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棉花种植论文3000字开头题目新颖

发布时间:2024-06-03 13:35:30

棉花种植论文3000字开头题目新颖

学术堂收集了一部分关于农业问题的论文题目,大家可以参考:  科技社团信息化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以中国农学会信息化建设为例  氮肥种类及用量对旱地玉米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腐植酸增效复混肥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两种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氮钾和有机肥在生姜上的肥效研究  猪场肥水施用对玉米-小麦农田氨排放、氮素利用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不同肥料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盈亏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减量施肥条件下生物炭与耕作方式对玉米氮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棉花种植论文3000字开头题目怎么写

这里是关于棉纤维的作用、生长环境、详细介绍:  棉纤维概述  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上被覆的纤维,又称棉花,简称棉。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纤维制品吸湿和透气性好,柔软而保暖。棉花大多是一年生植物。它是由棉花种子上滋生的表皮细胞发育而成的。棉纤维的生长可以分为伸长期、加厚期和转曲期三个阶段。  棉纤维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它在纺织纤维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的主要产棉国之一,目前,我国的棉花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我国棉花种植几乎遍布全国。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再加上西北内陆、辽河流域和华南、共五大棉区。  [编辑本段]棉纤维种类  棉花种类很多,目前主要按以下的两钟方法分类。  按棉花的品种分类  (1)细绒棉:又称陆地棉。纤维线密度和长度中等,一般长度为25~35mm,线密度为12~56 dtex(4700~6400公支)左右,强力在5cN左右。我国目前种植的棉花大多属于此类。  (2)长绒棉:又称海岛棉。纤维细而长,一般长度在33mm以上,线密度在54~18dtex(6500~8500公支)左右,强力在5cN以上。它的品质优良,主要用于编制细于10tex的优等棉纱。目前,我国种植较少,除新疆长绒棉以外,进口的主要有埃及棉、苏丹棉等。  此外,还有纤维粗短的粗绒棉,目前已趋淘汰。  按棉花的初加工分类  从棉花中采得的是籽棉,无法直接进行纺织加工,必须先进行初加工,即将籽棉中的棉籽除去,得到皮棉。该初加工又称轧花。籽棉经轧花后,所得皮棉的重量占原来籽棉重量的百分率称衣分率。衣分率一般为30~40%。按初加工方法不同,棉花可分为锯齿棉和皮辊棉。  (1)锯齿棉:采用锯齿轧棉机加工得到的皮棉称锯齿棉。锯齿棉含杂、含短绒少,纤维长度较整齐,产量高。但纤维长度偏短,轧工疵点多。目前,细绒棉大都采用锯齿轧棉。  (2)皮辊棉:采用皮辊棉机加工得到的皮棉称皮辊棉。皮辊棉含杂、含短绒多,纤维长度整齐度差,产量低。但纤维长度操作小,轧工疵点少,但有黄根。皮 轧棉适宜长绒棉、低级棉等。  [编辑本段]棉纤维性质  长度  棉纤维长度是指纤维伸直时两端间的距离,是棉纤维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棉纤维的长度主要由棉花品种、生长条件、初加工等因素决定。棉纤维长度与成纱质量和纺纱工艺关系密切。棉纤维长度长,整齐度好,短绒少,则成纱强力高,条干均匀,纱线表面光洁,毛羽少。  棉纤维的长度是不均匀的,一般用主体长度、品质长度、均匀度、短绒率等指标来表示棉纤维的长度及分布。主体长度是指棉纤维中含量最多的纤维的长度。品质长度是指比主体长度长的那部分纤维的平均长度,它在纺纱工艺中,用来确定罗拉隔距。短绒率是指长度短于某一长度界限的纤维重量占纤维总量的百分率。一般当短绒率超过15%时,成纱强力和条干会明显变差。此外,还有手扯长度、跨距长度等长度指标。  线密度  棉纤维的线密度是指纤维的粗细程度,是棉纤维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它与棉纤维的成熟程度、强力大小密切相关。棉纤维线密度还是决定纺纱特数与成纱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与织物手感、光泽等有关。纤维较细,则成纱强力高,纱线条干好,可纺较细的纱。  成熟度  棉纤维的成熟度是指纤维细胞壁的加厚程度,即棉纤维生长成熟的程度,它与纤维的各项物理性能密切相关。正常成熟的棉纤维,截面粗、强度高、转曲多、弹性好、有丝光、纤维间抱合力大、成纱强力也高。所以,可以将成熟度看成棉纤维内在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强度和弹性  棉纤维的强度是纤维具有纺纱性能和使用价值的必要条件之一,纤维强度高,则成纱强度也高。棉纤维的强度常采用断裂强力和断裂长度表示。细绒棉的强力为5~5cN,断裂长度为21~25km;长绒棉的强力为4~6cN,断裂长度为由于单根棉纤维的强力差异较大,所以一般测定棉束纤维强力,然后再换算成单纤维的强度指标。棉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3%~7%,弹性较差。  吸湿性  棉纤维是多孔性物质,且其纤维素大分子上存在许多亲水性基因(—OH),所以其吸湿性较好,一般大气条件下,棉纤维的回潮率可达5%左右。  耐酸碱性  棉纤维耐无机酸能力弱。棉纤维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大,但会引起横向膨化。可利用稀碱溶液对棉布进行“丝光”。  此外,棉纤维中还夹着杂质和疵点,杂质有泥沙、树叶、铃壳等,疵点有棉结、索丝等。它们即影响纺织的用棉量,也影响加工和纱部质量,所以必须进行检验,严格控制。  [编辑本段]棉型织物的特点  棉型织物是指以棉纱或棉与棉型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品。它具有以下特点:  吸湿性强,缩水率较大,约为4~10%  耐碱不耐酸。棉布对无机酸极不稳定,即使很稀的硫酸也会使其受到破坏,但有机酸作用微弱,几乎不起破坏作用。棉布较耐碱,一般稀碱在常温下对棉布不发生作用,但强碱作用下,棉布强度会下降。常利用20%的烧碱液处理棉布,可得到“丝光”棉布。  耐光性、耐热性一般。在阳光与大气中棉布会缓慢的被氧化,使强力下降。长期高温作用会使棉布遭受破坏,但其耐受125~150℃短暂高温处理。  微生物对棉织物有破坏作用,表现在不耐霉菌。  卫生性: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和含氮物与果胶质。纯棉织物经多方面查验和实践,织品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无负作用,久穿对人体有益无害,卫生性能良好。  [编辑本段]纯棉织物的品种  纯棉织物由纯棉纱线织成,织物品种繁多,花色各异。它可按染色方式分为原色棉布、染色棉布、印花棉布、色织棉布;也可以按织物组织结构分为平纹布、斜纹布、锻纹布。  (1)原色棉布 没有经过漂白、印染加工处理而具有天然棉纤维的色泽的棉布称为原色棉布。它可根据纱支的粗细分为市布、粗布、细布,它们的特点是:布身厚实、布面平整、结实耐用,缩水率较大。可用做被单布、坯辅料或衬衫衣料。  (2)府绸 府绸是棉布的主要品种,兼有丝绸风格。其质地细而富有光泽,布身柔软爽滑,穿着挺括舒适,用平纹组织织成。府绸组织结构上的特点是:经纱密度比纬纱密度大一倍左右,布身上经纱露出面积多于纬纱,其凸起部分在布面外观形成明显的菱形颗粒,加之其所用纱支质量较高,因此布面纹路清晰、颗粒饱满、光洁紧密。但府绸面料有一大缺点,即用其缝制的服装易出现纵向裂纹,这是因为府绸经、纬密度相差太大,经、纬纱间强度不平衡,造成经向强度大于纬向强度近一倍的结果。  (3)毛蓝布 一般的坯布在染色前都要经过烧毛处理,使布面平整、光洁,而毛蓝布则不然,在染色前无需烧毛,染色后布面保留一层绒毛,故称“毛”蓝布。毛蓝布一般以靘蓝染料染色,染色牢度较好,色泽大方,并有越洗越艳之感。其规格有多种:毛蓝粗布、毛蓝细布等。一般适合作外衣,遍销城乡各地。  (4)素色布、漂白布、印花布这类布由各类白坯布经印染、漂白而成。根据不同色彩分为素色布、漂白布、印花布。  素色布:指单一颜色的棉织物,一般经丝光处理后匹染。  漂白布:由原色坯布经过漂白处理而得到的洁白外观的棉织物,它又可分为丝光布和本光布两种。丝光布表面平整光泽好,手感滑爽;本光布表面光泽暗淡,手感粗糙。漂白布一般用来制作内衣、床单等。  印花布:由纱支较低的白坯布经印花加工而成,有丝光和本光两类。这类布根据印花方式不同,其外观效果也不同,多为正面色泽鲜艳,反面较暗淡。适合制作妇女、儿童服装。  [编辑本段]棉纤维的印染  棉纤维 染色配方:活性染料(高温型)X%;无水硫酸钠50—70a/1;磷酸三钠l~2g/1。  操作要求:在上述染浴中,加入预先溶化好的活性染料及助剂,调节pH=9,升温至70℃保温染色30分钟,加入碳酸钠,使pH=11.5,固色处理30分钟,冷洗、热洗、皂洗、水洗、脱水、烘干。  附:  纯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  纯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织物的品种、规格、成品要求等,可分为练漂、染色、印花、整理等。   练漂 天然纤维都含有杂质,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又加入了各浆料、油剂和沾染的污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练漂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织物上的杂质,使织物洁白、柔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满足服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纯棉织物练漂加工的主要过程有: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 1) 原布准备:原布准备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原布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加以解决。检验内容包括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两项。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等,后者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原布检验后,必须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和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  2) 烧毛: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3) 退浆: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坯布上的浆料即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还影响染整产品的质量,且会增加染化药品的消耗,故在煮练前应先去除浆料,这个过程叫退浆。