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陈墨编辑

发布时间:2024-06-16 09:09:57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陈墨编辑

陈墨厉害吴宗霖,现为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国合处一级主任科员。陈墨,男,汉族,1960年出生,安徽省望江县人,文学硕士,二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

播音主持专业必读书目介绍

播音主持专业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的专业精英人才。那么播音主持专业的.必读书籍有哪些呢?一起看看吧!

一、必读书目

(一)、专业

《播音发声技巧》白龙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吴弘毅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播音发声学》徐恒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播音主持训练280法》闻闸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播音创作基础》张颂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朗读学》张颂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论播音艺术》张颂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语言传播文论》张颂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朗读美学》张颂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播音学》张颂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播音主持艺术论》张颂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主持艺术》吴洪林著 三联出版社

《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吴郁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影视配音艺术》王明军、阎亮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教你播新闻》高蕴英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路径》吴郁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应天常、王婷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罗莉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文艺作品演播教程》罗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播音导论教程》姚喜双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节目主持语用学》应天常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语言与传播》毕一鸣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毕一鸣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播音主持心理学教程》陈亮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节目主持艺术学》魏南江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节目主持人通论》应天常、赵忠祥、白谦诚著 武汉大学社

《节目主持人通论》俞虹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播音主持心理学》祁芃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主持艺术语言》宋怀强 (作者), 陈贝贝 (作者) 文化艺术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2月1日)

(二)、基础与延伸

《语文常谈》,吕叔湘著,三联书店2008年新版(还有《语文杂记》等)

《语文教学散论》魏南江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汉字王国》 [瑞]林西莉、李之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或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文学史》袁行濡、聂石樵、李炳海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郁贤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社会学》 [美]麦休尼斯著,风笑天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新闻心理学概论》刘京林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新闻报道与写作》,[美]门彻,华夏出版社2003年

《新闻写作精要》,高钢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

《电视新闻采写》,何志武、石永军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大众传播心理研究》,刘晓红、卜卫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

《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著,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电视与社会》,[英]阿伯克龙比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乡土中国》,费孝通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中国社会分层》,李培林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影视声音造型艺术论》魏南江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

《美学概论》,牛宏宝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林洪桐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胡妙德、关玲著 北京广播学院 (2007-01出版)

《电视艺术学》 高鑫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11出版)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 黄会林等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4出版)

《做最牛的主持人:英国电视名主持和他们的节目》 周康梁著 南

方日报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4月1日)

《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

(Neil Postman) (作者), 章艳 (译者), 吴燕莛 (译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5月1日)

二、必读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电视研究》 《当代电视》 《现代视听》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中国电视》 《中国广播》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传媒》 《传媒观察》 《中国传媒科技》 《新闻记者》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记者》 《新闻战线》 《新闻与写作》 《新周刊》 三、必看节目

中央电视台《世界周刊》、《新闻周刊》、《本周》、《现在播报》等整点新闻节目;

