荣誉;获得:本校学生心目中的十佳教师等光荣称号。

北京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论文2020

这种网上一般找不到的

三、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在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学校,对学生的反馈与述求、基础设施不完善、学生身心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并不会去关注,学校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也会大大的放松,甚至处于忽视的状态。在访谈中有人说道:“在我到实习地方之后,学校就不管我们了,我们向学校反馈一些问题,学校给的答复是有问题自己找实习地方的领导,自己解决。”(A1)这说明了高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在安排实习园所时,只是单纯的校园合作关系,并没有深度交流,特别是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学校和园所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管理方案,双方都处于一种“看学校的管理安排或看幼儿园的管理安排”的管理状态。并且实习地点的安排过于分散,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以及增加校内指导老师的走访难度。(二)“双导师”的指导质量不高从基本信息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高校指导老师指导的人数众多,最多指导的人数在31个人以上,这就导致了指导老师的指导压力和责任重大,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指导老师和我的专业不对口,然后指导老师指导的人数比较多,且指导的学生都比较分散,所以指导老师只对我指导过两次,指导的内容也很随意,就是问问有没有什么不习惯,有没有什么问题等。”(A4)从谈话中虽然可以看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但是却缺乏专业的、及时性的指导。园所指导老师虽然可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指导,但是指导却很随意,在访谈中一个学生说道:“幼儿园的指导老师指导的没有目的性、针对性、专业性,及时性,他们指导的内容十分片面,而且我的指导老师以为指导就是带着我走一日流程。”(A11)这说明园所指导老师对于指导的认识不足,导致对学生的指导片面,没有深度,导致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专业能力得不到提升,综上所述教育实习时“双导师”的指导质量不高。(三)园所对教育实习支持力度低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园所给予实习学生的机会少,基本大部分学生在园所中从事的工作都是保育,同时还存在着轮班现象,学生对园所的课程教研、班级的教育教学等接触少。园所给实习学生提供的工作太过单一,导致实习老师的接触面狭窄,从而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幼儿园的工作。有学生说道:“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除了从事保育工作外,幼儿园的其他一些活动我都没有参加过,甚至开会我都没有去过。”(A4)实习园所对学生的实习支持度低,导致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认同感等得不到提升,在园所收获的知识、经验也会相对较少,从而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也就相对降低。(四)学生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低“去实习前我认为自己可以很好地应对实习中的一切事情,而且实习的时候可以锻炼一下自己,但是到实习幼儿园的那天,我被不能洗澡,住宿条件差这点小事给弄崩溃了。”(A2)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总是觉得自己可以去应对、自己可以、自己是成年人了这些话来安抚自己,但是当真正面临是有显得不知所措。同时学生对于自己角色的转变也没有意识,遇到困难就以我是学生的借口来骗自己。还有学生说道:“我在学校的专业成绩一直不错,以为去实习可以大展身手,结果实习的时候发现自己胆怯了,一是害怕自己讲不好,二是不知道怎么去切入课程,有一次给幼儿讲一首故事,自己觉得说的挺好,结果幼儿完全听不懂。”(A7)这说明有部分学生很自信,高估了自己的专业能力。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教育实习存在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较低的现实问题,学生对自我期望太高,自我认识不足。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对策建议(一)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高校在实习管理制度存在许多的问题,列如:对学生监管薄弱、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低等。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该强化实习管理,关注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规范实习组织、实习过程、实习安全、学生实习的各方权责等的管理。还要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在实习过程的方方面面,以及学生权益受损时学校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维权等活动。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实习制度的完善,和学生的述求的到反馈,从而提高实习积极性和实习满意度,为培养高质量教师奠定基础。(二)提高“双导师”的指导质量指导老师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一盏明灯,他能为学生指明方向,所以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中是很重要的存在,当前指导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指导老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二、指导老师指导人数多,力不从心,三、指导老师指导片面随意现象,四、指导老师不作为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园所与学校要积极调整,科学合理的分配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拥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实习中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对于实习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高校首先要解决指导老师不对口的问题。其次就是解决老师指导人数多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个指导老师最佳指导人数在1-3人。最后指导老师要有责任心,指导学生的内容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指导要及时,指导内容和方式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在指导的内容、方式上园所指导老师也要加强指导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只有学校和园所指导老师双方同心协力,以一致的培养方向,去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提高指导质量,使教育实习的效果做大化,为培养高素质教师奠定基础。(三)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教育实习是国家培养高质量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是高校一方的责任,而是高校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只有高校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明确教育实习的目的、培养方向、培养计划等,才能向着国家培养人才的大方向努力。教育实习的到幼儿园的支持,有利于校-园双联动,提升实习的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要做体验式的课程安排,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多向学生说明实习工作的不易,学生在实习中所面临的挑战等。校-园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的层次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越。近些年,高校和幼儿园的多方合作的成功案列屡见不鲜,而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是大势所趋,是国家和社会所期盼的,当前三胎政策的开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迫切感有强了一分,所以高校和幼儿园的责任和担当就重了一分。高校和园所合作是共赢的,只有“校-园”相互协助支持,达成一致的培养方向和实习安排计划,那么教育实习的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会最大化的实现,校-园共同为国家培养“四有”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四)学生应保持适度的实习期待,增强心理素质通过问卷的数据分析和访谈的内容发现学生对教育实习的期待值普遍较高,而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一、由于疫情的原因学校没有开展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幼儿园的了解少,期望高;二、学生自身的理想主义,社会经验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学生只想到了实习过程中好的一方面,而坏的一方面学生并没有预想到。然而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越高,那么对实习的满意度就会越低,所以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期待值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学生自身要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实习中自己将会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全面的去认识和正确看待教育实习,其次还要提高自我认识力,不要过度的高估自己,也不要过低的低估自己,保持良好心态,多与老师沟通实际实习中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低,在实习中面对很小的问题时,心里的接受度低,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本来对实习信心满满的,但是去实习后发现自己心理挺脆弱的,平常看起来挺坚强,但是一遇事就想回家,就想找老师,可能我在实习前身体准备好了,心里没有准备好吧”。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所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在学生实习前老师和学校要帮助学生对实习保持适度的期待值,提高自我认识力,增强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才能守住初心,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自我专业能力,学生才能在实习中收获更多知识,教育实习的目的才能达到,实习的质量才会有所提高,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才会有所突破,国家和社会的期望才不会被辜负。