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碱退浆使浆料膨化,与纤维粘着力下降,经水洗从织物上退除。酶、酸、氧化剂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经水洗退除。由于酸、氧化剂对棉纤损伤大,很少单独使用,常与酶退浆、碱退浆联合使用。  4) 煮练: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这些杂质的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同时,由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练,以去除残留杂质。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  5) 漂白:棉织物经煮练后,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不够洁白,用以染色或印花,会影响色泽的鲜艳度。漂白的目的就在于去除色素,赋于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而纤维本身则不受显著的损伤。棉织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氮酸钠法、双氧水法和亚氯酸钠法。次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左右,在常温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对织物强度损伤大,白度较低。双氧水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在高温下进行漂白,漂白织物白度高而稳定,手感好,还能去除浆料及天然杂质。缺点是对设备要求高,成本较高。在适当条件下,与烧碱联合,能使退浆、煮练、漂白一次完成。亚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4~5,在高温下进行,具有白度好,对纤维损伤小的优点,但漂白时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腐蚀设备,设备需要特殊的金属材料制成,故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漂白后都要进行脱氯,以防织物在存在过程中因残氯存在而受损。  6) 丝光:丝光是指棉织物在室温或低温下,在经纬方向上都受到张力的情况下,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以改善织物性能的加工过程。棉织物经过丝光后,由于纤维膨化,纤维纵向天然扭转消失,横截面成椭圆形,对光的反向更有规律,因而增进了光泽。纤维无形定区的增加,使染色时染料的上染率增加。取向度的提高,使织物强力增加,同时还有定形作用。丝光后,一定要采用冲吸去碱或蒸箱去碱,或平洗地去碱等方法充分去碱,直至织物呈中性。   染色 染色是借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具有一定色泽的加工过程。染色是在一定温度、时间、PH值和所需染色助剂等条件下进行的。染色产品应色泽均匀,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织物的染色方法主要分浸染和轧染。浸染是将织物浸渍于染液中,而使染料逐渐上染织物的方法。它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染色。绳状染色、卷染都属于此范畴。轧染是先把织物浸渍于染液中,然后使织物通过轧辊,把染液均匀轧入织物内部,再经汽蒸或热熔等处理的染色方法。它适用于大批量织物的染色。  [编辑本段]棉纤维的鉴别  近来,由于市场上销售的一些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厂家对面料成分名称和含量标注不规范,致使不法商人乘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欺骗消费者。为了帮助消费者准确辨认服装面料的主要真实成分,现介绍一个简易的鉴别方法,鉴别服装面料成分的简易方法是燃烧法。做法是在服装的缝边处抽下一缕包含经纱和纬纱的布纱,用火将其点燃,观察燃烧火焰的状态,闻布纱燃烧后发出的气味,看燃烧后的剩余物,从而判断与服装耐久性标签上标注的面料成分是否相符,以辨别面料成分的真伪。  棉纤维与麻纤维都是刚近火焰即燃,燃烧迅速,火焰呈黄色,冒蓝烟。二者在燃烧散发的气味及烧后灰烬的区别是,棉燃烧发出纸气味,麻燃烧发出草木灰气味;燃烧后,棉有极少粉末灰烬,呈黑或灰色,麻则产生少量灰白色粉末灰烬。  这里是棉纤维的发展史:  墨西哥植棉历史更为悠久。当今占世界棉花总产90%以上的陆地棉棉种都原产于墨西哥,是陆地棉的起源中心.墨西哥被称为“棉花的故乡”。它为世界棉花育种改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和野生棉品种,被誉为世界棉花天然的大种质基地。现已确定全世界32个棉属野生种中有9个原产于墨西哥。墨西哥的全国棉花研究中心总部设在墨西哥城。它将收集到的19个棉种的 120个野生和半野生类型的标本就种植在该所的棉花种质资源种植园内。墨西哥从80年代开始,国家农业科研单位和私人农场共同签约设立了专门从事彩色棉育种与栽培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很有进展,已培育出棕红色、 土黄色、驼色等不同色彩的彩色棉花。据资料记载早在纪元以前,墨西哥的乌雅族和阿西德克族人已经栽培彩色棉花,当西班牙人 16世纪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时,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墨西哥人爱穿的民族服装在集市上销售大受欢迎。  棉花的历史  人类利用棉花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0年甚至公元前7000年前,中美洲已开始利用,在南亚次大陆也有5000年历史。我国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起初人们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古代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由此可见,现今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人当作花、草一类的东西看待的。  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3条不同的途径。根据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比中原早,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唐宋时期,棉花开始向中原移植。目前中原地区所见到的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也就是从这时期起,棉布逐渐替代丝绸,成为我国人民主要的服饰材料。元代初年,政府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元以后统治这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由于非洲棉和亚洲棉质量不好,产量也低,所以到了清末,我国又陆续从美国引进了陆地棉良种,现在我国种植的全是各国陆地棉及其变种。  本世纪60年代,许多国家相继开展彩色棉的研究、试验,进入90年代,美国率先在改造利用野生彩色棉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彩色棉,即自然生长的带有颜色的棉花,因其具有天然色彩,无需印染、漂白等我国工序,不仅避免了染料对水质的污染和织物的危害,也降低了工业成本,因而彩色棉织品成为“绿色环保产品”,“市场未来的宠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了切实做好棉花播种工作,努力实现一播全苗,提高棉花种植效益,现将棉花播种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造墒 随着气温升高,土壤失墒会加快,要做好保墒造墒工作。对底墒足、口墒较好的棉田,要耙耢保墒或覆盖地膜,减少水分蒸发;墒情不足的要及时造墒,可采用畦灌浇透,然后耕耙保墒,使土壤底墒足,口墒好,上松下实。造墒灌水一般应在棉花播种前10 d进行,以利土壤升温。提倡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施用有机肥30 t/hm2、尿素150~225 kg/hm2、磷酸二铵450~600 kg/hm2、硫酸钾150~300 kg/hm2。在微量元素缺乏地区或高产棉田适当施用微肥,根据缺素种类选择相应的微肥与其他肥料混匀后作基肥施用。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2种子处理 播前15~20 d,把棉种毛籽摊在席上或干燥的场上(不要在石板或水泥地上)晒种,种子厚度10~15 cm,晒3~5 d,每天翻动3~5次,晒均、晒透。并根据原品种的籽形进行粒选,选饱满、健壮、典型一致的种子作种用。然后进行浸种催芽处理。用3份开水1份凉水(水温约70 ℃)或2份开水1份凉水(水温约60 ℃)倒在容器(盆、缸)内(成实饱满未脱短绒的棉种用三开一凉,脱过短绒的用二开一凉),每10 kg棉种加水25~30 kg,向水中倒种子时应边倒边搅,不断上下翻动。搅至30 min,再 加凉水,使水温降至35 ℃左右,继续浸泡24 h。棉种吸足水分后,在院内摊晒6~8 h,放在室内堆放,堆高60~70 cm,堆上覆盖花包或麻袋,堆温20~25 ℃,堆闷10 h左右,至种皮软化、子叶分层[1-2],5%~10%棉种稍露芽时播种。为防止病虫危害,也可采用药剂浸种和拌种,药剂浸种一般用有效浓度3%的多菌灵胶悬剂,常温下浸泡14 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1~2遍,然后播种;药剂拌种可用15%铁灭克(涕灭威)颗粒剂5 kg/hm2,播种时配适量干土或细砂,均匀施入播种沟内。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适时播种 棉花是喜温作物,发芽出苗要求较高的温度。播种过早,温度低,出苗时间长,养分消耗多,棉苗生活力弱,苗病重,常造成“早而不全”或“早而不发”;如果播种过晚,虽然出苗“快而齐”,但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生长季节,常造成棉花贪青晚熟,质量低,品质差。棉花播种适期是在保苗全、苗齐、苗壮的前提下,争取早苗。当5 cm地温稳定达到14 ℃时进入最佳播种期[3],一般在4月15—25日。干旱地区要造墒播种,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经验测定方法是:抓一把3~5 cm深处的湿土,用力一握成团、不散,平胸落地散开。不同品种播期应适当调整,一般中熟品种在4月中旬播种;中早熟品种在4月中下旬播种;早熟品种在5月10—20日播种。在适期播种范围内,应尽量缩短播期,争取把棉花播种在最佳适期内,以利实现一播全苗。

