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论文的参考文献能循环使用吗

发布时间:2024-06-01 07:52:58

论文的参考文献能循环使用吗

论文重在传播、记录的研究成果,重在内容的教育作用和形式的工具作用,文献重在记录、保存研究成果,重在内容的历史价值和形式的取证作用。论文可以作为文献的一种特殊形式。

参考文献不用写两次。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

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扩展资料

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1、注释和参考文献可以重复吗。 2、注释和参考文献能重复吗。 3、参考文献和脚注可以重复吗。 4、参考文献标注可以重复吗。1.注释和参考文献内容无法重复,因两者性质不同、所属领域不同。 2.注释是对论文中不详细的地方进行的解释,为了不影响篇幅所以单独列出。 3.参考文献是指本文写作过程中所学习过的文献。 4.扩展资料参考文献和注释内容无法重复,因两者所属领域不同、性质不同。 5.参考文献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6.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和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7.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8.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9.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10.注释就好像我们上语文课学古诗词时,那一页的下方有一些难理解词汇或者短剧的解释一样。 11.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 12.为古书注释开始于先秦时期。 13.中国古代分得较细,分别称之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

一次。第一次标注后,后面再引用是用先前的标号。

循环码论文参考文献

(一)摘要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主要信息的简要陈述,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内容包括本论文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千万不要讲一些人们已经做过的工作。要开门见山地讲本文的主要工作。摘要分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中文摘要在前,一般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另起一页,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二)正文毕业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论。前言作为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说明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实事求是。主体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要求在15000字以上。有创新的论文,字数不受限制。文中插入的图表要符合国家标准,经过精心设计后用计算机绘制,尽量避免扫描图表。结论是整个毕业论文的最后总结,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1)毕业论文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规律;(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3)与同类研究工作的异同;(4)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三)参考文献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有10篇以上的中外文参考文献,其中至少有一篇与设计(论文)内容相关的外文文献。毕业设计(论文)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毕业设计(论文)直接有关的文献为主。凡引用本人或他人已公开或未公开发表文献中的学术思想、观点或研究方法、设计方案等,不论借鉴、评论、综述,还是用做立论依据,都应编入参考文献目录。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的文献引用序号顺序排列。

循环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优势,指出循环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溯源循环经济有这样两个比较流行的版本:一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和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1990)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二是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若不合理开发资源,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一、循环经济内涵和原则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1.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人均资源少,重要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人口严重超载、新生人口的增加以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粮食生产压力加大。一些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进一步下降,几种重要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对进口的依赖性将逐步提高。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矿产品第二大消费国和第三大进口国。资源使用效率低,环境污染明显,降低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质量。我国能源使用效率约为,比发达国家落后约20年,相差约10个百分点。因为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且使用后只有少量经过无害化处理,产生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用综合性指标看待发展问题,重视污染预防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及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主张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这种模式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将拥有物质财富等同于拥有幸福,形成了物质幸福观。以这种低品位的幸福观为指导,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未带来人类真正的幸福。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意味着物质幸福观明显不适应时代要求,经济发展需要实现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实现由物质幸福观向环境幸福观的转变。为此,必须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提高人类自然生态环境道德意识,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变成人们的实际行动。3.循环经济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相比较的优点正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循环经济要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这从长远的战略发展来看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统一的。循环经济不仅是一个战略,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它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4.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拥有良好的基础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对工矿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从末端治理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200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确定了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地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资源型和资源匮乏型城市涉及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10个省市,作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5.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过去几十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原因之一是祖先留下的优质资源总量能够维持这样的增长。但我国当前单位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量过大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地方甚至明显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优质生态和环境总量的保有量急剧下降。如不尽快走循环经济道路,则资源、生态、环境的问题必然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之争。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再次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面,他们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在进一步提高,努力保持和增加自己的优质资源、生态和环境总量。三、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1.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我国广泛实行补贴制度,其价格仅体现了资源开采或获取的成本,而没有考虑资源使用而带来的外部性成本和收益;资源使用后的废弃物再回收利用就缺乏动力,因为那样不如购买新开采的资源划算,也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用效率低下、大量的环境污染和采用末端治理方法治理这些环境污染的高昂代价。对此,应该逐步取消补贴制度,利用经济手段使资源价格反映其真实的生态学和经济学价值。若共有资源向每个使用者开放,没有计划的使用,就会导致早用、误用和过度利用资源,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对共有财产使用者课税。所以,根据我国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只有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才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使全社会建立节约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循环经济。2.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是建设循环经济的手段建设循环经济是非常复杂的,单纯依靠政府干预显然效率是低下的,运用市场机制比使用强制手段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透明度和更少的管理成本。但通过完全自由市场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假定条件是交易双方对直接影响和外部影响完全了解,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仅仅依靠市场机制会发生“市场失灵”,适当的政府干预会消除或缓和“市场失灵”。因此,建设循环经济必须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3.发展循环经济要在不同层次采取相应对策循环经济的实施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在不同层次根据相应特点,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手段采取相应对策。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循环经济在企业内部的具体化。企业之间实施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在企业群落层次的具体实现,建设生态产业园必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内国家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循环经济促进法》将于2009年1月实施,健全循环经济的管理体系和价格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使市场成为配置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主体,并通过间接和直接手段建立完全价格体系。对无法在开采和利用的源头实行完全价格的资源,通过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对其产品或产生的废弃物,使用征收环境税、可归还的保证金制度等经济手段间接形成资源的完全价格。可利用税赋转移和补贴转移手段,即保持税收和补贴的总体水平,仅调整税收和补贴的结构,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参考文献:[1]丁栋虹贾砚林丁梅芳:共有财产资源产权结构的特点与利用行为[J].中国环境科学,1999,19(5):477~480[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65[3]罗杰·珀曼: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63[4]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M].北京:东方出版社,~278

信道编码技术及电子系统工程应用的探讨论文

根据信道编码理论及编码、译码方法和技术的发展,结合工程实际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随着信息及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应用电子领域也随之扩大并得到发展。通过对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编码的方法,以及对压缩后的信息进行纠错编码,以抗击信道、网络及传输过程的误码或数据丢失,即信道编码问题的系统认识与理解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电子系统工程的应用角度,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体会更为深刻。在此,就实际应用中贯穿其中的相关知识及带来的思考与启发扼要介绍。