中央电视台及地方卫视各各类节目的播音与主持; 中央电视台及地方卫视各类节目的解说与配音。

《数码摄影构图从入门到精通》我们需要怎样学好构图?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就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我们用它记录下人生旅程中每一个感动的瞬间,把它定格成为可以永远保存和分享的美好记忆。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吸引人的目光,赢得大家的赞赏。可是,我们常常会感觉到自己的照片不够专业,为什么有些人的作品更有吸引力?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构图!优秀的摄影师有着很强的选择和安排景物的能力,就好像遣词造句一般,将景物梳理、排列,通过自己的独特的视角将它们用镜头表现出来。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学好构图呢?构图从观察和模仿开始当我们探索一个陌生的领域,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时,观察和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多看别人的作品,特别是优秀的作品,是一种直接的借鉴和学习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绘画、电视、电影、照片、广告等等,都在传达一种大众的审美标准。有意识地分析、梳理、丰满这些知识,并应用到摄影中,你会发现自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构图技巧。把经典的构图规则熟记于胸日常生活中的分析和总结会存在一些个人的局限性,当你对构图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后,就应该系统地学习一些经典的构图规则。比如,黄金分割和三分法则、透过框架集中视线、充分运用对比、关注线条和瞬间动作等等。这些规则是众多的摄影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把它们熟记于胸是学习构图的捷径。让构图方法自动跳出来记住了一些典型的构图规则,并不等于就能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良好的构图意识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下苦功不断练习才能得心应手。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每次外拍之前,收集一些类似场景的优秀作品,将它们打印出来作为参考。只要持之以恒,练得久了,就会在脑子里留下各种各样的构图技巧。当你置身现场拍摄时,相应的构图方法就会自动跳出来供你选择,这就是多练的结果。打破陈规寻求突破对于初学者,遵循构图规则通常能够拍摄出更好的照片。但是,在摄影的奇妙世界中,“美”没有完全固定的标准。当我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构图技巧时,遵循某些固定的构图模式往往会陷入局限的城池中。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去突破,去创新,才能拍出更打动人的好照片,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真正意义上的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者】 光影视界. 编著【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定价】 元【出版日期】 2010年9月无论你是如何看待摄影,我们都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仅仅拥有昂贵的摄影器材、掌握摄影技术知识,并不足以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很大程度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的作品与平淡的作品之间的区别在于构图!如何拍出好照片呢?首先要重视构图!本书的目的是帮助摄影爱好者学习、掌握构图的方法和要领,全书围绕摄影构图分为4个部分共计8章。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介绍如何培养敏锐的构图意识和树立基本的构图观念。构图并不仅仅是掌握规则,更重要的是拓宽眼界、培养善于选择的眼力,以摄影师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这部分内容让读者在掌握构图基础知识的同时,在摄影美学方面得到启发,进而运用这些知识在拍摄实践中有所收获。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和第4章,重点介绍有效的构图方法和经典的构图规则。这些规则是众多的摄影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熟练运用这些规则是是学习构图的捷径。第三部分重点介绍构图中的光线和色彩,包括不同光线的特性、选择和运用光线、调整和控制色彩、合理搭配和运用色彩等内容。摄影是用光的艺术而色彩则为画面注入了情感,注重光线和色彩运用是优秀摄影作品不可缺少的元素。第四部分则详细介绍了构图在摄影实践中的运用。包括人像摄影、水景、山景、树木、花卉、城市街景、园林古建、异域风情、动物昆虫、静物美食等众多的摄影主题,教会您如何把学到的构图规则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摄影实践中。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是精心为读者设计,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实拍场景能够引导您学会提升照片的表现力的技巧,书中还列出了细致的分析示意图和详细的拍摄参数,帮助您剖析和掌握它们在实际拍摄中的要领和技术细节。本书适合希望拍出更好的照片的摄影爱好者。掌握构图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体会的过程。将本书置于手边,边学边练,融会贯通后,就会发现构图规则将自然地成为您思考的一部分,并且不久它们将成为您的习惯!挥洒自如地拍摄出与专家相比丝毫不逊色的照片已经不是难事。