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煤炭的综合利用论文范文初中物理化学

发布时间:2024-06-02 16:36:11

煤炭的综合利用论文范文初中物理化学

环顾周遭,地球丰富的资源无处不在,森林、海洋、富饶的农作物……但地球的馈赠并不流于浅表,有些极为重要的资源,是在地球的内部深处形成的,那就是离不开的化石能源每天5分钟,提高化学成绩,微信搜索“化学大师

发电厂用煤,锅炉厂用煤,热力公司用煤;普通人家烧水做饭也用煤,虽然这个不提倡,因为污染环境。

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

氧化性强一些的都不可以

煤炭的综合利用论文范文初中物理

1、煤炭液化把固态状态的煤炭通过化学加工,使其转化为液体产品(液态烃类燃料,如汽油、柴油等产品或化工原料)的技术。煤炭通过液化可将硫等有害元素以及灰分脱除,得到洁净的二次能源,对优化终端能源结构、解决石油短缺、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煤干馏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煤的干馏是属于化学变化。按加热终温的不同,可分为三种:900~1100℃为高温干馏,即焦化;700~900℃为中温干馏;500~600℃为低温干馏。3、煤炭气化以煤、半焦或焦炭为原料,以空气、富氧、水蒸气、二氧化碳或氢气为气化介质,使煤经过部分氧化和还原反应,将其在所含碳、氢等物质转化成为一氧化碳、氢、甲烷等可燃组分为主的气体产物的多相反应过程。对此气体产品进行进一步加工,可制得其它气体、液体燃烧料或化工产品。经气化,煤的潜热将尽可能多地变为煤气的潜热。扩展资料煤的液化方法主要分为煤的直接液化和煤的间接液化两大类。煤直接液化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称为煤炭直接液化。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因煤直接液化过程主要采用加氢手段,故又称煤的加氢液化法。煤间接液化间接液化是以煤为原料,先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煤炭气化后生成的可燃性气体经燃烧后只会生成水、二氧化碳,大大减轻了煤炭利用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可以说是未来煤炭洁净利用的技术基础。煤炭的气化过程只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大部分碳都转化成可燃性气体,大大提高了煤炭的利用效率。煤炭的气化产物煤气在电力生产、城市供暖、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合成等方面可以得到广泛利用,煤炭资源随之可以得到有效的充分利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气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干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液化

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

煤炭在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给人类突飞猛进的帮助 领导了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 到现在为止也是最主要的基础能源但是煤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硫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 污染环境 造成温室效应既然是利与弊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回答 最后在总结 任何一种能源都存在利弊 就看我们人类怎么使用

一)2000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1995年的97吨标准煤下降到77吨标准煤,累计节约和少用4亿吨标准煤,节约的能源价值约660亿元,节约和少用能源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硫800万吨,二氧化碳8亿吨。预计今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去年的77吨标准煤下降到65吨标准煤,节约和少用7000万吨标准煤。过去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以年均4-5%的增长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8-9%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经济发展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宏观目标。节能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国每年排放的煤矸石中,有3000多万吨热值在6276kJ/kg以上,可作沸腾炉燃料用于发电,全国已有2000多台沸腾炉,每年可节约大量优质煤。鹤岗、本溪等地还用煤矸石制造煤气,回收能源。 (三)、天然气生产和供应成本远低于煤制气成本,采用天然气作城市燃气可以使城市不再兴建投资高、占地多、运行维护费用高、污染严重的煤制气厂,有利于扭转城市煤气亏损局面以及减少财政补贴。以上海市为例,城市煤气政府每立方米补贴3元,按此计算 2005 年城市燃气可减少财政补贴18亿元。 天然气利用的热效率高,可以节约能源 利用天然气的效率高于煤炭,按2005年的天然气需求量测算,比利用煤炭节约能源折合约454万吨标煤。若每吨标煤按300元计算,则当年节约燃料费用5 亿元。 作为清洁能源,利用天然气可节约大量污染治理费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75%左右。煤炭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均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危害,例如土地破坏、地下水资源破坏与污染、煤矸石污染、运输污染、大气污染等。 (四)、据有关资料显示,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2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在2050年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面临枯竭。 (五)、统计显示,200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吨标准煤,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煤炭的综合利用论文范文大全初中物理