一、信道编码理论及编、译码问题

衡量任何一个信号通信系统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是有效性和可靠性,有效性是信道传输信息的速度快慢,可靠性是信道传输信息的准确程度。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源编码是为了提高有效性,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可靠性,而在一个通信系统中,有效性和可靠性是互相矛盾的,也是可以互换的。我们可以用降低有效性的办法提高可靠性,也可以用用降低可靠性的办法提高有效性。而纠错编码,即信道编码问题是重点。

(一)编、译码问题

信道编码是以香农第二定理和香农第三定理为理论支持。在错误控制编码方面,主要是纠错线性分组码与非分组的卷积码。对于线性分组码,采用增加冗余码作为监督码,这样编出的码具有一定的检错和纠错能力。在译码方面,根据最大似然法译码,判断码的汉明距离,找到汉明距离最小的码,那就是在发送端传输过来的码。编码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采用矩阵的描述方式表示编码,将输入的信息序列与生成矩阵相乘,那么就可以得到编码后的符号。在译码方面,通过奇偶校验矩阵就可以检测译码是否正确。

(二)关于卷积码

卷积码是编码不一样的领域,因为这种码在判决时用到过去的信息,也就是说,它是需要记忆的。这也就是卷积码得名的由来。卷积码的编码器由一个移位寄存器和相关逻辑电路组成,对每一个进入的信息帧,编码器都产生一个码字帧。当然,还可以画编码器的状态图,比较直观表示编码器根据输入情况而变化。根据状态图可画出网格图;由网格图很容易地知道卷积码的距离,这是卷积码译码的一个依据。卷积码用一个生成多项式矩阵表示,在编码方面极为方便,编码操作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信息量矩阵与生成矩阵的乘积。而更加严谨、方便地表达,则需要生成函数。通过修改状态图,很容易得到生成函数。对生成函数的级数展开,可以很直观地得到汉明距离和输入路径的信息,最后还可以知道给定汉明距离全零路径的数量。

(三)Turbo码和LDPC码

Turbo码与LDPC码是两种性能接近香农极限的信道编码。Turbo码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性能比其他编码要好。Turbo码的优良性能在非实时数据通信方面被广泛采用。Turbo码是分组码和卷积码的“准”混合物。Turbo码有并行级联卷积码、串行级联卷积码和混杂级联卷积码三种不同的排列。因为有交织器的存在,所以编码器的纠错能力很好。LDPC码是一类可以用非常稀疏的校验矩阵或二分图定义的线性分组码,其特点是:译码算法具有线性复杂度可采用并行迭代方式,具有译码自校验特性,在高信噪比条件下能有效降低译码复杂度,提高误比特率性能;可以满足高性能信号通信要求。LDPC码以最低的复杂度提供了最好的性能。这意味着在同等性能情况下, LDPC码的复杂度只有Turbo码的1/4。与Turbo码相比,LDPC码尤其是非规则LDPC码具有非常出色的性能,优于迄今为止已知的其它编码方式。LDPC码与其它编码相比还有一些独特的优点:译码可以完全并行,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译码速度;译码器的复杂度大幅降低;译码是可验证的;非规则LDPC码具有天然的不等错误保护能力。

二、从信道编码定理看编、译码方法的发展

(一)信道编、译码方法的多样性

信道编码的'核心是“纠错”;信道编、译码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信道与信号通信系统在可靠性指标下的优化。其方法是纠错编码,即抗干扰编码。奇偶校验码是一种检错分组码;由此原理派生出改进的:水平奇偶校验码、垂直奇偶校验码、群计数码等。定比码是一种只能发现错误的简单检错码,且需通过反向信道系统方能实现抗干扰。而重复码是前向纠错码,也是一种最简单的纠错码,实际应用较广泛。而由汉明码引出的线性分组码是一种具有线性代数关系的编码。在实际应用中,为得到希望的码长和信息位长度,将信息位缩减而得到原码的缩短码。在汉明码的基础上增加一位监督元,则产生增余汉明码或扩展汉明码,使纠错能力得到提高。而由完备码产生的完备译码、非完备译码,则反映了分组码的纠错能力是全部用于纠错,还是部分纠错检错。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中重要的一类码,从应用角度其编码与译码电路较为简单,易于实现;且编、译码方法方便、成熟。

(二)信道编、译码方法的发展过程与启示

不难看出,信道编码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渐进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由此可见,理论指导是发展的方向。对信道编码的理论支撑及方向的指引,使得信道编码方法沿着丰富而日臻完善、接近而趋于极限的方向发展。从这一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新的或衍生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但这种局限和不完善性,并不会阻碍新的方法的产生和发展。旧的矛盾解决的同时,新的矛盾又会出现。正如,纠错检错能力的提高,对信息进行错误保护,以抵御信道或网络等信息传输过程的干扰所产生的误码或数据丢失的同时,也将使编码及信息传输效率降低。由于信道编码增加了数据量,其结果只能是以降低传送有用信息码率为代价。因此,不同的编码方式,其纠、检错的能力不同,编码效率(信息传输效率)也有所不同。

三、从工程应用实例看理论支撑点

(一)智能住宅小区建设中信道编码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中首次接触的,应用于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的编码调制方案中,涉及到:以多级分组乘积码代替传统的串行级联编码结构,提高了频谱效率;同时采用一种多分辨率星座图,可在一个DTTB信道中提供3种级别的服务.在接收端采用基于MAX—LOG—MAP准则的迭代Turbo译码算法以获得可靠接收。仿真结果表明,在视觉门限BER=3×10-6处,高优先级码流的比特信噪比约为7dB,适用于高可靠性的服务.中优先级和低优先级码流可支持室外固定接收。由此,也加深了对并行级联卷积码的反馈迭代结构的理解。