《非常摄影手记——大师构图攻略》基本信息作者:顾荣军ISBN: 9787121108730定价: 69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装帧: 平装出版年: 2010-5内容简介无论你对摄影构图的见解如何不同,但是你总是要承认一点:好的构图 作品要比差的构图作品更有影响力,更能产生强烈的印象。所以摄影的终极 目标就是增加照片的主题效果,但一张毫无主题的照片,再完美的构图,它 也是空洞而失败的。 构图是确定并组织元素以产生和谐照片的过程。照片中的每个对象就是 构图中的元素。学习构图就像是学习一门语言,一旦你学会一门语言,它就 不再是你需要不停考试的东西,因为说话已经是下意识的行为,说什么才是 你关注的重点。我想摄影师、摄影爱好者、摄影发烧友,要努力的目标应该 是流畅地运用构图这门语言,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 跟其他艺术不同的是,摄影在本质上是挑选的艺术。必须从现实世界中 挑选一处予以框定,并且在框定的区域中对主体材料进行组织和布局。而挑 选其实就是有意识地对画面进行编辑而不是被动地把一切都囊括其中。考虑 可以去除的主体,以简化和增强信息。当你的框架中所有的元素都起作用而 并非浪费时,你就成功了。 我认为,在摄影中,真正意义上的绝对能让照片漂亮的构图规律是很难 总结的,但是建议摄影者应该对常规的规定进行检验,实践还是有必要的, 因为只有检验了,方可确定自己是去遵循还是打破这些规定,摄影构图上的 自由是在遵循规定和打破规律中实现的。 写这本书,目的是想以自身实践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去检验那些已经被 熟悉或忽视的规律。我不建议一定要按照我们实践的规律来拍摄,相反一张 漂亮的照片可能正是由打破规律而获得的。 让我们从认识规律开始,尝试打破规律,让我们从实践中获得到真正的 进步。 作者顾荣军作者简介媒体与教育工作者 摄影艺术方向,硕士,上海工艺美院摄影教研组组长 ; 著《纸上江南》《从威海到烟台》等《摄影构图》第2版基本信息作者:罗雪编著出 版 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11-1开本: 16开ISBN: 9787894762306定价:¥内容简介构图,是摄影的骨架,是一张好作品存在的基础。本手册作为学习摄影构图的理想读物,由既有专业摄影水平又有丰富摄影教学经验的作者根据初中级摄影爱好者需求与学习特点精心打造。手册第一部分分几个章节介绍了摄影构图、取景与构思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摄影构图实战技巧,从人像、风光、植物、静物等拍摄主题以图解例说的方式深入介绍了各种构图方式在各类摄影主题中的应用。300多个构图案例、图片参数以及详细的解说将为你打开专业摄影师的拍摄锦囊,让你不仅仅掌握各种构图形式,而是学会如何将构图与取景的创意思维贯穿到你的每一张作品中。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也可以像专业摄影师一样来拍照。数码摄影技艺丛书:摄影构图基本信息书 名:数码摄影技艺丛书:摄影构图作者:佳影在线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6-1ISBN: 9787500687474开本: 16开定价: 元内容简介该书是“数码摄影技艺丛书”系列图书中的一本。摄影创作是艺术表达的手段之一,摄影师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表达所思所见的大千世界,通过摄影画面来展示自己的创作意图。简言之,摄影构图就是摄影师把所要拍摄的对象,根据自己的创作构思和所使用的摄影器材,运用最富有表现力的形式,在画面中进行最充分的表达。因此,成功的摄影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精良而有创意的构图形式,对画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书通过研究摄影构图的各式法则,从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在方寸之间展开对形式美的表达。每一部分又分5个章节。编辑推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精彩的瞬间、动人的美食、如画的风景通过相机镜头记录在照片里,构图取景是重要的拍摄因素。本书分摄影构图基础知识和摄影构图实战拍摄两部分,从摄影构图快速入门开始,依次介绍构成元素、艺术表现方式、构图方式等知识,随后分别介绍人物、风光、动物、植物、静物等多种拍摄主题下的构图技巧,以及如何灵活应用各种不同的构图方式进行拍摄,获得完美的照片。《摄影构图》基本信息书名: 摄影构图作者: 郭艳民图书分类: 旅游/摄影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书号: 9787811273656发行时间: 2011年03月地区: 大陆语言: 简体中文丛 书 名:21世纪广播电视专业实用教材版 次:2页 数:234印刷时间:2011-3-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内容介绍摄影构图是摄影创作的核心任务。《摄影构图(第2版)》主要讲授摄影画面创作的内部构成问题,其中包括构图艺术规律、画面构成元素处理、拍摄角度运用、色彩处理。光线处理、运动摄影等主要内容。《摄影构图(第2版)》对第1版的章节结构和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加强了理论的深度,增加了一些新的图片摄影图例和影视作品片例,删除了部分陈旧的图例和文字。《摄影构图(第2版)》可以作为各高校摄影专业、导演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照明艺术专业、电视新闻专业学生学习摄影专业知识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业余摄影爱好者学习图片摄影、影视摄影的参考教材。作者简介郭艳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摄影系,1994年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3年开始攻读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电视剧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学位。