★《中外典故大词典》★《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词典》★《清华附中30年优秀作文袖珍文库》(任主编)★《中学生品德修养丛书》★《客观性试题训练与指导》★《同步优秀作文大全》★《北京名校作文大观》(任责任编辑)★《如何当好学生干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精编》(北京四中顾德希老师主编)★《中学题典》★《现代诗文阅读》被选为北京市高中选修课试用教材。★参加《高中语文(开明版)》教材的编写和校订工作。★参加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语文新教材四种教科书的审定和编写工作。★主编《文言通》一书,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获奖论文:★1989年论文《开拓进取务本求实,建设朝气蓬勃的教研组》荣获北京市中学语文1990─1992年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1991年11月论文《浅谈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其思维训练》获得清华附中第六届教育研讨会论文评选一等奖。★1992年论文《浅谈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其思维训练》获得海淀区优秀论文奖。★1998年3月论文《语言的揣摩──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获得海淀区96─97学年度“环境─—个性”课题组三等奖。★1998年论文《从高中学生的情感危机看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获得北京市中学语文学科“素质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2000年《浅谈语文科技说明文的阅读》刊登在《考试》杂志第10期上,并被收录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文献(第二卷)》中。★2004年论文《敲打真理的燧石》获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年论文《沉重的“包容”》获全国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2005年主持海淀区教育科研“十五”规划研究课题“通过语言训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编辑成论文集《智慧的思维》并获得海淀区“教学创新奖”。