(二)网络编码与网络安全

在网络工程中,接触到多址信道中联合网络编码和信道编码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LDPC码和网络编码的线性特性以及软输入软输出模块设计,不仅减少了编译码的复杂度,而且提高了编译码效率。同时,了解了网络——信道编码分离定理,以及该定理成立的条件,即当网络中的信道是确定型广播信道时,分离定理不成立。而信道安全编码与网络安全编码同样重要,又有所区别。信道编码问题,其核心是对传送的信息进行错误保护,以抗击信道或网络等信息传输媒介所带来的误码或数据丢失。而网络中的通信安全是网络编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网络安全编码更侧重于网络使用者信息及使用的安全层面。网络编码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幅度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四、结束语

专业技术的专长与拓展并存,这是专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身处信息时代,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以及应用的科学,是信息资源与技术开发及其推广应用的理论基础,是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核心。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应用等众多应用技术与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息息相关。信道编码从理论上要解决理想编码器、译码器的存在性问题,即解决信道能传送的最大信息率的可能性和超过这个最大值时的传输问题;同时构造性的编码方法以及这些方法能达到的性能界限。筒言之,通过信道编码器和译码器来实现的用于提高信道可靠性的理论和方法。

双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创新医学网上,医学论文免费在线阅读。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应该根据新发现的情况和各方面的需要,将原称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系统,改称为上体、下体、左肺、右肺四个系统。人体血液循环新探打开人体血液循环图,那密如蛛网红蓝相间的血管布满了全身,其中最惹眼的是上、下、左、右那两根粗粗的动静脉血管,对此该如何解释呢?传统医学是这样讲的——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系统。这种划分正确不正确?有没有改变的必要?这是本文探索的主要内容。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加以阐释:一、传统医学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理论的由来血液循环理论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传统医学认为: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解释如下: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转运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同时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只要大脑中血液循环停止3~10分钟,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4~5分钟,半数以上的人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停止10分钟,即使不是全部智力毁掉,也会毁掉绝大部分。二、传统血液循环理论辨析首先,可以肯定:把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有它一定的道理。如果没有它的道理,也不会存在和使用几百年。就是今后,有的人仍然会坚持这种分类法。我认为:以前之所以把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系统,就是觉得不管是体循环还是肺循环,血液毕竟是从同一个地方流出去,然后流回到另外同一个地方。体循环是由左心室流出去然后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由右心室流出去然后回到左心房。其次,也可以肯定:这种划分有它不足之处。就是忽略了血液流出时尽管是同一个地方,但毕竟是从多个通道流出去的;流回来也是一样,也是从不同方向流回来的;尽管最终会汇合在一起,但在汇合前相互间是没有关系的。从心脏解剖图来看,人体血液循环清清楚楚分成了四个方向,有六个出口,六个进口。情况是这样的:体循环由左心室射出,1个口向下,3个口向上,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到上、下2个腔的静脉口流回右心房。肺循环由右心室射出,1个口向左,1个口向右,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左、右肺各2个腔的静脉口流回左心房。从以上这些过程看,血液从始点流出后,再流回到终点前,相互是没有关系的。既然没有关系,把人体血液循环看成上体、下体、左肺、右肺四个系统也是可以的。三、建立新的血液循环理论非常有必要如果从医学上来说,把人体血液循环看成两个系统或者四个系统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不牵涉到血液的变化问题,只是就循环系统来说,各自的起始点不同而已。但是,对于预防和治疗与人体姿势有关的疾病来说,就非常重要了。如果全面来考虑,我认为将人体血液循环由原来定义为两个系统,重新定义为四个系统为好。其理由是:1、从人体血液运行的实际情况看,定义为四个系统更合理。人体血液无论向何处循环流动,均受同一个心脏的控制。通过人体血流检测分析得知:由于受地心吸引力的影响,心脏上、下、左、右的血流速度和流量是不一样的。而人又时常在变换姿势,把上与下和左与右根本就不同的四个东西硬说成相同的两个,这有些不恰当。既然是讲系统,就应该主要看它们成不成系统,血液又是怎么运行的。现在看来,这四个方向的血液循环是成系统的,而且它们的血液流速与流量又不一样,所以看成一个独立的系统才更为合理。而传统血液循环理论的确立之所以没有考虑以上这些因素,就是当时不知道地心有吸引力,而且更不知道地心吸引力对人类直立生活直立供血的影响。传统人体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是在1628年至1661年间,而牛顿发现地心有吸引力是在这之后。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地心吸引力对人类直立生活直立供血导致的这些差异,完全有理由按实际情况对人体血液循系统进行重新划分。2、 可以预防不少种类的疾病。建立新的血液循环理论后,人们只要知道了“血液是朝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运行的,以及血液循环受地心吸引力影响”这两个常识,就会自觉不自觉的从小注意身体姿势的摆放,由此就可以预防不少疾病。比如人们站坐立太久之后,就会主动的躺一躺倒一倒,进行人体反向调整。晚上睡觉时,就不会固定某种姿势,而会采用仰、俯、左、右四种姿势睡觉。这样一来,人类因为姿势不正确和血液循环不畅而产生的疾病就会大为减少,人的寿命也会大大地延长。3、 可以治疗不少陈旧性疾病。运用新的血液循环理论,不用打针服药就可以治疗许多因为姿势不正确和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疾病。比如:因为身体某个部位血流速度太慢而产生不适,就抬高这些部位,有意识地加快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因为身体某个部位血流量或者说营养不够而产生不适,就放低这些部位,人为地多给这些部位供应血液或者说营养。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法,不但会减少不少人的痛苦,而且会给国家和社会节约无法计算的资源。所以,把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划分成上体、下体、左肺、右肺四个系统,不但有它的合理性,而且还有它的现实紧迫性。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经济研究导刊.2013(05).

[2]唐斌.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复旦大学,2013.

[3]杨宏.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4]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黄雯.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

[6]李翀.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学术研究.2013(01).

[7]黄先禄.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2).

[8]陈雨露,侯杰.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5(05).

[9]齐行黎,孙伯良,张志海.从均衡实际汇率理论看我国汇率制度建设[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10]罗红兰.谈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J].山西财税.2005(04).

[11]沈国兵.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与西方经济学汇率理论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05).

[12]黄先禄.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13]许罕多.新汇率理论[D].吉林大学,2006.

[14]朱宗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D].河南大学,2010.

[15]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

[16]谢振东.关于交易者心理预期对汇率影响的量化问题探索[D].中共中央党校,2010.