中国传媒大学的传播心理学初试和传播考得是一样的哦,根据对09年大纲的分析和老师推荐 具体书目如下:1、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①《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 清华大学出版社②《传播学史》[美]罗杰斯 上海译文③《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五版)[美]沃纳•赛弗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④《21世纪初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胡正荣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⑤《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 段鹏 中国传媒大学2、810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要览》 王振业等 中国传媒大学 要以上的书可以找我的我的QQ是719224808,可以一次性搞定的。当然可以在百度“有啊”上面交易的哦,保障您的利益的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哲学硕士。现任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出版社总编辑。著有《未来学》、《科技文明》,并参与多部论著的撰写。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王进简介:湖南湘谭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分管生产经营委员会和新闻传播、综合编辑室。 主要经营和出版:播音主持、新闻传播、电影电视、媒介经营、广告、动画、通信及计算机、非通用语等类别图书和相关音像制品。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与音像制品在近年有了较长足的发展,截止2002年我社已出版各类图书1000多个品种,音像制品有100多个品种。出版的主要构成为:语言与播音主持艺术类、新闻传播类、影视文化类、广告艺术设计类、媒体经营管理类、文艺美学类以及戏剧戏曲学、国际关系学、汉语言文字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传媒教育学等门类。目前,我社出版的图书已经涉猎了广播电影电视等传媒类几乎全部领域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 近年来出版社着力打造图书的品牌和图书精品,图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由中国传媒大学或出版社组织策划的多套大型系列丛书、专著,为中国传媒大学学科与教材建设提供了有利支持并得到了有关专家、读者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其中有几十部图书及有关音像制品获得新闻出版署、教育部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省部级奖励。如《中国播音学》、《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电视收视率解析、《表演艺术教程》、《电影编剧学》以及《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音像制品)等。