一、纸型、页面设置、版式和用字。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5mm,地脚(下)20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二、论文封面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组成。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占两行。上一行内容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用小三号宋体;下一行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号宋体加粗。文头上下各空一行。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论文副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作者、学校(市级电大)、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适当居中左对齐依次排列。占行格式为:作者:XXX学校:XXX 年级:XXX 学号:XXX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答辩组成员:XXX(主持人) 职称:XXXXXX 职称:XXX……答辩日期:X年X月X日申请学位:学士(不申请可省略此项)由于论文副题可有可无,学位可申请可不申请,答辩组成员可以是3、5、7人,封面内容占行具有不确定性,为保持封面的整体美观,可对行距做适当调整。三、论文论文由论文目录(提纲)和题目、作者姓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目组成。需要列目录的论文,目录要独占一页。“目录”二字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以下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及其对应页码。用小4号宋体。论文题目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作者姓名:题目下方居中,用四号楷体。完成时间: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字样为“X年X月”,用四号楷体。摘要:作者姓名下空一行,左起顶头,写明“摘要”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摘要内容。一般用五号字,字体用楷体。关键词:摘要下方,左起顶头,写明“关键词”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关键词。词间空一字。字型字体同摘要。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开始。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果居中,上下各空一行。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三、四、五级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一般不独占行,末尾加句号。如果独占行,则不使用标点。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注释: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加注符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标在须加注之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后,用带圈或括弧的阿拉伯数字依次标示。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左起空两字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如果有和棉花相关的知识,可以写说明文,如棉花的种植、棉花的加工、棉花的用途…写记叙文,可以记叙和棉花相关的事,如学种棉花、游棉花田、买棉花、听奶奶讲棉花的故事…还可以根据棉花的特性写寓言,写童话…

棉花种植论文3000字开头题目怎样写

这里是关于棉纤维的作用、生长环境、详细介绍:  棉纤维概述  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上被覆的纤维,又称棉花,简称棉。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纤维制品吸湿和透气性好,柔软而保暖。棉花大多是一年生植物。它是由棉花种子上滋生的表皮细胞发育而成的。棉纤维的生长可以分为伸长期、加厚期和转曲期三个阶段。  棉纤维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它在纺织纤维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的主要产棉国之一,目前,我国的棉花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我国棉花种植几乎遍布全国。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再加上西北内陆、辽河流域和华南、共五大棉区。  [编辑本段]棉纤维种类  棉花种类很多,目前主要按以下的两钟方法分类。  按棉花的品种分类  (1)细绒棉:又称陆地棉。纤维线密度和长度中等,一般长度为25~35mm,线密度为12~56 dtex(4700~6400公支)左右,强力在5cN左右。我国目前种植的棉花大多属于此类。  (2)长绒棉:又称海岛棉。纤维细而长,一般长度在33mm以上,线密度在54~18dtex(6500~8500公支)左右,强力在5cN以上。它的品质优良,主要用于编制细于10tex的优等棉纱。目前,我国种植较少,除新疆长绒棉以外,进口的主要有埃及棉、苏丹棉等。  此外,还有纤维粗短的粗绒棉,目前已趋淘汰。  按棉花的初加工分类  从棉花中采得的是籽棉,无法直接进行纺织加工,必须先进行初加工,即将籽棉中的棉籽除去,得到皮棉。该初加工又称轧花。籽棉经轧花后,所得皮棉的重量占原来籽棉重量的百分率称衣分率。衣分率一般为30~40%。按初加工方法不同,棉花可分为锯齿棉和皮辊棉。  (1)锯齿棉:采用锯齿轧棉机加工得到的皮棉称锯齿棉。锯齿棉含杂、含短绒少,纤维长度较整齐,产量高。但纤维长度偏短,轧工疵点多。目前,细绒棉大都采用锯齿轧棉。  (2)皮辊棉:采用皮辊棉机加工得到的皮棉称皮辊棉。皮辊棉含杂、含短绒多,纤维长度整齐度差,产量低。但纤维长度操作小,轧工疵点少,但有黄根。皮 轧棉适宜长绒棉、低级棉等。  [编辑本段]棉纤维性质  长度  棉纤维长度是指纤维伸直时两端间的距离,是棉纤维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棉纤维的长度主要由棉花品种、生长条件、初加工等因素决定。棉纤维长度与成纱质量和纺纱工艺关系密切。棉纤维长度长,整齐度好,短绒少,则成纱强力高,条干均匀,纱线表面光洁,毛羽少。  棉纤维的长度是不均匀的,一般用主体长度、品质长度、均匀度、短绒率等指标来表示棉纤维的长度及分布。主体长度是指棉纤维中含量最多的纤维的长度。品质长度是指比主体长度长的那部分纤维的平均长度,它在纺纱工艺中,用来确定罗拉隔距。短绒率是指长度短于某一长度界限的纤维重量占纤维总量的百分率。一般当短绒率超过15%时,成纱强力和条干会明显变差。此外,还有手扯长度、跨距长度等长度指标。  线密度  棉纤维的线密度是指纤维的粗细程度,是棉纤维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它与棉纤维的成熟程度、强力大小密切相关。棉纤维线密度还是决定纺纱特数与成纱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与织物手感、光泽等有关。纤维较细,则成纱强力高,纱线条干好,可纺较细的纱。  成熟度  棉纤维的成熟度是指纤维细胞壁的加厚程度,即棉纤维生长成熟的程度,它与纤维的各项物理性能密切相关。正常成熟的棉纤维,截面粗、强度高、转曲多、弹性好、有丝光、纤维间抱合力大、成纱强力也高。所以,可以将成熟度看成棉纤维内在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强度和弹性  棉纤维的强度是纤维具有纺纱性能和使用价值的必要条件之一,纤维强度高,则成纱强度也高。棉纤维的强度常采用断裂强力和断裂长度表示。细绒棉的强力为5~5cN,断裂长度为21~25km;长绒棉的强力为4~6cN,断裂长度为由于单根棉纤维的强力差异较大,所以一般测定棉束纤维强力,然后再换算成单纤维的强度指标。棉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3%~7%,弹性较差。  吸湿性  棉纤维是多孔性物质,且其纤维素大分子上存在许多亲水性基因(—OH),所以其吸湿性较好,一般大气条件下,棉纤维的回潮率可达5%左右。  耐酸碱性  棉纤维耐无机酸能力弱。棉纤维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大,但会引起横向膨化。可利用稀碱溶液对棉布进行“丝光”。  此外,棉纤维中还夹着杂质和疵点,杂质有泥沙、树叶、铃壳等,疵点有棉结、索丝等。它们即影响纺织的用棉量,也影响加工和纱部质量,所以必须进行检验,严格控制。  [编辑本段]棉型织物的特点  棉型织物是指以棉纱或棉与棉型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品。它具有以下特点:  吸湿性强,缩水率较大,约为4~10%  耐碱不耐酸。棉布对无机酸极不稳定,即使很稀的硫酸也会使其受到破坏,但有机酸作用微弱,几乎不起破坏作用。棉布较耐碱,一般稀碱在常温下对棉布不发生作用,但强碱作用下,棉布强度会下降。常利用20%的烧碱液处理棉布,可得到“丝光”棉布。  耐光性、耐热性一般。在阳光与大气中棉布会缓慢的被氧化,使强力下降。长期高温作用会使棉布遭受破坏,但其耐受125~150℃短暂高温处理。  微生物对棉织物有破坏作用,表现在不耐霉菌。  卫生性: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和含氮物与果胶质。纯棉织物经多方面查验和实践,织品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无负作用,久穿对人体有益无害,卫生性能良好。  [编辑本段]纯棉织物的品种  纯棉织物由纯棉纱线织成,织物品种繁多,花色各异。它可按染色方式分为原色棉布、染色棉布、印花棉布、色织棉布;也可以按织物组织结构分为平纹布、斜纹布、锻纹布。  (1)原色棉布 没有经过漂白、印染加工处理而具有天然棉纤维的色泽的棉布称为原色棉布。它可根据纱支的粗细分为市布、粗布、细布,它们的特点是:布身厚实、布面平整、结实耐用,缩水率较大。可用做被单布、坯辅料或衬衫衣料。  (2)府绸 府绸是棉布的主要品种,兼有丝绸风格。其质地细而富有光泽,布身柔软爽滑,穿着挺括舒适,用平纹组织织成。府绸组织结构上的特点是:经纱密度比纬纱密度大一倍左右,布身上经纱露出面积多于纬纱,其凸起部分在布面外观形成明显的菱形颗粒,加之其所用纱支质量较高,因此布面纹路清晰、颗粒饱满、光洁紧密。但府绸面料有一大缺点,即用其缝制的服装易出现纵向裂纹,这是因为府绸经、纬密度相差太大,经、纬纱间强度不平衡,造成经向强度大于纬向强度近一倍的结果。  (3)毛蓝布 一般的坯布在染色前都要经过烧毛处理,使布面平整、光洁,而毛蓝布则不然,在染色前无需烧毛,染色后布面保留一层绒毛,故称“毛”蓝布。毛蓝布一般以靘蓝染料染色,染色牢度较好,色泽大方,并有越洗越艳之感。其规格有多种:毛蓝粗布、毛蓝细布等。一般适合作外衣,遍销城乡各地。  (4)素色布、漂白布、印花布这类布由各类白坯布经印染、漂白而成。根据不同色彩分为素色布、漂白布、印花布。  素色布:指单一颜色的棉织物,一般经丝光处理后匹染。  漂白布:由原色坯布经过漂白处理而得到的洁白外观的棉织物,它又可分为丝光布和本光布两种。丝光布表面平整光泽好,手感滑爽;本光布表面光泽暗淡,手感粗糙。漂白布一般用来制作内衣、床单等。  印花布:由纱支较低的白坯布经印花加工而成,有丝光和本光两类。