[17]叶莉,林瑞凤.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理论探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03).

[18]赵文胜,张屹山.货币政策冲击与人民币汇率动态[J].金融研究.2012(08).

[19]赵斌.漫谈从马克思主义的汇率观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6).

[1]徐盈之,郭进.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碳排放责任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1).

[2]赵兴国,潘玉君,王爽,姚辉,崔文芳.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其动态预测——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新方法[J].资源科学.2011(03).

[3]任力,黄崇杰.中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03).

[4]刘华军,闫庆悦.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2排放[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3).

[5]诸大建.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如何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J].学术月刊.2013(10).

[6]彭水军,张文城,曹毅.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3(08).

[7]黄娟,田野.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08).

[8]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04).

[9]陈琰,由黎,赵淳,胡荣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核算[J].资源科学.2010(07).

[10]杨来科,张云.基于环境要素的“污染天堂假说”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国行业CO2排放测算和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04).

[11]陆旸.从开放宏观的视角看环境污染问题: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12(02).

[12]刘耕源,杨志峰,陈彬.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研究——理论与方法[J].生态学报.2013(15).

[13]宋树理.马克思国际不平等交换思想的动态博弈新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3(05).

[14]严立冬,陈光炬,刘加林,邓远建.生态资本构成要素解析——基于生态经济学文献的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5).

[1]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01).

[2]王闰平,荣湘民.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8(10).

[3]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01).

[4]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中国社会科学.2007(05).

[5]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生态环境.2007(02).

[6]毕秀水.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03).

[7]陈艳莹,原毅军.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04).

[8]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02).

[9]仇睿,姚俭建.自然资本简论[J].东南学术.2002(01).

[10]李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

[11]刘宇辉,彭希哲.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05).

[12]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06).

[13]杨充霖,文先明.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求索.2006(04).

[14]曹淑艳,谢高地.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生态学报.2007(04).

[15]林娅,孙文营.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05).

[1]金实.一本书读懂经济学[M].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

[2]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第105-108页.

[3]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第102页.

[4]钱磊.论特保条款中几个主要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页.

[5]华民.西方混合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02-08-12.

[7]李俊江.论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2003-9-28.

[8]还有许多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因看的时候没有仔细记录,故现在不能详尽的罗列.

[1]陈策.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3):28-33

[2]陈丽珍,王术文.技术扩散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2):56

[3]黄晓玲. 我国中西部区位优势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类型定位[J]. 国际贸易问题, 2003,(01) .

[4]姚利民 ,唐春宇. 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 国际贸易问题, 2005,(10) .

[5]崔到陵,任志成.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人力资本成长的实证分析——以“长三角”为例[J]. 国际贸易问题, 2006,(03) .

[6]平新乔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闭.世界经济,2007(8):3-13

[7]秦晓钟,胡志宝.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8(4):47-50

[8]饶燕.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技术扩散途径的门槛回归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07

[9]Cheung, ., Lin P. Spillover effect s of FDI on innov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rovince vincial dat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4, 15 (1):25-441.

[10]Hejazi,Walid,Sufarian, Spillov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30 (3) :491-511 .

[11]Kokko, . Technology,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4, 42 (2) :279-293 .

[12]熊晶晶,史本山.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机理研究[J]. 商业研究, 2006,(22) .

[13]陈涛涛,宋爽.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J].金融研究,2005(5):56-66

[14]崔到陵,任志成.外国,[J].国际贸易问题,2006(3):87-93

[15]代谦,别朝霞.外国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数据[J].经济论坛,2006(4):59-65

参考文献只能使用期刊和书籍吗

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可以随便写相关书籍。

参考文献目的:

在学术论文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其目的有三,即:

1、为了能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

2、为了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

3、为了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并且只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参考文献应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扩展资料:

部分写作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通常 也要有 书籍 做为参考文献吧?

首先,论文查重以及检测系统是会显示参考文献所引用这个现象,但是不会查询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哪一些。其次,除非你把你引用的文献作为自建库,这样也不会影响到你的论文结果。建议你使用多个查重系统进行检查,知网,格子达,paperpass,gocheck论文检测系统这样的完善的论文查重检测系统能够很好的帮到你的毕业论文。

原则上不可以,但是参考文献是附在最后的,和注释不同,对你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书籍都可以算是参考文献,如果少许添加一二,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答辩,你要知道这些书籍哪些方面和论文是具有相关性的,具有参考价值的。

戴明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HQ公司员工关系管理的优化方案论文

【题目】物业公司员工关系管理困境研析

【第一章】物业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方案构建绪论

【第二章】国内外关于员工关系管理理论基础

【 】HQ公司基本情况与人力资源概况

【】HQ公司员工关系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第四章】HQ公司员工关系管理的优化方案

【第五章】员工关系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保障

【结论/参考文献】物业公司员工关系强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HQ 公司员工关系管理的优化方案

笔者在借鉴国内大型物业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经验,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根据 HQ 物业公司目前的实际,对 HQ 公司在员工关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公司的战略为导向,遵循保障员工的合法利益和满足心理需求的合法性为原则,以改善公司的员工关系为目标,经过详细的分析和规划,设计符合公司实情的员工关系管理优化方案,旨在形成一个促管理于升华,员工与企业共发展的有效机制。

1 员工关系管理优化方案的设计

员工关系管理优化的原则

HQ 公司在构建员工关系管理优化方案体系时,应该结合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公司以及社会大环境的现时特征,全面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劣势,以下原则为准绳:

(1)战略导向原则。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进行员工关系优化管理的基础,HQ公司在设计员工关系管理方案时,应将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为主导因素,从而使设计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利于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目前,HQ 公司采取的是品牌战略,提升业务服务品质,走高端物业管理路线,以尽快实现公司转型升级,提升创新赢利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以良好的管理为基础,因此,优化公司的员工关系管理有利于促进公司效益的提升,促进公司品牌战略的实现。

(2)合法性原则。员工通过工作获取相应的报酬和福利,以劳动合同等的形式表现,HQ 物业公司一线员工占比大,由于学历水平低,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因此公司应在自觉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员工保障合法利益的劳动关系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员工关系的经济性、法律性、社会性的融合统一。