《中国播音学》 张颂(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播音语言通论》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语言传播文论》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播音创作基础》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朗读学》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朗读美学》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语言和谐艺术论》张颂(与他人合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书籍作者:Edward Pincus 《电影制作手册》电影制作/陈清河技术成就梦想(现代电影制作工艺探讨与实践)你可以去TAOBAO上搜索一下以下几个软件的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现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版中心、哲学宗教与社会学出版中心、历史与考古出版中心、文学艺术与新闻传播出版中心、政治与法律出版中心、经济与管理出版中心、国际问题出版中心、数字出版中心、编译中心、大众分社、年鉴分社和编审室、以及出版部、发行部、营销策划部、总编室、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现有职工190余人,其中专业编辑100余人,64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19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0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先通过北京的114查号台找到中国社科出版社编辑部的电话,然后就可以同他们联系业务了。祝你好运!

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十余年里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后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20世纪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出版过《马说陶瓷》、《明清笔筒》、《马未都说收藏》、《中国古代门窗》等收藏类书籍。

中国青年出版社靠谱,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组建于2003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月,其前身是青年出版社与开明书店)和中国青年杂志社(创刊于1923年10月)合并组成,直属共青团中央领导,现任党委书记、社长皮钧。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是一家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普及读物出版社,以“启迪思想,传播知识,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务”为办社宗旨。出书范围包括:青年工作、青年时尚、励志与修养、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科普知识、文学艺术、电脑艺术、人物传记、法律读物、工具书、翻译作品和电子音像制品等。总社现有青年工作编辑中心、文学编辑中心、思想文化编辑中心、文化教育编辑中心、艺术编辑中心、新阅读编辑中心、经典再造编辑中心、时尚生活编辑中心、音像电子编辑中心、读书活动办公室、中国青年智库论坛办公室,以及中国青年电子出版社、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英国)国际有限公司(伦敦分社)等,有控股和参股公司中青雄狮数码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中青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中青映画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中青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小众雅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及合资公司中青学研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出版了大批高质

马未都,早年下过乡,插过队,回城后当了几年机床铣工。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1981年,《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小说发表后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

扩展资料

据马未都统计,历史上,中国经历了五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晚明时期,第三次是康乾盛世,第四次是晚清到民国初期,第五次就是当下。

1982年,马未都用1600元买下了第一件正式藏品—四扇屏。自此,他的收藏热一发不可收拾。摊上淘到的瓷器买回家,他躺在被窝里,一宿一宿地摸着看。“一是养眼,二是琢磨。”

1992年,在香港苏富比,马未都拍下了第一件艺术品。在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艺术品价值的时候,他已经“入道”深矣。

2011年,马未都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提出:“二流的制度比一流的人强”。他指出“现在文物鉴定根本没有形成一个行业,也就没有行规。文物知识很深奥,不是谁都能胜任的。文物收藏又很火爆,不少专业工作者或“疑似专业工作者”的机会就来了,电视里的好多“专家”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具备。”

他的话再次提醒收藏爱好者,人眼已经不可靠,光凭经验太不科学。专业的鉴定工具和一流的监管制度才能更好地规范收藏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马未都与他的观复博物馆

1986年至1993年,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兼《青年文摘》杂志主编 1993年至今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 1999年至2001年兼任《青年文摘》杂志主编现为《青年文摘》杂志社编委会主任 中国青年出版社年出新书400余种,再版书300余种,出版杂志5种,计有《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人物版》、《虹》、《青年文学》、《青年心理》。 担任社会职务有: 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副主席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专业兼职教授 山西师范大学出版专业兼职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编辑规范