这类布根据印花方式不同,其外观效果也不同,多为正面色泽鲜艳,反面较暗淡。适合制作妇女、儿童服装。  [编辑本段]棉纤维的印染  棉纤维 染色配方:活性染料(高温型)X%;无水硫酸钠50—70a/1;磷酸三钠l~2g/1。  操作要求:在上述染浴中,加入预先溶化好的活性染料及助剂,调节pH=9,升温至70℃保温染色30分钟,加入碳酸钠,使pH=11.5,固色处理30分钟,冷洗、热洗、皂洗、水洗、脱水、烘干。  附:  纯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  纯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织物的品种、规格、成品要求等,可分为练漂、染色、印花、整理等。   练漂 天然纤维都含有杂质,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又加入了各浆料、油剂和沾染的污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练漂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织物上的杂质,使织物洁白、柔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满足服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纯棉织物练漂加工的主要过程有: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 1) 原布准备:原布准备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原布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加以解决。检验内容包括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两项。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等,后者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原布检验后,必须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和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  2) 烧毛: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3) 退浆: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坯布上的浆料即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还影响染整产品的质量,且会增加染化药品的消耗,故在煮练前应先去除浆料,这个过程叫退浆。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碱退浆使浆料膨化,与纤维粘着力下降,经水洗从织物上退除。酶、酸、氧化剂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经水洗退除。由于酸、氧化剂对棉纤损伤大,很少单独使用,常与酶退浆、碱退浆联合使用。  4) 煮练: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这些杂质的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同时,由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练,以去除残留杂质。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  5) 漂白:棉织物经煮练后,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不够洁白,用以染色或印花,会影响色泽的鲜艳度。漂白的目的就在于去除色素,赋于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而纤维本身则不受显著的损伤。棉织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氮酸钠法、双氧水法和亚氯酸钠法。次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左右,在常温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对织物强度损伤大,白度较低。双氧水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在高温下进行漂白,漂白织物白度高而稳定,手感好,还能去除浆料及天然杂质。缺点是对设备要求高,成本较高。在适当条件下,与烧碱联合,能使退浆、煮练、漂白一次完成。亚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4~5,在高温下进行,具有白度好,对纤维损伤小的优点,但漂白时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腐蚀设备,设备需要特殊的金属材料制成,故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漂白后都要进行脱氯,以防织物在存在过程中因残氯存在而受损。  6) 丝光:丝光是指棉织物在室温或低温下,在经纬方向上都受到张力的情况下,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以改善织物性能的加工过程。棉织物经过丝光后,由于纤维膨化,纤维纵向天然扭转消失,横截面成椭圆形,对光的反向更有规律,因而增进了光泽。纤维无形定区的增加,使染色时染料的上染率增加。取向度的提高,使织物强力增加,同时还有定形作用。丝光后,一定要采用冲吸去碱或蒸箱去碱,或平洗地去碱等方法充分去碱,直至织物呈中性。   染色 染色是借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具有一定色泽的加工过程。染色是在一定温度、时间、PH值和所需染色助剂等条件下进行的。染色产品应色泽均匀,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织物的染色方法主要分浸染和轧染。浸染是将织物浸渍于染液中,而使染料逐渐上染织物的方法。它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染色。绳状染色、卷染都属于此范畴。轧染是先把织物浸渍于染液中,然后使织物通过轧辊,把染液均匀轧入织物内部,再经汽蒸或热熔等处理的染色方法。它适用于大批量织物的染色。  [编辑本段]棉纤维的鉴别  近来,由于市场上销售的一些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厂家对面料成分名称和含量标注不规范,致使不法商人乘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欺骗消费者。为了帮助消费者准确辨认服装面料的主要真实成分,现介绍一个简易的鉴别方法,鉴别服装面料成分的简易方法是燃烧法。做法是在服装的缝边处抽下一缕包含经纱和纬纱的布纱,用火将其点燃,观察燃烧火焰的状态,闻布纱燃烧后发出的气味,看燃烧后的剩余物,从而判断与服装耐久性标签上标注的面料成分是否相符,以辨别面料成分的真伪。  棉纤维与麻纤维都是刚近火焰即燃,燃烧迅速,火焰呈黄色,冒蓝烟。二者在燃烧散发的气味及烧后灰烬的区别是,棉燃烧发出纸气味,麻燃烧发出草木灰气味;燃烧后,棉有极少粉末灰烬,呈黑或灰色,麻则产生少量灰白色粉末灰烬。  这里是棉纤维的发展史:  墨西哥植棉历史更为悠久。当今占世界棉花总产90%以上的陆地棉棉种都原产于墨西哥,是陆地棉的起源中心.墨西哥被称为“棉花的故乡”。它为世界棉花育种改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和野生棉品种,被誉为世界棉花天然的大种质基地。现已确定全世界32个棉属野生种中有9个原产于墨西哥。墨西哥的全国棉花研究中心总部设在墨西哥城。它将收集到的19个棉种的 120个野生和半野生类型的标本就种植在该所的棉花种质资源种植园内。墨西哥从80年代开始,国家农业科研单位和私人农场共同签约设立了专门从事彩色棉育种与栽培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很有进展,已培育出棕红色、 土黄色、驼色等不同色彩的彩色棉花。据资料记载早在纪元以前,墨西哥的乌雅族和阿西德克族人已经栽培彩色棉花,当西班牙人 16世纪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时,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墨西哥人爱穿的民族服装在集市上销售大受欢迎。  棉花的历史  人类利用棉花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0年甚至公元前7000年前,中美洲已开始利用,在南亚次大陆也有5000年历史。我国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起初人们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古代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由此可见,现今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人当作花、草一类的东西看待的。  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3条不同的途径。根据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比中原早,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唐宋时期,棉花开始向中原移植。目前中原地区所见到的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也就是从这时期起,棉布逐渐替代丝绸,成为我国人民主要的服饰材料。元代初年,政府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元以后统治这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由于非洲棉和亚洲棉质量不好,产量也低,所以到了清末,我国又陆续从美国引进了陆地棉良种,现在我国种植的全是各国陆地棉及其变种。  本世纪60年代,许多国家相继开展彩色棉的研究、试验,进入90年代,美国率先在改造利用野生彩色棉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彩色棉,即自然生长的带有颜色的棉花,因其具有天然色彩,无需印染、漂白等我国工序,不仅避免了染料对水质的污染和织物的危害,也降低了工业成本,因而彩色棉织品成为“绿色环保产品”,“市场未来的宠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了切实做好棉花播种工作,努力实现一播全苗,提高棉花种植效益,现将棉花播种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造墒 随着气温升高,土壤失墒会加快,要做好保墒造墒工作。对底墒足、口墒较好的棉田,要耙耢保墒或覆盖地膜,减少水分蒸发;墒情不足的要及时造墒,可采用畦灌浇透,然后耕耙保墒,使土壤底墒足,口墒好,上松下实。造墒灌水一般应在棉花播种前10 d进行,以利土壤升温。提倡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施用有机肥30 t/hm2、尿素150~225 kg/hm2、磷酸二铵450~600 kg/hm2、硫酸钾150~300 kg/hm2。