(3)满足员工心理需求的原则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动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而在一个公司中,不同层级的员工有不同的主导需求。

劳动力密集型的 HQ 公司员工,需要层次并不高,对组织的依赖性较低,更多的是关注生理和安全需要,因此,员工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在工作中获得归属感和尊严。因此公司应当慎重对待员工的需求,对不同的员工采取适当的、有所偏重的激励措施,提升员工的满意度、维护和谐的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管理优化的目标

为了能顺利实现公司提升服务品质,走高端物业服务的目标,员工关系管理的优化方案必须建立在公司现状,有利于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协助公司实现以下管理目标。

(1)提升员工凝聚力和幸福感

和谐的员工关系,有利于营造互帮互助、协调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从而增强团队的向心力、战斗力,HQ 公司通过一系列企业文化的建设,将个性各异,能力不同的员工凝聚成一个员工目标和企业整体目标相一致的团结整体,同时通过定期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的满意度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改进完善,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

(2)完善企业文化机制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感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组织的角色认同,进而影响对组织的认同。企业历史、愿景、使命对员工的渗透都会影响员工的行为。尽管 HQ 公司已有部分利于企业文化宣传的活动,但并没有将企业文化系统化,希望通过改进员工关系管理完善企业文化机制。

(3)提升组织绩效

HQ 公司员工对于公司的活动参与意愿较强,但实际机会并不多,通过参与公司管理,为公司发展献言建策,有助于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从而达到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优势的目的。

员工关系管理优化思路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工程,除了全员参与,更需要清晰的思路加以引导。通过前面对 HQ 公司现状的调查统计和分析,优化方案的设计思路必须条理清晰,才能收到实效。

(1)以系统思维推动方案

从系统思维的立场考虑,以某个点为突破口的方式切入。具体地说,HQ 物业公司的员工总体素质低,管理水平不高,如果一下子全方位地去推动管理提升,则极有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营运,从而削减方案的落实效果;但若只注重个别,则像蜻蜓点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则会遭遇员工的不信任和抵触,从而难收实效。所以,要以系统化的思维来设计和实施方案,确保优化方案的体系性和整体性。同时采取点状推进的方式,以点到面,保证局面的实施效果,通过点面体的有机结合,形成“以体系化为树干,系统思维为树枝,突破点为树叶”的局面,确保企业大树枝繁茂盛。

(2)凭良性循环保障公司进步

设计任何方案都须将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考虑进去,然而环境是会改变的,人为的判断主观因素太多,往往会使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新问题,这时就需对方案加以调整,以找到新的平衡点。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用 PDCA 循环,来确保方案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具体来讲,HQ 公司在制定优化方案以及实施该方案的过程中经过各层次的沟通,共同制定方案和实施计划,整个过程中不断检查,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并对取得的效果和不足进行总结分析并反馈给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而修订完善计划,进入新一轮循环。通过如此反复的循环,执行方案不断完善,效果也愈加明显,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如图 1 所示。

2 员工关系管理优化体系

构建员工沟通管理体系

沟通是为了既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团体之间传递,以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一种双向性,以及双方共同的交流。现代企业的管理就是沟通管理,有资料表明企业的 70%的问题都与沟通不畅有关,无论是决策失误、工作效率低下等都是沟通不力造成的。沟通在促进企业更好地实现目标过程中,起到很关健的作用。一般来说,员工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多,信息沟通渠道畅通的企业,员工关系都是呈现良性循环和优质发展的。HQ 公司目前虽然已经制定月度评比、层级会议等制度,这些虽能在某种程度上利于沟通,但距离良性的沟通仍有差距。而沟通渠道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的沟通渠道是遵循权利系统的由上而下的垂直型结构,如员工手册、各种会议等,非正式的沟通渠道是可以随意地向各种方向运动,不受等级权利的制约,常被人民称为“小道消息”.HQ 公司健全沟通渠道,主要是发挥正式沟通的优势,把会议、文件、通告等规范起来,不仅要畅通自上而下的沟通渠道,还应将自下而上的渠道畅通起来,同时,公司管理层转变作风,与员工交朋友,发挥非正式沟通的积极作用。将正式与非正式沟通这两种渠道结合起来,保证企业信息畅通无阻。

首先要完善总经理电子邮箱,由于受公司监管制度及部分人为因素的制约,此前所设立的总经理意见箱形于虚设,员工写给总经理的信很难收到回复,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司员工可以直接发电子邮件到总经理信箱,直接向总经理反映情况,总经理审阅批示后,直接转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员工提出的问题开展调查和解决,并将问题的调查内容和解决结果反馈给总经理和员工。使来信必有结果,必有反馈,这一途径为员工与高层管理者的沟通搭建了一个桥梁,对员工权益的保障及管理层的相互监督尤其重要。

第二用好网络沟通方式。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尽管 HQ 公司早在 2007 年已建立公司的网站,但在员工沟通效果上并不令人满意,一方面是由于员工知识水平低,网络不普及,其次公司并没有及时发布官方信息,宣传公司所做工作方面也没有及时更新,因此,公司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重新设计运营公司局域网,重大消息及时公布,建立员工论坛,为员工沟通提供平台,二是借助 QQ 群、微信群等新兴沟通方式,增加司务公开程度,提高员工参与程度,为网络问政提供条件,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另外,定期开展专题讨论,从员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参考他们的建议,解决困难,做到真正的排忧解难。

第三建立层级会议沟通例会制度,定于每月的最后一周作为项目的常规会议时间,不一定规定每个员工参加,可以采取主动报名与轮流参会,或者派代表的形式。要求每个项目负责人除了必须向参会人员宣讲公司例会的精神,本月本部门的工作总结,以及下个月的目标外,在会议上,每个员工都可以对自己一个月内工作表现的简单陈述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看法。而在下一个月月初,项目负责人跟几个项目代表参加公司的项目月度例会制度,有问题及时在会议上分享,采用集体协商的方式来化解矛盾,这有助于解决员工的心结。同时通过项目间的月度例会制度,借鉴其他项目部的管理经验,扬长避短,为改善员工关系管理提供参考。而作为基层管理者,在部门工作例会上通报近期项目的运行状况,鼓励员工献计献策,对建议采纳者进行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四落实季度绩效考核后的反馈谈话制度,目前由于 HQ 公司人力部门资源有限,公司对基层管理者每个季度都会依椐绩效考评体系进行评比考核,员工根据自己的得分来得知考核结果,但是由于沟通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员工有时候虽然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但因为上层管理者不重视沟通反馈的重要性,从而已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更好的解决,更就无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改善与提高,从而导致只考核没提高的局面。因此,中层管理者需要定期就基层管理者的考核结果展开面谈,帮助分析其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或工作中所面临的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这对于促进员工和管理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又能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使其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善,从而绩效考核形成良性循环,而不是流于形式,收不到实效。