1、《德国新史》(与陈晓律合著),香港开明书局1991年版,台湾1993年重印。2、《竞争法研究》(与戴奎生、陈立虎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本书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东亚法律经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与丁邦开、戴奎生共任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4、《中国竞争法》,独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5、《Unternehmensgruppen und Zusammenschlusskontrolle in China: Empfiehlt sich eine Regelung nach deutschem Modell?》, Peter Lang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中德商法热点问题研究》(主编,列第二),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7、《中德法典编辑与法律继受》(主编,列第二),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8、《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9、《Chinesisches Zivil- und Wirtschaftsrecht》 (Hrsg.), Institut für Asienkunde, Hamburg 2001。10、《Chinesisches Zivil- und Wirtschaftsrecht》 (Hrsg.), Institut für Asienkunde, Hamburg 2001。11、《德国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律师职业》,编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2、《德国民法总则编典型判例17则评析》,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德国的康采恩与康采恩立法》,载《国外社会科学信息》1993年第4期。2、《从德国康采恩法看中国企业集团的法律问题》,载《中德经济法研究所年刊》1993年。3、《论德国合同法中的合同自由原则和社会约束原则》,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4年创刊号。4、《析德国竞争法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控制》,载《法学杂志》1994年第4期。5、《论德国民法中的可撤销法律行为》,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4年秋季号。6、《德国康采恩法研究》,载《现代法学》1994年第6期。7、《论可撤销的法律行为:中德民法比较研究》,载《法律科学》1994年第5期。8、《德国环境责任法中的损害赔偿责任》,载《国外社会科学信息》1994年第5期。9、《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责任》,载《法学》1994年第8期。10、《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构成要件》,载《中德经济法研究所年刊》1994年。11、《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般条款》,载《法学》1995年第2期。12、《德国竞争法对中小企业的特殊规定》,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5年春季号。13、《不正当竞争民事责任应采推定过错责任》,载《法学与实践》1995年第2期。14、《德国反垄断法对卡特尔的规定》,载《法学杂志》1995年第3期。15、《论意思表示的发出与送达――德国法的启示》,载《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3期。16、《Irrefuehrende Werbung als unlautere Wettbewerbshandlung im chinesischen UWG》, in: GRUR Int. 10/、《论意思表示的解释》,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6年秋季号(本文被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制作成民商法类学术卡片)。18、《德国法学教育制度漫谈》,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6年秋季号。19、《德国民法中附保护第三人效力的合同》,载《比较法研究》1996年第3期。20、《论雇主责任》,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7年春季号(本文被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制作成民商法类学术卡片,并被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民商法学》1997年第9期全文转载)21、《德国民法典与中国民事立法》,载《中德经济法研究所年刊》1996/1997合刊。22、《规范企业合并――德国反垄断法的启示》,载《国际贸易》1998年第4期。23、《论旧中国民法继受德国民法的原因》,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春季号。24、《外国反垄断法对名牌商品的特殊保护》,载《外国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25、《中国法律对企业合并的控制》,载王晓晔主编《反垄断法与市场经济》,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26、《Zur Aufnahme des BGB im alten China》, in: Juristenzeitung 2/1999, S. 80-86. Besprechung in Frankfurter Allgemeiner Zeitung vom 11. Februar 1999 (Vorbildlich). (本文题为《旧中国对德国民法典的继受》。作者先后在德国多所大学作该领域的专题报告。文章发表在德国著名法学刊物《法学家报》(Juristenzeitung)上。对于本文,德国最大的全国性日报《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1999年2月11日作了专题评论,影响甚广)。27、《论德国民法中的让与担保制度》,载《外国法学研究》1999年第1/2期。28、《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春季号。29、《竞争法方案――德国新招标投标法介评》,载《国际贸易》1999年第9期。30、《论正当竞争权》,载《中德商法热点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31、《论德国商法的最新修订》,载徐学鹿主编《商法研究》第一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32、《Die juristische Ausbildung in China》, in: Newsletter der deutsch-chinesischen Juristenvereinigung, 2/200033、《卡特尔——自由竞争的天敌》,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8月16日理论版。34、《中国继受德国民法的实际效果与历史功绩》,载《中德法律继受与法典编纂》,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35、《德国反限制竞争法的最新修订》,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春季号。