在微量元素缺乏地区或高产棉田适当施用微肥,根据缺素种类选择相应的微肥与其他肥料混匀后作基肥施用。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2种子处理 播前15~20 d,把棉种毛籽摊在席上或干燥的场上(不要在石板或水泥地上)晒种,种子厚度10~15 cm,晒3~5 d,每天翻动3~5次,晒均、晒透。并根据原品种的籽形进行粒选,选饱满、健壮、典型一致的种子作种用。然后进行浸种催芽处理。用3份开水1份凉水(水温约70 ℃)或2份开水1份凉水(水温约60 ℃)倒在容器(盆、缸)内(成实饱满未脱短绒的棉种用三开一凉,脱过短绒的用二开一凉),每10 kg棉种加水25~30 kg,向水中倒种子时应边倒边搅,不断上下翻动。搅至30 min,再 加凉水,使水温降至35 ℃左右,继续浸泡24 h。棉种吸足水分后,在院内摊晒6~8 h,放在室内堆放,堆高60~70 cm,堆上覆盖花包或麻袋,堆温20~25 ℃,堆闷10 h左右,至种皮软化、子叶分层[1-2],5%~10%棉种稍露芽时播种。为防止病虫危害,也可采用药剂浸种和拌种,药剂浸种一般用有效浓度3%的多菌灵胶悬剂,常温下浸泡14 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1~2遍,然后播种;药剂拌种可用15%铁灭克(涕灭威)颗粒剂5 kg/hm2,播种时配适量干土或细砂,均匀施入播种沟内。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适时播种 棉花是喜温作物,发芽出苗要求较高的温度。播种过早,温度低,出苗时间长,养分消耗多,棉苗生活力弱,苗病重,常造成“早而不全”或“早而不发”;如果播种过晚,虽然出苗“快而齐”,但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生长季节,常造成棉花贪青晚熟,质量低,品质差。棉花播种适期是在保苗全、苗齐、苗壮的前提下,争取早苗。当5 cm地温稳定达到14 ℃时进入最佳播种期[3],一般在4月15—25日。干旱地区要造墒播种,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经验测定方法是:抓一把3~5 cm深处的湿土,用力一握成团、不散,平胸落地散开。不同品种播期应适当调整,一般中熟品种在4月中旬播种;中早熟品种在4月中下旬播种;早熟品种在5月10—20日播种。在适期播种范围内,应尽量缩短播期,争取把棉花播种在最佳适期内,以利实现一播全苗。

如果有和棉花相关的知识,可以写说明文,如棉花的种植、棉花的加工、棉花的用途…写记叙文,可以记叙和棉花相关的事,如学种棉花、游棉花田、买棉花、听奶奶讲棉花的故事…还可以根据棉花的特性写寓言,写童话…

棉花种植论文3000字开头怎么写的

新疆棉花生产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跨东经73°40′-96°23′,北纬34°25′-49°10′,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的六分之一强。横亘新疆中部的天山把它分为南北两半,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全年日照时间平均为2600-3400小时、积温为3000-4000℃。棉花是一种好热喜光的作物,其生育在120天到145天之间,新疆长时间的日照,充足的积温以及长无霜期给棉花的生长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自古以来新疆就是棉花种植之乡。但是,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初棉花生产一直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状态。29年间,棉花年产量从5100吨增加到5万吨,增长速度较慢。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特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提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并确立“一黑一白”的发展战略以后,各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棉花产业,棉花生产开始出现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棉花种植面积从1978年的226万亩增加到2005年的1736万亩,增长7倍,产量已经达到了185万吨,增长6倍。表1 1955年以来新疆棉花产量情况年份(年)1955197819902000200320042005产量(万吨)25185在新疆有的地块已经连续种植棉花二十年了,依然还在继续种植棉花,病虫害控制的也好,棉花的单产、品质还在不断提高。自治区通过推广应用高密度栽培、宽膜覆盖、膜下滴灌等新技术,使棉花亩产由上世纪80年代的7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06公斤以上。目前,棉花已成为新疆最大宗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当年农作物总播面积的50%以上。面积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产量已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新疆棉花在品质、商品量、调出量、总产、单产等方面均居全国首位,年调出商品棉125万吨以上。至此,新疆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棉花虫害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与内地差异很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棉田主要害虫[1,2]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棉蚜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通过消灭越冬蚜源减少发生基数、隐蔽施药、点片涂茎、保护利用天敌等一系列防治手段的运用,棉蚜为害得到了有效控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尤其南疆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逐年加重。为了保护桑蚕、减少污染,棉铃虫的防治多采用杨枝把诱蛾、人工捉虫、挖蛹等方法,但是这些技术措施也不能完全控制它的爆发。棉叶螨(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tarinus Boisduval,截型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 Ugarov et Nikolski)繁殖力强,气候适宜年份短期内可猖獗为害,也是新疆棉田重要害虫之一。但在新疆,多种天敌如食螨瓢虫、捕食螨、捕食性蓟马、小花蝽等,数量很大,对棉叶螨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3]。转Bt基因抗虫棉由于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一般年份因其危害造成棉花减产10%-15%。1990年以来,我国棉铃虫连年大暴发,仅1992年全国发生面积达33×106hm,造成全国棉花总产损失30%以上,严重地区损失达5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近年来,由于连年多代使用剧毒化学农药,不仅增加植棉成本而且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同时棉铃虫的抗药性也明显增强,导致防虫难度加大,严重地阻碍了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制约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这一世界性难题,国内外相继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研究。1988年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获得转Bt基因棉花,1995年末,美国农业部(US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和环保局(EPA)先后批准转Bt基因抗虫棉在美国国内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1997年,中国农业部批准了转基因抗虫棉在河北、河南、江苏、新疆和辽宁5省(自治区)进行释放,在山东、山西、安徽和湖北4省进行商品化生产。2002年全球棉花总面积在3 400万hm ,有20%或者680万hm 种植转基因棉花,其中单价Bt基因棉花240万hm 。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仅次于大豆(3 650万hm)和玉米(1 240万hm ),中国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为2l0万hm(4%),比2001年增长40% ,基本全为转Bt基因棉花,占中国棉花种植面积(410万hm)的51%[4]。自1997年以来,新疆每年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为70万亩左右,主要集在南疆的库尔勒、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地区等。1. 新疆转Bt基因棉花及非转基因棉花情况调查据报道,转Bt基因抗虫棉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增加净收益 [5-9]。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其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4强,占世界的8%。为了弄清转Bt基因抗虫棉在当地的种植情况、给农户带来的实际利益,作者于2006年4月到哈密市做了调查。1 调查地情况概述1 哈密市哈密是新疆通向祖国内地的门户,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33〃—96°23′00〃,北纬40°52′47〃—45°05′33〃,平均海拔1米。哈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南热北凉”。总面积3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9%。总人口51万人。地区辖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设有38个乡(镇)。区域内驻有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新疆哈密煤业集团公司、兵团农十三师、哈密铁路分局、新钢集团雅满苏铁矿等21家中央、自治区单位,其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39%。全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可垦地500万亩,已开垦110万亩。哈密绿洲热量丰富,日均>0℃的积温4450—4650℃;≥10℃积温4073—4300℃,适宜种植春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全年日照时数平均3358小时,热资源非常充足。但不足之处是全年热量分配不均,在棉花生育期出现中间高,两头低趋势。