2020北京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论文

李安萍女,汉族,1956年4月出生,1975年1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教师。校骨干教师。主要工作业绩在历届中考中,所任教的班级成绩保持了本届本学科最好成绩,平均分和及格率超区或单项超区。在地大附中做过24年的班主任或年级组长的工作,带过的班多数是优秀班集体。在做年级组长工作期间,工作勤奋踏实,坚持早来晚走,顺利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主要学术成就在《北京青年报》、《北京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几何画板实验通讯》、《友善用脑通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论文曾获得过全国三面向教育成果一等奖、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成果二等奖、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成果一等奖、中国基础教育回顾与展望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海淀区首届青年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二等奖、海淀区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等。与计算机教师合作出版了《少年电脑教程》一书。在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举办的友善用脑实验课做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主要荣誉奖项曾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个人、北京市紫金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北京市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海淀区教育系统先进青年教师、海淀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海淀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海淀区教育系统优秀辅导员、海淀区优秀班主任、海淀区中学班主任带头人、海淀区中学骨干教师等称号。马长水男,汉族,1954年3月出生。1971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校地理学科带头人、史地教研组组长。主要工作业绩从教40年来,热爱教育事业,治学态度严谨,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目的,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前途负责。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年担任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教学方法独到,深受学生好评,所授课班级的地理学科高考、会考成绩优秀。主要学术成就在教学中勤于钻研,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坚持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具有崭新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中开展版图式、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探索社会热点与学科的结合,深入研讨历年高考、会考的趋势和走向,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主张用开放民主、张扬个性、学以致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才。主要荣誉奖项近四十年来,由于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对地理教学的深度探讨,教学效果十分显著。每年在地理高考和会考的辅导教学中均取得超市区平均分、及格率的优良成绩,并由此获得学校的表彰和奖励。被北京市海淀区批准为首批破格高级地理教师、校骨干教师、校学科带头人。在长期担任教研组长的工作中不仅很好的团结本组的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和教改活动,而且以长期积累的教科研能力来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为本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出贡献。王玉萍女,汉族,1968年10月出生,1990年7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级骨干教师。中共北京市海淀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现任,地大附中副校长、党支部委员,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英语兼职教研员、中心备课组成员、海淀区名师工作站英语组导师,《北京市高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研究项目》英语学科专家组成员。自2007年起,多次担任海淀区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英语学科评委和初中教师任职资格英语学科评委等。主要工作业绩潜心研究课堂教学,且成效显著。所任教班级2008年中考优秀率超区31个百分点。多次承担公开课任务,如09年承担校内公开课3节,区级公开课一节,并接待区内数名高二英语教师来校随堂听课一周。多次承担区教材教法课或专题发言、专题讲座任务多次为校内外教师指导公开课、研讨课等,如2007年4月-6月任备课组长,负责市级教师培训示范课的教学设计、试讲、研讨、实录、课后反思、反思总结等等;2007年12月为北师大(版)教材全国实验区经验交流研讨会指导一节研讨课。多次参加区课改新教学实录活动,为校内外多位英语教师评课。指导学校教科室带领教师认真开展“友善用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市级子课题的研究,提出“教学场”的观点和“时段教学”模式,有效推进了课题研究。主要学术成就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获海淀区一等奖、北京市一等奖和三等奖(含录像课)等。英语教学论文曾获海淀区二等奖、友善用脑课题组二等奖、市“京研杯”征文二等奖、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一等奖、“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一等奖等。并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年第4期发表文章。课改论文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试验论文一等奖。德育论文获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活动特等奖。校本课程《律法人生》获海淀区“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友善用脑实践研究文集》和《全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副主编。主要荣誉奖项海淀区中学创新教学管理优秀奖、海淀区教育科研管理创新奖,多次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校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田军男,汉族,1967年3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主要工作业绩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高三数学教学十几年,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出自己适合学生的独特教学方法,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绩。在历年高考中,所任教班级的数学成绩排名一直在区域的前列,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好评。05年加盟地大附中任教后,开始历任高三文科数学教学。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本校学生情况,潜心研究北京卷和考纲,帮助学生抓住高考试题的脉络。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06、07、08、09年的高考中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主要学术研究积极参加学校和区里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尤其是积极参与学校友善用脑的课题组活动,在教学中适时使用友善用脑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师生互动活跃,提高了课堂效率。积极撰写教学论文,《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在解高考题中运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初探》等文章获得一等奖。主要荣誉奖项曾获得:市和盟教学能手、市名教师、市优秀教师等荣誉;获得:本校学生心目中的十佳教师等光荣称号。