一)2000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1995年的97吨标准煤下降到77吨标准煤,累计节约和少用4亿吨标准煤,节约的能源价值约660亿元,节约和少用能源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硫800万吨,二氧化碳8亿吨。预计今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去年的77吨标准煤下降到65吨标准煤,节约和少用7000万吨标准煤。过去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以年均4-5%的增长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8-9%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经济发展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宏观目标。节能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国每年排放的煤矸石中,有3000多万吨热值在6276kJ/kg以上,可作沸腾炉燃料用于发电,全国已有2000多台沸腾炉,每年可节约大量优质煤。鹤岗、本溪等地还用煤矸石制造煤气,回收能源。 (三)、天然气生产和供应成本远低于煤制气成本,采用天然气作城市燃气可以使城市不再兴建投资高、占地多、运行维护费用高、污染严重的煤制气厂,有利于扭转城市煤气亏损局面以及减少财政补贴。以上海市为例,城市煤气政府每立方米补贴3元,按此计算 2005 年城市燃气可减少财政补贴18亿元。 天然气利用的热效率高,可以节约能源 利用天然气的效率高于煤炭,按2005年的天然气需求量测算,比利用煤炭节约能源折合约454万吨标煤。若每吨标煤按300元计算,则当年节约燃料费用5 亿元。 作为清洁能源,利用天然气可节约大量污染治理费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75%左右。煤炭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均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危害,例如土地破坏、地下水资源破坏与污染、煤矸石污染、运输污染、大气污染等。 (四)、据有关资料显示,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2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在2050年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面临枯竭。 (五)、统计显示,200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吨标准煤,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使煤得到充分利用的方法:1、将煤粉碎,使它充分燃烧,充分利用其燃烧产生的热量;2、将煤燃烧后产生的废物转化成别的化工产品,如硫酸、亚硫酸;3、通过隔绝空气高温对煤分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等,焦炭和焦炉煤气可以做燃料,热值高,而且污染很小。其中,煤焦油是一种含有多种重要化工原料的资源,可以提取香精,尼龙等。这样煤就得到了综合利用,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首先是煤化工工艺,用原煤炼焦,焦炭是炼钢的常用燃料热源,炼焦产生的焦炉煤气可用来发电,炼焦产生的副产品煤焦油可提炼多种化工原料,如苯酚类等可供多种化工企业作原料。煤炭还可以做成水煤浆供锅炉使用。

煤是含有很多成分的混合物,是一中重要的资源,只把它做燃料燃烧掉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煤通过隔绝空气高温分馏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等,焦炭和焦炉煤气可以做燃料,热值高,而且污染很小;煤焦油是一种含有多种重要化工原料的资源,可以提取香精,制炸药、尼龙等。这样煤就得到了综合利用,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煤炭的综合利用论文范文初中生物

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

煤炭在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给人类突飞猛进的帮助 领导了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 到现在为止也是最主要的基础能源但是煤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硫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 污染环境 造成温室效应既然是利与弊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回答 最后在总结 任何一种能源都存在利弊 就看我们人类怎么使用

首先是煤化工工艺,用原煤炼焦,焦炭是炼钢的常用燃料热源,炼焦产生的焦炉煤气可用来发电,炼焦产生的副产品煤焦油可提炼多种化工原料,如苯酚类等可供多种化工企业作原料。煤炭还可以做成水煤浆供锅炉使用。