在播种-出苗期温度偏低,有倒春寒现象,吐絮期气温下降快,有霜冻现象。哈密盆地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一般在16℃左右,无霜期182天,有利于哈密瓜、葡萄、大枣等干旱区瓜果类生长期中的糖份积累,是重要的瓜果产地。表2 海拔及光热资源地 区平均海拔(米)地理坐标年平均温度(℃)年均大于0的积温(℃)年均大于10的积温(℃)年平均日照时间(小时)哈 密 市1东经91°06′33〃-96°23′00〃北纬40°52′47〃-45°05′33〃2 哈密市棉花种植情况哈密市温度较石河子及新疆其它地方都高,而降雨不多,因此特别适合害虫特别是棉铃虫的繁殖及生长,因此虫害发生较为严重。为了防治病虫害,达到保产增产的目的,哈密市红星二基地放弃了高品质长绒棉品种种植,而选择了高抗铃虫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红星二基地棉花种植面积共5万亩,2005年主要品种为33B、99B及抗8。33B是美国孟山都公司与岱字棉公司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杆菌晶体蛋白基因(简称Bt基因)导入岱字棉品种中选育而成的抗虫棉花品种。该品种出苗好,苗整齐健壮,长势稳键,主根粗壮,侧根发达,茎秆坚硬抗倒伏。33B产量高,单铃重1克,衣分6%,子指9克。早熟性好,生育期125天左右,高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自1997-1998年引进33B原种试验成功后,开始大面积推广。2005年种植面积为2万亩,占全场棉花种植面积的48%。99B是美国孟山都公司与岱字棉公司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育成的继33B之后的又一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该品种的特征为抗虫、丰产,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生育期130天,经多年多点试验,丰产性能好,产量稳,一般地块亩产皮棉90公斤以上比33B增产8-10%。抗8购于新疆康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中早熟陆地抗虫棉品种,生育期130~140天。该地的虫害主要有:蚜虫、棉叶螨、棉铃虫等。虫害的防治以生物和生态控制为主,在发生较重的时候才采用化学化学防治措施。蚜虫主要用久效磷、氧化乐果等化学农药。棉叶螨的防治主要用,三氯杀螨醇等农药。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棉花病害有黄萎病和枯萎病,但是发病率并低,所用的防治药剂为黄萎立克。3 种植户访谈情况在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随机对20个棉花种植户进行了访谈,在访谈前已经向基地生产科的工作人员了解了这些农户种植物的棉花品种情况,以避免出因农户记不住以前种植的品种而出现错误的情况。访谈内容涉及农户的棉花品种及来源,种植模式,播种前土壤及种子处理方法,棉花各生育期病虫害防治策略及防治方法,农药使用情况,收入情况及收入分配方法等。表3 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农药使用情况(略)2 结果与分析1 访谈结果访谈中发现,基地的棉花种植户都变成了基地的职工,基地都给他们买了各保险,等退休后每月可以到基地领取退休金。他们每天按时到田里劳作。该灌水的时候基地通知他们灌水,该防治病虫害的时候他们去基地指定的地点买农药,但是从不需要付现金,待棉花收购时,和所有生产资料费用、植物保护费用、灌水费用、种子费用等一起扣除。在农场里,领导及工作人员负责发出指令,而种植户负责具体实施,实施中工作人员亲临指导。在农场上形成了棉花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这样一种“三统一”的模式。2 结果与分析1 两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主要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虫害发生不重,零星发生棉花病害有枯萎病和黄病,这两种病害是棉花上的常见病害,但是发病率不高,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应用黄萎立克进行防治,据技术人员介绍有一定的效果。此外,还有部分棉蚜、棉叶螨为害,但危害不严重。2 农药使用及种植成本情况由于气候原因,再加之种植的棉花为转基因棉花,棉花病虫害不严重,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平均每亩棉田农药投入占总投入的68%。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种植的是抗棉铃虫的品种,第一、二代棉铃虫不用防治,在第三代才用防治,但此时棉花已经进入了生育后期,危害不严重,因此杀虫剂的花费相对就少。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20个种植户购买杀虫剂的平均费用仅为03元/亩。在杀菌剂使用及支出方面,主要指防治苗期病害用的拌种剂,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的为31元/亩。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空气湿度低,病害不易发生,因而节约了防治成本。在除草剂方面,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支出平均为85元/亩。3 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棉花生产投入、产量及收入情况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棉花生产投入偏高。这与棉花品种的价格差异有关,转Bt基因抗虫棉种子的价格高,同时也与当地的水资源缺乏程度、管理成本有关。转Bt基因棉花的籽棉亩产量为70公斤,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每亩棉花的均纯收入为21元。这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棉花生长季节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的温度高,同时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的光照充足,而棉花是一种好热喜光作物,如果在生长季节气温足够高,光照充足产量自然就能提高,在棉花收购价相同的情况下,产量越高,收入就越高。因此,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种植户收入高,自然气候条件好是重要的原因。第二,转Bt基因抗虫棉的产量通常都比较高。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种植的主要品种33B、99B、抗8都是抗虫棉,因此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的籽棉亩产量高,棉花品种遗传因子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转Bt基因抗虫棉的产量高,能给种植户带来较高的经济利益。3 讨论此次调查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户的农药使用量及农药投入较少。但是,这只是一年的调查数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 时间上的问题从时间上看,只有一年的调查数据。同一地点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会有变化,发生的病虫草害情况也不相同,农药使用量也不相同。因此,一年的数据不能反应真实的情况。如果要得到真实的情况,必须有多年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才能得出真实的规律。2 调查地点单一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户农药使用量只在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进行,当地的气候条件较好,光热资料丰富,病虫害的发生不重,再加上种植的品种为高产抗虫品种,农药使用量自然也会有差异。要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结论,必须进行多点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的数理统计分析。3 种植模式及管理水平种植模式及管理水平与大多数种植户的种植模式及管理水平不一样。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及农业综合管理水平比自治区的水平高,统一的机械化点播,采用双膜覆盖及膜下滴灌技术,灌水及施肥都是采用膜下滴灌完成。而其它地方还在采用其它的秋播方式,灌水采用漫灌方式进行。由于种植模式的不同就来了不同的农田小气候,也就导致了的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不同,农使用量也就不同。在管理上,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都有专职的农业技术员、植保员,他们对棉花病虫草害及土肥水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发现就进行合适的处理,有害生物没有滋生的时间。但是,很多通常的种植基地没有这样的管理能力,而且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做不到。因此,从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上得出的转Bt基因抗虫棉农药使用量情况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因而,要得出真实的差异,我们应该选择更多的区别于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的地方调查。4 建议转Bt基因抗虫棉的产量高,能给种植户带来较高的经济利益。通过这次的调查,作者给出以下三个建议。第一,对同一调查地点进行多年的数据收集,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只有从多次重复中分析得出的结论才是具有真实因素的数据;第二,选取多个地点,至少三个,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的数理统计分析。不同的地点的气候条件不同,只有把所有可能使结果发生改变的气象条件都加以考虑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三,如果是在类似于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的地方进行调查,我们应该首先选择调查自治区的棉花种植户,这样得出的结果才具有代表性。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不可能像哈密市棉花种植基地一样拥有丰富的物质与人力资源。