●《加快东西部教育合作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3年第7期。●《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一种面向未来教育的评价理念》,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3期。●《建构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式》,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4期。●《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方法策略研究》,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7期发表。●《论中西文化对学生评价的影响》发表于《教育研究杂志》(大陆版)2004年第8期(核心期刊)。●《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议》发表于《科学与决策》(总第191期)2004年第45期(核心期刊)。●《教育政策的时间、滞延效应分析》,2004年全国博士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收录在《管理科学论文集》,并且在管理科学分论坛上宣读。●《法国高考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日本高考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2005年参与所级科研课题《各个国家和地区高考制度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报告》,是2005年主持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项目时撰写的总评估报告,约20万字。得到教育部师范司和美国英特尔总部的高度评价。●《新课程课后拓展行动策略》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12期(核心期刊)。●《要科学合理地建构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发表于《科学与决策》(总第210期)2005年第17期(核心期刊),2006年编入《对策与建议——2005-2006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教育出版社出版)。●《“观、评、训”三位一体校本培训之探索》发表于《初中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2期(核心期刊)。●《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初探》发表于《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11期(核心期刊)。●《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实施效益评估综述》发表于《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7期。●《关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实施保障策略分析研究》发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第8期(合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谈构建新课程师生观的十点策略》发表于《初中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论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文化》发表于《教学与管理》(核心期刊)2006年第11期。●《自我发展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评价策略》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2006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浅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发表于《教育管理》2007年第2期。●《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成就及问题分析》发表于《科学与决策》2007年第20期(核心期刊)。●《论学习型学校的制度基础》发表于《民办教育新观察》2007年第9期。●《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现状调查报告》发表于《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第11期(核心期刊)。●《论高考改革新思维》发表于《山东教育》2007年第11期。●《后现代语境中的教学话语转型研究》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1期(核心期刊)。●《学习型学校的建设:现状、问题和建议》发表于《新农村学校通讯》2007年第3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策略研究》发表于《现代教育报》2007年11月22日第3版。●《论构建“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的转型策略》发表于《江苏教育》2008年第1期。●《论高质量问题的生成策略》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8年第1期(核心期刊)。该文已经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论“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观》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2008年第20期。●《论新课程有效教学新思维和新模式》发表于《内蒙古教育》2008年8月。●《高考制度创新:高中生毕业后隔年报考》发表于《科学决策》2008年12期。●《我们需要构建什么样的中小学学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发表于《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1期。该文已经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小组合作学习”概念重构及有效策略》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4期●《“差生”转化策略研究》发表于《山东教育》2009年3月刊。●《中小学督导评估的意义与方式创新》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新课程FFS”教学模式》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4期。该文已经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16期)“论点摘编”转载。●《推进素质教育新思路》发表于《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第四期。●《有效教学的新特征》发表于《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5月27日第五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个新视角》发表于《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7月29日第七期。●《促进学生发展:学生评价的价值追求》发表于《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9期。●《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报告》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31日(第二作者)。●《课改成功与经济发达不成正比》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5月增刊。●《走出瓶颈: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以创建有效教学为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访)发表于《中国教师报》(核心期刊)2010年12月8日(第B1版)。●《论课型创新的新探索》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对话韩立福博士》(专访)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应从课堂改革起步》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3刊。●《以三个假设思考“先知学生”》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2日第7版。●《“走班制”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需要商榷》发表于《特区教育》2012年第4期●《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新视角》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5日第8版。●《课改先锋、引领全国》发表于《深圳商报》2012年4月16日版。●《课堂教学范型的六种境界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6期●《教师观念应从“形转”到“心转”》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3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一:教师观念转型之专家观点)。●《从教师搭台走向师生搭台》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5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二:备课改革之专家观点)。●《变知识学习为问题导学》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6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三:问题导学之专家观点)。●《预习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奠基工程》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7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四:学生先学之专家观点)。●《学习小组改变课堂“基因”》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8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五:小组合作之专家观点)。●《展示对话学习 焕发生命活力》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9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六:展示对话之专家观点)。●《从单一课型走向多元课型》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0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七:课型创新之专家观点)。●《要从依靠模式到超越模式》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1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八:课堂模式之专家观点)。●《选择适合实际的行动路径》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3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九:行动路径之专家观点)。●《从传递走向建构:论教学思维转型》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6期。●《如何看待“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教学过程思维》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5期。●《论“学案”教学利弊及改进建议》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28期。●《南山:全国课改的;领头雁》发表于《特区教育》2013年增刊(南山教育特刊)。●《“问题导学”:当代课堂教学深度改革新方向》发表于2013年第1期《江苏教育》。●《学本课堂: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发表于2014年4月22日《现代教育报》。另外,在地方教育期刊、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若干篇。著作完成情况合著:《新课程教学方法》,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专著:《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2008年被山西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2009年被内蒙古教育厅审定为全区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当代国际教育理论导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2009年被内蒙古教育厅审定为全区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导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2009年内蒙古教育厅审定为全区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新课程教师礼仪规范与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版主编:《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3月版(2007、2008年被河南省三门峡市审定为全市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2008年被河北省唐山市审定为全市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高考志愿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出版社,2006年5月版主编:《新课程评价行动理念与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2008年被河北省秦皇岛市审定为全市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大学生教育实习成长记录袋》(电子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执行主编:《高等师范院校新课程教育实习指导丛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丛书》包括12本:1、韩立福执行主编,薛猛著:《中学语文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2、韩立福执行主编,王晓辉等著:《中学数学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3、韩立福执行主编,徐笑梅等著:《中学英语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4、韩立福执行主编,项华著:《中学物理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5、韩立福执行主编,刘克文著:《中学化学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6、韩立福执行主编,郭友编著:《中学生物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7、韩立福执行主编,赵克礼等著:《中学历史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8、韩立福执行主编,袁孝亭等著:《中学地理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9、韩立福执行主编,车广吉等著:《中学政治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10、韩立福执行主编,尹爱青等著:《中学音乐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11、韩立福执行主编,贾齐等著:《中学体育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12、韩立福执行主编,高明等著:《中学美术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专著:《有效备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备课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200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专著:《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200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专著:《有效评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评课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200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专著:《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与策略——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主编:《新课程有效教学成功案例》(小学版),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主编:《新课程有效教学成功案例》(中学版),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专著:《新课程理念下质性评价中的量化方法》(正在联系出版)。专著:《韩立福:有效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由中国教育报刊社组织出版,是“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丛书之一)。主编:《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主编:《教师教学行为深度转型:由勤奋讲授走向智慧导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副主编:《追求卓越、对话世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专著:《教师导学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版。专著:《新课程理念下质性评价中的量化方法》(正在联系出版)。