煤炭的综合利用论文范文初中地理

呵呵,慢慢写,反正当做写作文就好了

煤的气化就是把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在高温下煤和水蒸气作用得到CO、H2、CH4等气体,生成的气体可作为燃料或化工原料气。 煤的液化是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使煤和氢气作用,可以得到液体燃料,也可以获得洁净的燃料油和化工原料。煤气化生成的CO和H2(水煤气)在经过催化合成也可以得到液体燃料。用水煤气还可以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化合物。 煤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发生复杂的变化,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粗氨水、粗苯等。从 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利用这些有机物可移制得染料、化肥、农药、洗涤剂、溶剂和多种合成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学习进步^_^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至今,以往曾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过巨大作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 不能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继续提供发展动力。循环经济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的真谛,它的提出,为我们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指 出:“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 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 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 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 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 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 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 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障。”因此,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重要措施。 一、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 意义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循环经济 的主要特征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循环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 结果,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面临生态危机和 资源危机而产生的理性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 要经历五个阶段:一是农业阶段;二是轻纺阶段;三是 工业化阶段;四是高科技产业阶段;五是现代服务业 阶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工业化的很多任务 没有完成。目前产业的基本特征是以机电装备工业 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这些产业资源依赖性强, 能源消耗大,所以,我们要完成工业化中期的任务进 入后工业化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经济增长阶 段。我们必须建立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构建资源节约 型社会,这样才能走出靠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而换 来的经济高增长的误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发展循环经济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仍 占较大比重,处于国际贸易分工的下端。资源消耗 高、浪费大、利用率低是产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 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 要因素,同时也制约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尤其近几年,以包括产品能效和环境标准、标识、 废弃物回收、包装等“绿色壁垒”为代表的非关税 壁垒却日益凸显。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 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 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 用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 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途 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是靠生产要素 总量的扩张,靠对资源、能源的高度消耗而换来的高 增长。我国每一美元GDP的能源消耗是美国的413 倍,是德国、法国的717倍,是日本的1115倍。按照 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能源、资源 的消耗也随之增加,而我国的资源并不富有,虽然总 量上是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是贫国,远远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我国可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5,水资源为1/4,森林为1/7,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 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 45%和42%。到2020年,要想实现GDP翻两番,能 源供给保障有很大的困难。我国目前的经济高增长 是靠生产要素的总量扩张,靠投资的带动,靠资源和 能源的消耗才得以实现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 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 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达 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荒漠化面积 达262万平方公里,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经济损 失约240亿元。由于毁林种粮、森林火灾,全国每年 减少森林资源约1亿立方米,森林和草场减少使动植 物物种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继续减少,仅2003年全 年净减少耕地2537万公顷。大量工业废气任意排 放,空气质量一再下降。地下水及水源地受到严重污 染,总体水质状况下降。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 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 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 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 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 近4000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 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 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 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对策 开展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立资源节 约型社会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 策导向,真抓实干,从一点一滴做起。 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形 成全民节约风尚。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政府 要不断宣传节约型社会,让公众了解节约型社会的意 义及其与他们的利害关系,教育社会各主体反对资源 浪费,摒弃浪费恶习,厉行节约,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 会变成社会的主流意识。各种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宣传、弘扬发展循环 经济方面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形成一种主流媒体 意识,倡导正确的消费观。通过宣传和教育,使社会 各主体增强社会责任感,把外在的引导和强制行为内 化为自觉的节约意识。对于消费也要建立可持续的 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食品,抵制 过度包装等浪费行为。各级政府应发挥带头作用,提 倡绿色采购、消费,形成全社会的舆论环境,弘扬全民 族的节约意识,把节能、节水、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等活动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制定政策法规,引导规范社会节约行为。首 先,政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树立环保、节能意识,以和谐社会与节约型社会为 目标引导社会行为与经济行为。其次,制定科学的 资源利用开发政策、能源政策和行业政策。一方面, 不断提高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降低单位产 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改善能源的开发、转换、 护送和供应,逐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 的低效利用和浪费。对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学、 建材、煤炭、机械等高耗能工业,要加快淘汰落后 工艺和设备,提高新建、改扩建工程的能耗准入标 准,逐步实现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 高效化,最大限度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对那 些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情节严重的,以及低 水平的重复性建设,一定要坚决打击,甚至关闭停 产。另一方面,要加快立法程序和全社会的监督, 切实用税收、价格、投资、财政等多种经济政策, 形成杠杆机制,引导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 会。此外,要力求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 经济转变,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科学合理地优化 资源配置,从根本上节约资源。坚决杜绝用政府手 段审批资金、项目或官员拍脑袋主观臆断决策行为。 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 务业,优化经济结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组织关键 技术的研究公关,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 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源和资源降低消耗和再 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技术、“零排 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 术、绿色再制造技术、降低再利用成本技术,以及 开发生态治理和恢复等方面的技术。尽快使资源消 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再向零增长转化,使污染排 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再向负增长转化,从源头 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另外,现 代服务业以高度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效益的 倍增性的优势,对制造业起到增加价值、安排就业 的重要作用,达到减少物化劳动消耗增加经营成果 的目的。没有服务业的发展支撑,工业化只能停留 在比较粗放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是与第一、第二 产业相比,服务业的发展更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 污染小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国 民经济中的比重,最终降低经济增长中的资源消耗, 这对于缓解经济增长和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加快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样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希望采纳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