第五是设立员工工作岗位等变动沟通制度。不同时期、不同的工作岗位,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不一样,在员工试用期内、转正的工作内容变动时,工作岗位调整时等进行不一样的沟通,如对于试用期的员工,沟通的目的是使其尽快熟悉公司,此时的沟通应该由人力部门和新员工的上级领导进行。而当员工工作岗位调整时,更应通过公示或者发文的形式,至少让本项目的员工了解,以免工作引起冲突,以及相应福利的改变,譬如,员工由保洁部转到行政部做行政工作,其工作待遇是相应要变化的,此时其上级领导就要及时通知公司的相关部门,将员工的工作关系进行转变,同时实现相应的工资福利。

第六是加强新项目员工之间的沟通。对于公司新接的项目,公司总部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让员工了解目前的工作动态,由于新项目的基层员工大部分是由前一个物业公司转承过来,他们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同度更低,在心理上更有排斥感,所以基层管理员要作好员工的心理安抚和物质补偿工作,让员工真正能体会到公司的关怀,真正能与公司同患难,共进步。

最后是开展员工离职面谈。由于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公司的离职率,HQ 公司对于员工离职并不重视,当员工工作不顺心时,就会找理由提出辞职申请,而辞职理由往往仅写“回老家有事,身体不适”等个人因素,而根本不提及其真实想离职的原因是工作不顺心。更有甚者因为与公司管理层发生矛盾睹气辞职。此时公司人力部门和基层管理者就要开展辞职面谈。所谓“人之将走,其言也善”在开展辞职面谈时,要秉着以人为本,善待离职员工的原则,不要因为员工离职就对其恶言相向。即便是被劝离的员工都应该以真诚的态度去挖掘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并向其征求对公司的意见和看法,便于公司在后续工作中改善。当然也可以适度地给予一些意见建议,化解员工对公司的消极和抵触情绪,让员工轻松地离开。离职员工认同了公司的管理模式,即使离职了也会肯定公司,于是他们会在自已的“老乡圈”里传播一些对公司形象良好的言语,或者介绍朋友来应聘公司,这无疑对于公司招聘,是一利无形的宣传财富。

对于那些确实因为家庭条件或各种突发因素而离职的员工,经过谈话,了解员工的难处,鼓励并尽可能地帮助员工渡过眼前的难关,同时向他表示,公司任何时候都欢迎他回来为公司效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对公司的认可度,同时有助于公司的.形象,展现公司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沟通不仅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建立企业良好关系的关健所在。只有在有效沟通的前提下,领导者才能掌握企业的全局,做出对的决策。所以 HQ 物业公司要加强公司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了解,协调企业的工作关系,健全和完善企业沟通体系。

拓宽员工参与管理体系

参与管理是让员工与公司管理层站在同一高度来参与组织决策和各级管理过程的行为。针对 HQ 公司的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较少,意愿不强,参与效果差这些参与现状,为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HQ 公司应加强员工参与管理,公司可以从创造环境、落实措施,保障制度等维度出发,构建员工参与管理体系,增强公司实践管理的效率。

首先,公司应创造员工参与管理的环境,营造员工积极献计献策的氛围。对于一个物业服务项目而言,公司在制定服务内容和评价标准时,应多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该邀请老员工参与其中,所谓集思广义,很多时候,思维的局限性制约着管理层的智慧,而员工处在公司的最底层,他们的信息量是离市场最近的。因此,公司应该阶段性地开展员工代表大会,员工代表大会可以在公司去争取服务项目之前,也可以是中标之后,整个过程中都应该重视员工的参与管理。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HQ 公司若正视员工的参与管理,能积极采纳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中的亮点,这无形中提高了员工对于公司的责任心,会站在公司的立场,去思考,去创新,从而带动其他员工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工作,这不仅在员工积极性方面得到加强,员工的忠诚度自然会提高,离职率自然下降。此外,对不具备相关知识的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如管理层应提供人际技能及学习管理知识的培训,为员工参与管理提供相关的知识技能。其次是建立参与奖励制度,既有物质奖励又有精神奖励,确保员工能持续地参与管理。对于建立的参与管理奖励机制,一方面要确定成本压力下企业愿提供多大的奖励,另一方面确定员工具体更需要何种奖励,然后两方面平衡之后制定一个具有激励作用的奖励机制。譬如在物质方面,企业可以提供加薪、奖金等物质激励,在精神上,领导的表扬和重视,授予荣誉称号都会激励员工。

其次采用多样化的参与方式。目前我国常见的员工参与方式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合理化建议制度等,考虑到 HQ 公司对于参与方式的了解程度以及参与意愿等特点,应采取高效多样的参与方式。一是通过目标管理、团体小组和研讨会等方式,让员工提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机会和创新思想。二是通过满意度调查和民主评议会等方式,将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直接表达,同时可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表达员工共同的诉求,让企业帮助员工解决共同面对的困难。当然,合理化建议制度、工会也是有效的参与管理形式。借助各种参与途径,让各阶层的员工参与进来,大大增强企业的团结性和责任心,使员工关系更和谐。

第三注重参与效果的评价。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企业对待员工的态度。目前 HQ 公司并没有重视员工参与,注重形式多于内涵,所以收效并不明显,同时这也影响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企业不仅要跟踪好员工参与的实施进度,定期将结果反馈给参与者,从而不断改进和提升参与过程。同时,对于成功的参与案例,应作为参与管理的榜样进行宣传,搜集实践参与的内容,建立科学的资料库。相反,如果员工参与取得的效果不佳,也不能断然否定员工参与的有效性,更应该全面分析,找出问题,不断完善参与机制。