2020年北京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论文

高考成绩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5年高考成绩:文科最高分686,平均分651,理科最高分710分,平均分665,文理科一本上线率百分之百。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4年高考成绩:理科总分平均分8分,最高分707,650分以上128人,占63%,一本上线率5%。文科总分平均分7分,为全市第一,最高分679,650分以上17人,占63%,一本上线率100%。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年高考成绩:理科平均分7分,位列西城区第二名;文科平均分7分,排在西城第四。文科和理科一本上线率均达到100%,其中理科650分以上考生占67%,文科650分以上的考生占34%。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2年高考成绩:理科一本上线率100%,实考分600分以上的理科考生人数175人,占考生总数的75%;实考分600分以上的文科考生人数22人,占考生总数的50%。竞赛成绩 时间 学生姓名竞赛名称获奖情况2014年 孙家进CMO(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一等奖蒋易悰二等奖孙家进、张润玉、 蒋易悰、王玥洁、 李盷之、 王与常 全国数学联赛(省级赛区)一等奖李禹辰 、王显阳 、王剑桥、 姚宇浩、刘嘉牧、詹琦 、宁小芾 、游弘哲 二等奖张馨心全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张润玉二等奖2013年王玥洁、 宁小芾中国西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毕晓宇、 傅涵浩钰二等奖2012年于乾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012年- 等九名同学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等四名同学全国高中化学竞赛一等奖  (表格所有资料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官网:)素质成绩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2年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获一等奖两项,校游泳队建队至今近十余年间,先后6次代表中国中学生出征国际大赛,获得多个国际一等奖、二等奖。2012年,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7位同学荣获北京市银帆奖,第十二届“小小科学家”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5人获奖,获奖人数居中国首位。2012年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校喜获一等奖九项,二等奖十项,2013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喜获一等奖一项。2014年5月16日,第6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12)班万若萌同学的《为什么陆生植物不含高效吸收绿光的光合色素——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探究含藻红蛋白的藻类未能进化为陆生植物的原因》获“植物学科一等奖”,也是北京代表队自第62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第二次获得一等奖的。2014年北师大实验中学游泳队在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取得了5块金牌、7块银牌、3块铜牌及一项破全国纪录的历史突破性优异战绩,共获得208分的高分,为北京代表团拿下全国总分第二。 截止到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七项,出版专著或学科教育著作近百本。学校中青年教师占63.2%。30余位教师担任市、区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会负责 人;学校共撰写论文近千篇,其中数百余篇发表在全国或市级刊物上。在西城区教育系统优秀论文评比中,学校教师论文获奖数名列前茅。 论文 成果名称作者姓名获奖情况《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微缩—高中历史教学研讨课型的尝试与探索》刘海霞-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一等奖《模型方法与高中化学教学》张建国《浅谈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丁立《浅谈中学体育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武术教学》蔡将《高中综合文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鄂文艳、陈明《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科技创新教育初探》及《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理论初探》刘海欧《大力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蔡晓东、李晓辉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二等奖《让思想政治课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李杏《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苏海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验研究》黄荣、马秀珍《做人教育三年尝试》金从武《于“无笔墨处”体察古人之用心》方印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三等奖《新课标下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初探》尚建军《营造文化数学氛围 建构数学教育新观念》陈明《信息技术与个性化学习整合的实践》韩玲、海国顺、唐晓雯、张义亮《浅谈教师在网络化环境下合作式学习方式中的作用》林谦、单大昭(表格所有资料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官网:) 奖项 国家级:黄彩英老师获得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二等奖市级:  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第一阶段先进个人:袁爱俊、毛孟华区级:06-07年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袁爱俊2006年“西城区优秀园丁”: 李宇炜2006年西城区先进教育工作者: 杨照华、王千、费志良、兰茵、唐耀杰 、于大哲、金光泽、汪文龙、张蓓、孙静、谢瑾2007年优秀德育工作者:孙玲玲、黄彩英、郝静、陈平、赵玉涛、孙明杰西城区优秀女教师:王江慈西城区普教系统2006—2007学年度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雒振峰2007年西城区音视频摄制技术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靳生其、薛颖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徽为金字塔造型,体现该校教育教学基础扎实、宽厚和作为遗留重点中学的特点。虚实五个三角形,体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从小到大的渐变,寓意永不停顿、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等边三角形和被冲破的圆形,象征该校治学严谨、和谐开放的校园风貌。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校歌让我们纵情高唱,青春在这里启航让我们播撒希望,青春在这里闪光放飞青春,放飞理想我们和实验中学一起,一起成长放飞青春,放飞理想我们和实验中学一起,一起飞翔