这里是关于棉纤维的作用、生长环境、详细介绍:  棉纤维概述  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上被覆的纤维,又称棉花,简称棉。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纤维制品吸湿和透气性好,柔软而保暖。棉花大多是一年生植物。它是由棉花种子上滋生的表皮细胞发育而成的。棉纤维的生长可以分为伸长期、加厚期和转曲期三个阶段。  棉纤维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它在纺织纤维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的主要产棉国之一,目前,我国的棉花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我国棉花种植几乎遍布全国。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再加上西北内陆、辽河流域和华南、共五大棉区。  [编辑本段]棉纤维种类  棉花种类很多,目前主要按以下的两钟方法分类。  按棉花的品种分类  (1)细绒棉:又称陆地棉。纤维线密度和长度中等,一般长度为25~35mm,线密度为12~56 dtex(4700~6400公支)左右,强力在5cN左右。我国目前种植的棉花大多属于此类。  (2)长绒棉:又称海岛棉。纤维细而长,一般长度在33mm以上,线密度在54~18dtex(6500~8500公支)左右,强力在5cN以上。它的品质优良,主要用于编制细于10tex的优等棉纱。目前,我国种植较少,除新疆长绒棉以外,进口的主要有埃及棉、苏丹棉等。  此外,还有纤维粗短的粗绒棉,目前已趋淘汰。  按棉花的初加工分类  从棉花中采得的是籽棉,无法直接进行纺织加工,必须先进行初加工,即将籽棉中的棉籽除去,得到皮棉。该初加工又称轧花。籽棉经轧花后,所得皮棉的重量占原来籽棉重量的百分率称衣分率。衣分率一般为30~40%。按初加工方法不同,棉花可分为锯齿棉和皮辊棉。  (1)锯齿棉:采用锯齿轧棉机加工得到的皮棉称锯齿棉。锯齿棉含杂、含短绒少,纤维长度较整齐,产量高。但纤维长度偏短,轧工疵点多。目前,细绒棉大都采用锯齿轧棉。  (2)皮辊棉:采用皮辊棉机加工得到的皮棉称皮辊棉。皮辊棉含杂、含短绒多,纤维长度整齐度差,产量低。但纤维长度操作小,轧工疵点少,但有黄根。皮 轧棉适宜长绒棉、低级棉等。  [编辑本段]棉纤维性质  长度  棉纤维长度是指纤维伸直时两端间的距离,是棉纤维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棉纤维的长度主要由棉花品种、生长条件、初加工等因素决定。棉纤维长度与成纱质量和纺纱工艺关系密切。棉纤维长度长,整齐度好,短绒少,则成纱强力高,条干均匀,纱线表面光洁,毛羽少。  棉纤维的长度是不均匀的,一般用主体长度、品质长度、均匀度、短绒率等指标来表示棉纤维的长度及分布。主体长度是指棉纤维中含量最多的纤维的长度。品质长度是指比主体长度长的那部分纤维的平均长度,它在纺纱工艺中,用来确定罗拉隔距。短绒率是指长度短于某一长度界限的纤维重量占纤维总量的百分率。一般当短绒率超过15%时,成纱强力和条干会明显变差。此外,还有手扯长度、跨距长度等长度指标。  线密度  棉纤维的线密度是指纤维的粗细程度,是棉纤维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它与棉纤维的成熟程度、强力大小密切相关。棉纤维线密度还是决定纺纱特数与成纱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与织物手感、光泽等有关。纤维较细,则成纱强力高,纱线条干好,可纺较细的纱。  成熟度  棉纤维的成熟度是指纤维细胞壁的加厚程度,即棉纤维生长成熟的程度,它与纤维的各项物理性能密切相关。正常成熟的棉纤维,截面粗、强度高、转曲多、弹性好、有丝光、纤维间抱合力大、成纱强力也高。所以,可以将成熟度看成棉纤维内在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强度和弹性  棉纤维的强度是纤维具有纺纱性能和使用价值的必要条件之一,纤维强度高,则成纱强度也高。棉纤维的强度常采用断裂强力和断裂长度表示。细绒棉的强力为5~5cN,断裂长度为21~25km;长绒棉的强力为4~6cN,断裂长度为由于单根棉纤维的强力差异较大,所以一般测定棉束纤维强力,然后再换算成单纤维的强度指标。棉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3%~7%,弹性较差。  吸湿性  棉纤维是多孔性物质,且其纤维素大分子上存在许多亲水性基因(—OH),所以其吸湿性较好,一般大气条件下,棉纤维的回潮率可达5%左右。  耐酸碱性  棉纤维耐无机酸能力弱。棉纤维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大,但会引起横向膨化。可利用稀碱溶液对棉布进行“丝光”。  此外,棉纤维中还夹着杂质和疵点,杂质有泥沙、树叶、铃壳等,疵点有棉结、索丝等。它们即影响纺织的用棉量,也影响加工和纱部质量,所以必须进行检验,严格控制。  [编辑本段]棉型织物的特点  棉型织物是指以棉纱或棉与棉型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品。它具有以下特点:  吸湿性强,缩水率较大,约为4~10%  耐碱不耐酸。棉布对无机酸极不稳定,即使很稀的硫酸也会使其受到破坏,但有机酸作用微弱,几乎不起破坏作用。棉布较耐碱,一般稀碱在常温下对棉布不发生作用,但强碱作用下,棉布强度会下降。常利用20%的烧碱液处理棉布,可得到“丝光”棉布。  耐光性、耐热性一般。在阳光与大气中棉布会缓慢的被氧化,使强力下降。长期高温作用会使棉布遭受破坏,但其耐受125~150℃短暂高温处理。  微生物对棉织物有破坏作用,表现在不耐霉菌。  卫生性: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和含氮物与果胶质。纯棉织物经多方面查验和实践,织品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无负作用,久穿对人体有益无害,卫生性能良好。  [编辑本段]纯棉织物的品种  纯棉织物由纯棉纱线织成,织物品种繁多,花色各异。它可按染色方式分为原色棉布、染色棉布、印花棉布、色织棉布;也可以按织物组织结构分为平纹布、斜纹布、锻纹布。  (1)原色棉布 没有经过漂白、印染加工处理而具有天然棉纤维的色泽的棉布称为原色棉布。它可根据纱支的粗细分为市布、粗布、细布,它们的特点是:布身厚实、布面平整、结实耐用,缩水率较大。可用做被单布、坯辅料或衬衫衣料。  (2)府绸 府绸是棉布的主要品种,兼有丝绸风格。其质地细而富有光泽,布身柔软爽滑,穿着挺括舒适,用平纹组织织成。府绸组织结构上的特点是:经纱密度比纬纱密度大一倍左右,布身上经纱露出面积多于纬纱,其凸起部分在布面外观形成明显的菱形颗粒,加之其所用纱支质量较高,因此布面纹路清晰、颗粒饱满、光洁紧密。但府绸面料有一大缺点,即用其缝制的服装易出现纵向裂纹,这是因为府绸经、纬密度相差太大,经、纬纱间强度不平衡,造成经向强度大于纬向强度近一倍的结果。  (3)毛蓝布 一般的坯布在染色前都要经过烧毛处理,使布面平整、光洁,而毛蓝布则不然,在染色前无需烧毛,染色后布面保留一层绒毛,故称“毛”蓝布。毛蓝布一般以靘蓝染料染色,染色牢度较好,色泽大方,并有越洗越艳之感。其规格有多种:毛蓝粗布、毛蓝细布等。一般适合作外衣,遍销城乡各地。  (4)素色布、漂白布、印花布这类布由各类白坯布经印染、漂白而成。根据不同色彩分为素色布、漂白布、印花布。  素色布:指单一颜色的棉织物,一般经丝光处理后匹染。  漂白布:由原色坯布经过漂白处理而得到的洁白外观的棉织物,它又可分为丝光布和本光布两种。丝光布表面平整光泽好,手感滑爽;本光布表面光泽暗淡,手感粗糙。漂白布一般用来制作内衣、床单等。  印花布:由纱支较低的白坯布经印花加工而成,有丝光和本光两类。这类布根据印花方式不同,其外观效果也不同,多为正面色泽鲜艳,反面较暗淡。适合制作妇女、儿童服装。  [编辑本段]棉纤维的印染  棉纤维 染色配方:活性染料(高温型)X%;无水硫酸钠50—70a/1;磷酸三钠l~2g/1。  操作要求:在上述染浴中,加入预先溶化好的活性染料及助剂,调节pH=9,升温至70℃保温染色30分钟,加入碳酸钠,使pH=11.5,固色处理30分钟,冷洗、热洗、皂洗、水洗、脱水、烘干。  附:  纯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  纯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织物的品种、规格、成品要求等,可分为练漂、染色、印花、整理等。   练漂 天然纤维都含有杂质,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又加入了各浆料、油剂和沾染的污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练漂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织物上的杂质,使织物洁白、柔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满足服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纯棉织物练漂加工的主要过程有: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 1) 原布准备:原布准备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原布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加以解决。检验内容包括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两项。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等,后者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原布检验后,必须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和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  2) 烧毛: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3) 退浆: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坯布上的浆料即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还影响染整产品的质量,且会增加染化药品的消耗,故在煮练前应先去除浆料,这个过程叫退浆。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碱退浆使浆料膨化,与纤维粘着力下降,经水洗从织物上退除。酶、酸、氧化剂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经水洗退除。由于酸、氧化剂对棉纤损伤大,很少单独使用,常与酶退浆、碱退浆联合使用。  4) 煮练: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这些杂质的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同时,由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练,以去除残留杂质。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  5) 漂白:棉织物经煮练后,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不够洁白,用以染色或印花,会影响色泽的鲜艳度。漂白的目的就在于去除色素,赋于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而纤维本身则不受显著的损伤。棉织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氮酸钠法、双氧水法和亚氯酸钠法。次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左右,在常温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对织物强度损伤大,白度较低。