优化人性化员工关怀体系

满足人的需求是每个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都需面对的重要问题,是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关健点。目前对于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实行制度化管理,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HQ 物业公司应推行人性化管理,而人性化管理最大的特点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管理层要重视员工的需求,以人为中心,推行人性化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HQ 公司的员工主要以青中年为主,他们大多已婚,且背景离乡,文化素质低,社会地位较低,员工自卑心强;基层管理员任务重、管理水平不高等现象严重。通过分析问卷调查可以得出,公司应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践人性化管理。

(1)改变观念,建立为员工服务体系。所谓“业主就是上帝”这已经是 HQ 公司上下一致认同的共识,但随着公司在员工关系管理问题的凸现,公司也渐渐认识到“员工也是上帝”,而美国 Brose 公司的员工认为在这两个上帝中,员工是第一,业主第二,只有员工满意度高,工作才能有积极展开。所以管理层一定要转变观念,建立内部服务体系,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公司领导要树立服务意识,认识到制度权利是为了更好服务员工而建立的,主动为员工提供内部支持和指导,及时解决员工提出的合理问题。其次,员工要转变思想,把企业当成家,同事间相互理解和协助,做好自己本份的工作,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榜样,建立一个合理可行的标准和流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指企业在长期运营过程中逐步产生并得以持续发展的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目的是调动和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更好地为企业发展的经营哲学。HQ 公司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企业发展为了员工、依靠员工,企业的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的理念,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首先,加大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宣传力度,同时注重在基层宣传。通过海报、培训、观影等方式宣传企业愿景、战略,使企业理念深入人心,同时鼓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献谋划策,实现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3)采用薪酬多样制,建立员工满意的薪酬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员工的收入上,若要员工满意,不仅收入要不断提高,且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HQ 公司在提高创收能力的基础上,也要根据公司的运行状况,制订并公开员工每年收入的增长目标,让员工心中有数,看到希望。其次制定科学透明的薪酬体系,确保内部公平。最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要靠企业的员工,尤其是技术型骨干员工,而在人民固有的思维中,只有“做官”才是提升收入和地位的途径。而一个企业,管理者始终只是少数,多数员工仍然是操作层面的。而基层员工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技能,直接影响客户对物业项目的评价,但若企业实行“宽带薪酬”等多样性薪酬制度,这对于那些不擅长管理而专业能力强的员工同样可以带来职业的发展,且可以获得跟上级领导相似的薪酬收入,同时对于企业有效保留这部分熟练掌握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维护企业人员的稳定性。

目前,虽然 HQ 公司在员工培训方面取得一定效果,对员工的关心程度较高,人性化管理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公司对于员工身心健康和职业规划这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公司要关爱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首先是工作和生活方面。公司改善人员的办公条件,用自动化设备代替手动操作,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注意工作时的安全防护,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将每年的 8 月设为员工关系活动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文娱活动,拉近员工与员工间的距离。由于中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临近,大量民工返乡,HQ 公司的保安跟保洁这两个岗位就面临着辞工潮,2015 年春节前期,公司同样面临着大批员工递交辞呈,公司中层管理层在跟各个有离职意愿的员工谈心挽留外,在经费紧张,条件艰苦的环境下,由基层管理者轮流做饭,让全体留下的员工在举家团员的时候能感受到公司的人文关怀,不仅活跃了春节气氛,同样温暖了员工的心。同时每年初一由公司的高层领导为坚持值班的同志送上节日慰问感谢他们对公司工作的支持。

最后是员工职业规划方面。管理学中的“总裁定理”是指企业最高决策者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上限,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需要学习,同样的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可以通过参加自学、夜大、或者考取 MBA 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高校资源来进行系统地学习,同时公司可以设立相关的奖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升个人学历,考取有助于公司业务开展的职业资格等。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大专生、本科生,要以注重其职业规划,提供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为主,管理上不能太严格以免其产生逆反心理。

而对于低学历的基层员工,则需稍严格一些,注重其物质需求。但无论如何,管理者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看作是企业最大的资源,意识到人力资源不光是产生成本,更能够创造出更多价值。要把人力资源的管理用于如何管理人才,如何挖掘人的潜力上来,同时要关心员工,重视员工关系的管理,加强有效沟通,重视员工的智慧与建议,加强员工的参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与归属感。同时关注不同形式员工工作内容大不相同的问题,切实将公司员工一视同仁,不因其为正式员工而可以少干活,干轻活,将员工平等对待,享有平等的权利。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保证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制度化管理是一种体现规则的刚性管理,是保证企业有序运行。因此为了企业的长远良性发展,HQ 公司应坚持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刚柔兼并。

完善员工培训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留住骨干型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能否在企业中得到足够的培训来保持自身的不断成长与完善,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也是不少员工选择企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培训不但是保持持续竞争的需要,也是招揽人才、保证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物业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和创利能力低的行业,每年的培训费也十分有限,因此,物业行业更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行业培训机制。

目前,HQ 公司虽然也建立了员工培训制度,但主要是针对技能型员工如维修工、电工,而对于新晋升的员工仅开展简单的岗前培训、由老员工带领其熟悉公司运行流程后,再由员工自已慢慢摸索,造成员工入职后遇到问题感到孤立。从而无法真正融入团队。因此,公司应建立有特色的全员培训体制,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认知观。

首先,针对新员工,采取分组培训模式。在员工入职的当天,可以由业务熟练的同事为其开展熟悉工作环境和服务项目、一站式引领办理各项手续。这能让员工入职后首先享受一站式服务,帮助员工融入企业。而在一个月内,当员工初步熟悉工作的业务流程时,可以由公司的行政人事部门为其开展公司制度、服务理念等知识的培训,这对引导员工价值导向、坚定员工留在企业的信念有指导性作用。之后当员工正式上岗后,可由公司的业务骨干为近期入职的新员工进行实际业务项目的培训,这种培训以班级为单位,让新员工在班级培训中真正融入这个集体,结合新的同事。一方面能使其在遇到困难时有人可寻,避免刚入职产生孤立感,另一方面能增强老员工的使命感。而且由于授课人为自己公司内部员工,这有利于降低培训成本。