●《加快东西部教育合作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3年第7期。●《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一种面向未来教育的评价理念》,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3期。●《建构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式》,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4期。●《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方法策略研究》,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7期发表。●《论中西文化对学生评价的影响》发表于《教育研究杂志》(大陆版)2004年第8期(核心期刊)。●《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议》发表于《科学与决策》(总第191期)2004年第45期(核心期刊)。●《教育政策的时间、滞延效应分析》,2004年全国博士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收录在《管理科学论文集》,并且在管理科学分论坛上宣读。●《法国高考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日本高考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2005年参与所级科研课题《各个国家和地区高考制度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报告》,是2005年主持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项目时撰写的总评估报告,约20万字。得到教育部师范司和美国英特尔总部的高度评价。●《新课程课后拓展行动策略》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12期(核心期刊)。●《要科学合理地建构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发表于《科学与决策》(总第210期)2005年第17期(核心期刊),2006年编入《对策与建议——2005-2006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教育出版社出版)。●《“观、评、训”三位一体校本培训之探索》发表于《初中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2期(核心期刊)。●《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初探》发表于《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11期(核心期刊)。●《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实施效益评估综述》发表于《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7期。●《关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实施保障策略分析研究》发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第8期(合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谈构建新课程师生观的十点策略》发表于《初中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论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文化》发表于《教学与管理》(核心期刊)2006年第11期。●《自我发展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评价策略》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2006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浅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发表于《教育管理》2007年第2期。●《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成就及问题分析》发表于《科学与决策》2007年第20期(核心期刊)。●《论学习型学校的制度基础》发表于《民办教育新观察》2007年第9期。●《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现状调查报告》发表于《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第11期(核心期刊)。●《论高考改革新思维》发表于《山东教育》2007年第11期。●《后现代语境中的教学话语转型研究》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1期(核心期刊)。●《学习型学校的建设:现状、问题和建议》发表于《新农村学校通讯》2007年第3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策略研究》发表于《现代教育报》2007年11月22日第3版。●《论构建“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的转型策略》发表于《江苏教育》2008年第1期。●《论高质量问题的生成策略》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8年第1期(核心期刊)。该文已经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论“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观》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2008年第20期。●《论新课程有效教学新思维和新模式》发表于《内蒙古教育》2008年8月。●《高考制度创新:高中生毕业后隔年报考》发表于《科学决策》2008年12期。●《我们需要构建什么样的中小学学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发表于《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1期。该文已经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小组合作学习”概念重构及有效策略》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4期●《“差生”转化策略研究》发表于《山东教育》2009年3月刊。●《中小学督导评估的意义与方式创新》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新课程FFS”教学模式》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4期。该文已经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16期)“论点摘编”转载。●《推进素质教育新思路》发表于《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第四期。●《有效教学的新特征》发表于《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5月27日第五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个新视角》发表于《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7月29日第七期。●《促进学生发展:学生评价的价值追求》发表于《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9期。●《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报告》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31日(第二作者)。●《课改成功与经济发达不成正比》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5月增刊。●《走出瓶颈: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以创建有效教学为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访)发表于《中国教师报》(核心期刊)2010年12月8日(第B1版)。●《论课型创新的新探索》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对话韩立福博士》(专访)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应从课堂改革起步》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3刊。●《以三个假设思考“先知学生”》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2日第7版。●《“走班制”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需要商榷》发表于《特区教育》2012年第4期●《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新视角》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5日第8版。●《课改先锋、引领全国》发表于《深圳商报》2012年4月16日版。●《课堂教学范型的六种境界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6期●《教师观念应从“形转”到“心转”》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3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一:教师观念转型之专家观点)。●《从教师搭台走向师生搭台》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5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二:备课改革之专家观点)。●《变知识学习为问题导学》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6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三:问题导学之专家观点)。●《预习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奠基工程》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7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四:学生先学之专家观点)。●《学习小组改变课堂“基因”》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8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五:小组合作之专家观点)。●《展示对话学习 焕发生命活力》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9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六:展示对话之专家观点)。●《从单一课型走向多元课型》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0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七:课型创新之专家观点)。●《要从依靠模式到超越模式》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1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八:课堂模式之专家观点)。●《选择适合实际的行动路径》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3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九:行动路径之专家观点)。●《从传递走向建构:论教学思维转型》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6期。●《如何看待“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教学过程思维》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5期。●《论“学案”教学利弊及改进建议》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28期。●《南山:全国课改的;领头雁》发表于《特区教育》2013年增刊(南山教育特刊)。●《“问题导学”:当代课堂教学深度改革新方向》发表于2013年第1期《江苏教育》。●《学本课堂: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发表于2014年4月22日《现代教育报》。另外,在地方教育期刊、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若干篇。著作完成情况合著:《新课程教学方法》,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专著:《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2008年被山西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2009年被内蒙古教育厅审定为全区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当代国际教育理论导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2009年被内蒙古教育厅审定为全区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导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2009年内蒙古教育厅审定为全区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新课程教师礼仪规范与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版主编:《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3月版(2007、2008年被河南省三门峡市审定为全市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2008年被河北省唐山市审定为全市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高考志愿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出版社,2006年5月版主编:《新课程评价行动理念与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2008年被河北省秦皇岛市审定为全市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大学生教育实习成长记录袋》(电子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执行主编:《高等师范院校新课程教育实习指导丛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丛书》包括12本:1、韩立福执行主编,薛猛著:《中学语文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2、韩立福执行主编,王晓辉等著:《中学数学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3、韩立福执行主编,徐笑梅等著:《中学英语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4、韩立福执行主编,项华著:《中学物理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5、韩立福执行主编,刘克文著:《中学化学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6、韩立福执行主编,郭友编著:《中学生物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7、韩立福执行主编,赵克礼等著:《中学历史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8、韩立福执行主编,袁孝亭等著:《中学地理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9、韩立福执行主编,车广吉等著:《中学政治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10、韩立福执行主编,尹爱青等著:《中学音乐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11、韩立福执行主编,贾齐等著:《中学体育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12、韩立福执行主编,高明等著:《中学美术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专著:《有效备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备课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200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专著:《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200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专著:《有效评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评课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200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专著:《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与策略——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主编:《新课程有效教学成功案例》(小学版),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主编:《新课程有效教学成功案例》(中学版),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专著:《新课程理念下质性评价中的量化方法》(正在联系出版)。专著:《韩立福:有效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由中国教育报刊社组织出版,是“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丛书之一)。主编:《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主编:《教师教学行为深度转型:由勤奋讲授走向智慧导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副主编:《追求卓越、对话世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专著:《教师导学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版。专著:《新课程理念下质性评价中的量化方法》(正在联系出版)。