(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全文转载,收录入《中国经济法学精粹》2001年卷)《表示意识是否意思表示的要素――德国联邦最高法院错误担保案研究》,载《民商法论丛》总第17期,金桥文化出版香港公司2000年版。36、《表示意识是否意思表示的要素――德国联邦最高法院错误担保案研究》,载《民商法论丛》总第17期,金桥文化出版香港公司2000年版。37、《德国民法的百年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前沿“系列讲座第八讲,2000年12月5日在人民大学作报告,报告内容登载在《中国民商法网》(China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38、《德国竞争法如何规范比较广告行为》,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号。(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39、《包机合同纠纷案研究》,载王利明主编《判解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编)总第三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40、《善良风俗――德国法界分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的一般标准》,载杨紫烜主编:《经济法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1、《德国“双轨制”法学教育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法学论坛》2002年第1期。42、《论折扣与不正当竞争》,载《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43、《中国竞争法应当从实体上规范打折行为》,载《海峡两岸经济法学研讨会论文集》(2001卷),徐杰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4、《不正当竞争法律责任比较研究——以中国和德国竞争法为考察对象》,载徐杰主编《经济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45、《中国学习借鉴德国民法经验之我见》,载【台湾】《月旦民商法》2003年特刊。46、《中国不应当对德国民法说“不”》,论文,载《法治时代》2003年秋季号。47、《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般条款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论文,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春季号(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12期全文转载)。48、《论私法在维护正当竞争秩序中的作用》,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49、《宪政与民法》,载《唯实》(江苏南京)2004年第1期。50、《中国大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及其完善》,载【台】《社会文化学报》(台湾中央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学报)2004年春季号。51、《德国法学教育最新改革的核心:强化素质和技能》,载《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1期。 1、【德】松尼曼编:《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和经济法》,法律出版社1991年。2、【德】梅迪库斯著:《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获江苏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德】帕拉斯著:《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邵建东、刘迎胜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4、【德】拉伦茨著:《德国民法通论》,王晓晔、邵建东、程建英、徐国建、谢怀栻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5、《德国反限制竞争法》,载《外国法译评》1999年第4期,2000年第1期至第4期。6、《德国债法现代化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一:封面 (1)不能有页眉页码。(封面页如何取消页眉,方法见下文第四部分)(2)右上角应该有“论文编号”四个字,4号楷体。(3)注意字体字号:学校名称、论文题目:2号楷体-GB2312。论文性质:1号楷体。学号、姓名等:4号楷体。(4)封面页所列项目,左侧一列依次为:学号姓名年级完成日期。右侧一列依次为:专业学院指导教师论文成绩。 二:标题 中文标题页:【摘要】【关键字】这几个字要顶格。摘要正文上方应该空一行。中英文标题页,页码分别为1。英文标题页,字体应该全都是Times New Roman,有些人的部分地方是黑体。目录页:页码应该是罗马数字,不是阿拉伯数字。目录从绪论开始,不用加中英文标题页。(中英文标题页大纲级别应该为正文文本。)正文页码:所有页码统一要求5号宋体,有的人忘改了。正文标题:(1)一级标题小3加粗宋体,二级标题4号加粗宋体。字号字体有人设置错了。 三: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页码,应该是[1][2]……注意加[ ]。另外,参考文献的分类标识,有些人用错了,期刊标注[J],专著标注[M],学位论文标注[D],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标注[A],其他可以标注[Z]。注:专著论文集和期刊的区别:网上论文库里那种按月每期出版的有某年某期字样的一般都是期刊,专著论文集是图书馆那种一本一本的按照某种特定话题分类的合集之类的。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举例:[1]王某某:《某某探究》[J],载《司法论坛》,2011年第11期。[2]刘某某:《某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0、补充一句,提交文档的时候,word07版和10版的,自己转换成03版再交。有些学校电脑比较落后,老师们在学院办公室可能只能看03版的。(2)每个一级标题按照要求放到下一页最上方,最好的办法是,把光标放到一级标题前面,插入--分隔符--下一页。这样就算前文多一行少一行都不会影响下一个一级标题的位置。(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要求:“正文一级标题位于上部居中位置,用小3号加粗宋体打印”)(3)二级标题要顶格写。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放置(格式规范要求:正文二级标题,位于页面左端,顶格放置,后空一格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用4号加粗宋体字打印。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放置序数,后空一格接标题内容。) 四:目录 方法1:先对各级标题设置大纲级别,然后用word自动生成目录功能生成目录。设置大纲级别的方法:先将论文全文选中(Ctrl+A),右键--段落--大纲级别--正文文本。然后选中第一个一级标题,右键--段落--大纲级别-- 1级。选中刚刚的一级标题,双击格式刷,把其他一级标题都刷一遍。二级三级标题,依此类推。设置好级别,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目录。在显示页码、页码右对齐、使用超链接那几个地方都点上勾,你的标题有几级,就在显示级别那里选择几。确定。方法2:找到教务处网站的论文格式范本,把你自己的论文复制粘贴到TXT里,然后把题目啊摘要啊等等:分别复制粘贴到格式范本里,在每一个的右下角选择“匹配目标格式”,然后再稍微改一下脚注参考文献就OK啦。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