其次培训内容不再局限于面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由传授知识向传递知识转变,一般物业公司开展的培训都是以内训为主,一线员工需要的是技能,但这些员工普遍文化程度低,若采取课堂讲授模式,员工未必能接受和理解,从而限制培训效果,而如果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模式,譬如要提高员工的消防技能,训练员工如何使用消防灭火器和消防系统,可由公司业务骨干进行实地灭火演练等实操模式,这样既形象易于理解,也不至于使培训成为听的时候很热闹,而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少。

最后,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利用公司在行业的影响力转变对从业者的偏见。HQ物业公司作为全国百强物业企业之一,在广州地区具有很强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物业从业人员对于自己作为服务行业的一员,是有一定的自卑感,且在实际工作中也都或多或少受到过来自客户的“不公正待遇”甚至是委屈。因此公司在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和感知上,都可以充分利用公司的品牌和影响力逐步转变社会大众对服务行业从业者的认知,克服“低人一等”的心态,树立“谦逊但不谦卑”的职业观。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已日益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本文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 方法 和应用。

【关键词】产品质量;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0.质量管理的定义及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 企业管理 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1],美国.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 市场调查 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 措施 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

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3]。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 渠道 ,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这是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发明的,因此也称之为戴明循环。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见下图)。

图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

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组成一个大圈。

每个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企业大循环中的小循环。

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5.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4],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6.结束语

目前,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质量体系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脱离以“量”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而是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抓住客户群体,以顾客为中心,要更加细致的工作,更好的服务客户才能抓住客户,从而赢得发展的后盾。

【参考文献】

[1]JAMES QUALITY(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4E),2005.

[2]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3]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4][瑞]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王帅,毛心宇,严威. 商业模式 新生代,2011.

[5]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J].经济师,2001.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探讨企业等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改进产品质量的概念,一直是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内容及重要性三方面作具体的理论分析,谨此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各位读者纠正共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起源;认识;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由美国菲根堡姆博士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在企业各部门做出质量发展、保持和改进的计划,以最优质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获得消费者最大程度的满意。即以顾客为中心,把让顾客满意作为检测质量的重要标准。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长期以来,在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质量管理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所言,它已成为一场“无论工商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在发生”的“质量革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确保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1951年,美国朱兰博士的《质量控制手册》问世,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全面的质量计划”的活动。1956年菲根堡姆在《哈拂商业评论》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在发展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旧本模式”,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全面质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世界权威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是美国菲根堡姆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提出了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994年,ISO9000对其的定义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并对质量作了新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简单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全过程和各因素,合理高效地生产和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质量不仅取决于各种工序,还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人员。所以,质量的保证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通过提高工作质量不仅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得成本降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翰、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控制。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各负其责。

“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这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在生产现场,则要树立“绝不把任何次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信念。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 文化 ,已成为一种世界管理潮流。我国加入WTO以后,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又是控制产品质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系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套件,又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以致一个关键细节的疏忽就会酿成难以预料的质量事故,因此,产品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又是一门新兴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学科,它把一切能够促进、提高和改进产品质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都吸收、应用到管理中来。帮助人们对产品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科学说话,及时正确给经营决策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提供动态质量信息,合理地调整生产系统和控制产品质量。其次,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与产品质量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包括标准、计量、检验、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的正确、先进,包括与产品水平相协调的设备管理、生产环境、工程能力等。现代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最后,全面质量管理最讲实事求是。它要求所有的数据、图表、曲线真实可靠,反映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反馈工序过程的真实状态。

全面质量管理运行至今天,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质量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消亡,企业的质量比企业中的任何领导人对企业的指令都更具有约束力和控制力,是任何人为的力量都不可取代的!

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跨越,我国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尤为迅猛,以此来满足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各种建筑需求,如商务大厦、购物中心、高架桥、居民楼等等。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一个相同的工程目标,那就是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凡意义。本文主要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常见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迅猛发展。但从工程质量上看,豆腐渣工程到处可见,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返修、建筑加固,导致了人工、器材、能源的大量耗费,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生命财富的安全隐患。

建筑业要想获得长足快速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策略,深入探析工程项目特点、 总结 实际情况,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土 木工 程综合质量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把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

(1)工程材料的质量把控。建筑工程中所用建材多种多样,这些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最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也是工程质量重要的基础,低劣材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前提。

(2)对施工人员的管控 很显然,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是工程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作为工程的主导对象而存在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可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应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同时,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细化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对待工程就像建造自己的家园一样认真负责。

(3)工程方案优化。工程方案的优化度以及可执行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工程方案时,要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成熟度、施工人员、管理层、经济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争取工程方案的优势最大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4)施工机械设备的高品质保证。工程建筑中,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保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机械设备功能、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功效。

(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包括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等。

以上为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主要因素,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应重点关注的重中之重,工程材料的保质保量是工程高品质的先决条件。

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可行性的建议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1)要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项目部制定的,对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通过它可以知道如何规范施工项目及员工的行为,使大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健全质量管理测评体系,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管理施工流程特征来实施科学规划。

(2)在施工前总结分析工程方案,多方听取建议,必要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体系方案规划,针对各地地质条件特征、施工环境的不同,体现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施工中,应针对施工机械的养护保管、材料采购储存、维护操作等实施优化安排,进而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标准,为优化整体工程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控制体系是使整个工程项目有序进行的前提,围绕质量控制这个核心,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流程的规划,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系统不断改进还发展。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运用成熟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3)提高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强化现场管理,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定,严格把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对整体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掌握施工阶段具体状况,应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的旁站与巡检,进而增强施工监督力度,以保证工程高品质施工。

4 结论

工程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整改为辅,综合宏观管理。首先,定期检查工程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动态控制。其次,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全面考虑5大要素:工程材料、施工者、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和环境影响。这5个要素一方面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将几个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各因素的作用,调动其他参与方的能动性,科学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才能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

最后,工程质量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项目质量工作的最后检验。对于验收中发现的的需要整改的地方要抓紧落实,不能其题带入保修期内。要尽可能地让真正使用者参与到验收工作中来,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程发现不当而进行大幅度整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建造高品质工程,是建筑业发展永恒不变的指向标。

参考文献:

[1] 仲景冰等.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