这种网上一般找不到的

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

于无声处谱心曲—吕雪晶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 特教楷模教师简介—吕雪晶中共党员。初高中语文教师。大学本科学历,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结业,中学高级职称。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海淀区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1967年8月出生,1987年7月于北京教育学院毕业后任中学语文教师,1990年5月开始从事特殊教育事业。曾获得海淀区教育系统模范班主任、青年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特殊教育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优秀教师及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作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她关心每一位听障学生,深受学生热爱。在语文教学中她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并取得出色的成果。她授课形式多样,自成风格,在学校历年的评优课及基本功比赛中均取得了好成绩,还多次参加北京特教中心组织的聋校展示课活动,得到了同行的肯定。作为学者型教师,她注重教育科学研究,几年来她在听障学生写作教学方面进行了潜心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她还热心帮教青年教师,她指导的三位年轻语文教师已经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其主要工作业绩与研究成果有:2000年获得海淀区新千年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语文学科高级教师教学片段决赛三等奖。1998-2000年及2001-2003年连续两个年度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研究课题《聋校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指导》于2003年11月获海淀区首届中学“教学创新奖”。论文《比较法在聋校中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分别获得海淀区特殊教育首届论文评选一等奖、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会1999年度专题类论文一等奖、北京市2001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刊登于2001年第3期《现代海淀教育》;收录于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处主编的《同享阳光:北京特殊教育》一书。论文《还学生学习乐趣——聋校写作教学方法的探索》分获海淀区特殊教育第二届论文年会专题性论文一等奖、2003年北京市教育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刊登于2003年第1期《现代海淀教育》;2003年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港澳台特殊教育学术论文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教学案例《勇于创新,切实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于2002年9月获得海淀区中小学创新教育研究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课堂教学设计《运用比较法指导听障生写出事件的波澜》获得2003年海淀区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课堂教学随笔《自嘲一下又何妨》刊登于2004年第1期的《教育科学研究》。教学课件《松鼠》获海淀区CAI课件制作纪念奖、北京市特殊教育教具展三等奖。2005年,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聋校写作教学的整合》,《北京特教》1期,获北京特教研究会论文评比一等奖,海淀区第九届教育科研大会论文三等奖。2006年,论文《向其他学科领域拓展写作素材》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会论文评选二等奖参与国家教育部“十五”课题《聋校学生家庭生活方式对聋生行为影响》的研究工作,并执笔完成了《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学生家庭状况调查报告》。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几年来获得了很多荣誉与表彰:2001年获得北京市特教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3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10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作为特教学校优秀教师代表,参加了由北京市教工委组织的“首都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巡回报告团”首场报告会;2005年1月在海淀区举办的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作了题为《于无声处谱心曲》的事迹报告,使全体到会的领导和全区各校的校长、教师代表,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特教工作的艰辛,了解了特教教师的光荣,了解了我校的发展。特教先锋  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 特教先锋教师简介—薛晓侠初高中政治、英语教师。中学一级职称。大学学历,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研修班结业。北京市海淀区青年骨干教师(2004-2006)。从事特殊教育事业9年。个人荣誉:2001年,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海淀区青年骨干教师。教学成果与业绩:2002年7月开始参与海淀区重点监控课题“聋校综合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期间所撰写的教学案例《思想政治不等于枯燥乏味》在海淀区中小学优秀案例评选中获一等奖,并被收录到海淀区课改教材中;制作的课件《价值规律》被收录到海淀区教师电子课件光盘集锦中;2003年,在北京市特教中心组织的研究课中,所做的公开课受到好评;2004年,论文《建构理论在聋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获本校第六届论文年会二等奖,并在论文年会上交流。2005年论文《建构理论在聋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获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2006年论文《听残学生英语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会论文评选三等奖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 特教先锋教师简介—项丹中共党员,初高中语文教师,中学一级职称。大学学历,研究生课程研修班结业。海淀区青年骨干教师(2004-2006)。从事特殊教育工作9年。个人荣誉称号:2002年获得“海淀区师德先进个人”称号。教学、教科研工作业绩2002年7月开始参与国家新课程改革工作, 申报并立项了海淀区重点监控课题《聋校综合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并承担了课题组组长。在她组织和指导下,课题组工作成绩显著:组内11名成员中有5人次在校内做研究课、3人次在北京市特教系统做研究课并获得好评;有4位教师的教学论文(案例)在区里获奖或在被收录专辑中。9位教师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此她所领导的课题组获2003年“海淀区课改优秀教研组”称号。其个人在课改实验中也取得许多成果。在教学方面:2002年在北京市盲聋教育系统做公开课受到好评;2003年她撰写的教案《狼》获海淀区教案评比三等奖;在课题研究方面:2002年其教学案例《在活动中开展思想教育》获海淀区创新教育研究优秀教学案例三等奖;2003年她的论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素质教育》获海淀区第八届论文年会一等奖并被推荐至北京市论文年会参评;2003年案例《一个“钻”字,激活了思维》收入“教育改革在海淀”丛书中;她独立制作的教学课件在2003年北京市信息技术教育展览会参展并收入海淀区教师课件库。由于她在课改工作中成果显著,2003年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及海淀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定为海淀区中学青年骨干教师。2005年论文《“导读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获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会论文评选二等奖。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 特教先锋教师简介—吴晓中学英语教师。中学一级职称,硕士研究生学历。学校英语考研组组长。海淀区中学英语骨干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7年。198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1月从湖南调入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从事特殊教育。专业能力:2000年7月,参加了海淀区英语学科名师工程外教口语第一期培训班并以优秀成绩毕业;2000年12月,通过了英语学科基本功达标;2002年5月获得英国伦敦三一学院——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英语口语等级考试(GESE)”五级证书;2003年7月获得英国伦敦三一学院——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英语口语等级考试(GESE)”八级证书;。2002年11月至今,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特教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2004年5月通过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英语统一考试”。科研成果:2004年论文《学习困难学生的不良学习动机与教育干预初探》在3月北京市特教论文年会评比中获二等奖。其它荣誉:2002年5月荣获海淀区青年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004年评为北京市海淀区青年骨干教师。2005论文《在职业高中残疾班级中如何做班主任》登录在区登录在区职业学校《春雨细无声》论文集2005年在海淀区职教系统英语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在海淀区职教英语评优课中获三等奖

★《中外典故大词典》★《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词典》★《清华附中30年优秀作文袖珍文库》(任主编)★《中学生品德修养丛书》★《客观性试题训练与指导》★《同步优秀作文大全》★《北京名校作文大观》(任责任编辑)★《如何当好学生干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精编》(北京四中顾德希老师主编)★《中学题典》★《现代诗文阅读》被选为北京市高中选修课试用教材。★参加《高中语文(开明版)》教材的编写和校订工作。★参加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语文新教材四种教科书的审定和编写工作。★主编《文言通》一书,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获奖论文:★1989年论文《开拓进取务本求实,建设朝气蓬勃的教研组》荣获北京市中学语文1990─1992年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1991年11月论文《浅谈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其思维训练》获得清华附中第六届教育研讨会论文评选一等奖。★1992年论文《浅谈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其思维训练》获得海淀区优秀论文奖。★1998年3月论文《语言的揣摩──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获得海淀区96─97学年度“环境─—个性”课题组三等奖。★1998年论文《从高中学生的情感危机看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获得北京市中学语文学科“素质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2000年《浅谈语文科技说明文的阅读》刊登在《考试》杂志第10期上,并被收录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文献(第二卷)》中。★2004年论文《敲打真理的燧石》获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年论文《沉重的“包容”》获全国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2005年主持海淀区教育科研“十五”规划研究课题“通过语言训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编辑成论文集《智慧的思维》并获得海淀区“教学创新奖”。

这种网上一般找不到的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