双氧水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在高温下进行漂白,漂白织物白度高而稳定,手感好,还能去除浆料及天然杂质。缺点是对设备要求高,成本较高。在适当条件下,与烧碱联合,能使退浆、煮练、漂白一次完成。亚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4~5,在高温下进行,具有白度好,对纤维损伤小的优点,但漂白时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腐蚀设备,设备需要特殊的金属材料制成,故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漂白后都要进行脱氯,以防织物在存在过程中因残氯存在而受损。  6) 丝光:丝光是指棉织物在室温或低温下,在经纬方向上都受到张力的情况下,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以改善织物性能的加工过程。棉织物经过丝光后,由于纤维膨化,纤维纵向天然扭转消失,横截面成椭圆形,对光的反向更有规律,因而增进了光泽。纤维无形定区的增加,使染色时染料的上染率增加。取向度的提高,使织物强力增加,同时还有定形作用。丝光后,一定要采用冲吸去碱或蒸箱去碱,或平洗地去碱等方法充分去碱,直至织物呈中性。   染色 染色是借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具有一定色泽的加工过程。染色是在一定温度、时间、PH值和所需染色助剂等条件下进行的。染色产品应色泽均匀,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织物的染色方法主要分浸染和轧染。浸染是将织物浸渍于染液中,而使染料逐渐上染织物的方法。它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染色。绳状染色、卷染都属于此范畴。轧染是先把织物浸渍于染液中,然后使织物通过轧辊,把染液均匀轧入织物内部,再经汽蒸或热熔等处理的染色方法。它适用于大批量织物的染色。  [编辑本段]棉纤维的鉴别  近来,由于市场上销售的一些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厂家对面料成分名称和含量标注不规范,致使不法商人乘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欺骗消费者。为了帮助消费者准确辨认服装面料的主要真实成分,现介绍一个简易的鉴别方法,鉴别服装面料成分的简易方法是燃烧法。做法是在服装的缝边处抽下一缕包含经纱和纬纱的布纱,用火将其点燃,观察燃烧火焰的状态,闻布纱燃烧后发出的气味,看燃烧后的剩余物,从而判断与服装耐久性标签上标注的面料成分是否相符,以辨别面料成分的真伪。  棉纤维与麻纤维都是刚近火焰即燃,燃烧迅速,火焰呈黄色,冒蓝烟。二者在燃烧散发的气味及烧后灰烬的区别是,棉燃烧发出纸气味,麻燃烧发出草木灰气味;燃烧后,棉有极少粉末灰烬,呈黑或灰色,麻则产生少量灰白色粉末灰烬。  这里是棉纤维的发展史:  墨西哥植棉历史更为悠久。当今占世界棉花总产90%以上的陆地棉棉种都原产于墨西哥,是陆地棉的起源中心.墨西哥被称为“棉花的故乡”。它为世界棉花育种改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和野生棉品种,被誉为世界棉花天然的大种质基地。现已确定全世界32个棉属野生种中有9个原产于墨西哥。墨西哥的全国棉花研究中心总部设在墨西哥城。它将收集到的19个棉种的 120个野生和半野生类型的标本就种植在该所的棉花种质资源种植园内。墨西哥从80年代开始,国家农业科研单位和私人农场共同签约设立了专门从事彩色棉育种与栽培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很有进展,已培育出棕红色、 土黄色、驼色等不同色彩的彩色棉花。据资料记载早在纪元以前,墨西哥的乌雅族和阿西德克族人已经栽培彩色棉花,当西班牙人 16世纪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时,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墨西哥人爱穿的民族服装在集市上销售大受欢迎。  棉花的历史  人类利用棉花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0年甚至公元前7000年前,中美洲已开始利用,在南亚次大陆也有5000年历史。我国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起初人们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古代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由此可见,现今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人当作花、草一类的东西看待的。  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3条不同的途径。根据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比中原早,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唐宋时期,棉花开始向中原移植。目前中原地区所见到的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也就是从这时期起,棉布逐渐替代丝绸,成为我国人民主要的服饰材料。元代初年,政府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元以后统治这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由于非洲棉和亚洲棉质量不好,产量也低,所以到了清末,我国又陆续从美国引进了陆地棉良种,现在我国种植的全是各国陆地棉及其变种。  本世纪60年代,许多国家相继开展彩色棉的研究、试验,进入90年代,美国率先在改造利用野生彩色棉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彩色棉,即自然生长的带有颜色的棉花,因其具有天然色彩,无需印染、漂白等我国工序,不仅避免了染料对水质的污染和织物的危害,也降低了工业成本,因而彩色棉织品成为“绿色环保产品”,“市场未来的宠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的方向 张海亮 吴楚材 陈家其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 210008 一 、新疆棉花生产的现状 自8O年代以来,我国棉花生产徘徊不前,但同期新疆棉花产量却以年均增长率18.8 的速度发展,很快成为我国三大棉田集中区之一(见表1)。进入9o年代,新疆棉花单产和总产量一直名列我国产棉省区前列。新疆棉花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棉花生产布局宏观调整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棉田分布较广,在北纬18。~46。和东经76。~124。的范围内均有分布。7O年代我国棉花布局分散,生产水平低。8O年代以后,经过农业区划及实施,棉花区域布局开始战略性调整,方向是:巩固提高现有的集中棉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集中高产棉区,加速其现代化建设;恢复建设黄河中下游包括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等老的集中棉区;积极发展条件适宜的新棉区,主要是在黄淮平原和南疆等地积极发展棉花生产; c 逐步收缩华北北部、南方红壤丘陵区和云贵高原地区生态条件不适宜的棉区。这一重大调整,使得新疆棉区面积迅速扩大。1980年新疆植棉面积为180.1×10 ha,总产7.92万t,到1994年植棉面积达到74 9×10 ha,总产量达到99.4万t。 3.7g+资源相对丰富 新疆棉区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只有6.9~199.1m 。这对棉花生产来讲不一定是坏事。新疆棉花生产主要靠灌溉来保证供水。新疆可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为916×10。m。。地表水总径流量884×1O。m。,其中国外流入91×10。m。;平原地区地下水总补给量395 x 10。m。,其中可开采量为252×10。m。。虽然水资源利用水平低,但潜力大。新疆现有耕地面积3 124×10 17o,人均0.1317o(1994年底统计数据)。据荒地勘测资料,全疆有宜农荒地4 866.7×10。ha,占全国宜农荒地35 350×10。ha的13.8 ,其中在宜棉区内_的1~3级宜农荒地(宜棉荒地)约有2 133.3X10。ha,后备宜棉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新疆是我国主要的土地资源开发后备基地。 4.粮食自给有余 新疆粮食生产自建国以来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49~ 1966年的农业生产恢复和迅速发展时期,粮食实现基本自给;1967~1976年的停滞发展时期,使新疆由余粮区变为缺粮区;1977年至今,粮食生产再度恢复并蓬勃发展,到1983年再次实现自治区粮食自给有余。近十多年来,在确保自治区自给有余的前提下,调减粮作面积,走内涵发展之路。1977~1994年粮食种植面积由2 286.0×10 ha调整为1 496.0×10。ha,减少790.0×10。ha,粮食单产则由1 410kg/ha提高到4 452kg/ha,总产由322.78×10 t增加到666.17×10 t。粮食总产跨跃四个台阶:1982年粮食总产突破400×10 t,1986年突破500×10 t,1988年突破600×10 t,1992年突破700×10 t,人均占有粮食由1978年的303kg/人增加到4O8kg/人。近几年新疆可以稳定地调出粮食支援西藏西部、青海和甘肃缺粮地区。新疆农作物播种结构中粮经比例由70年代末的3.35:1.O0调整到1994年的1.01:1.O0。由于棉花生产的迅速发展形成了粮、棉和其它作物三元结构,目前这一结构比例为2:1:1。与江苏、河南 两大产棉省相比(见表4),在人均粮食产量水平接近(与江苏比)或较高(与河南比)的情况下,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江苏、河南粮经比明显高于新疆,除棉花#1-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与棉花之比、粮棉比,江苏、河南也明显高于新疆。这说明,在维持目前粮食生产水平情况下,江苏、河南的粮经矛盾、粮棉矛盾以及棉花与其它经济作物之间矛盾均比新疆突出。这表明江苏、河南棉花生产来自粮食和其它经济作物的双重压力均高于新疆。 种棉比较效益较高 新疆棉花生产迅速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种棉比较效益高。表现在两个方面:三大棉区之间比较,新疆植棉效益明显;新疆产棉区内,主要作物品种之间比较,种棉经济效益稳定而且明显。表5为我国不同棉区植棉效益比较(以1990年为准),新疆棉区单产高,单位面积产值、成本、净产)值、纯收益以及成本纯收益率等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值和其它棉区。成本纯收益率高出全国平均值近一倍,是北方棉区的1.77倍,南方棉区的2.14倍。虽然南方棉区单位面积产值高于全国平均值和北方棉区,但是投入成本较高,成本纯收益率则低于全国平均值和北方棉区。由此可见新疆植棉有地区比较优势 从新疆棉区不同作物的经济效益比较来看(见表6),棉花生产成本纯收益率最高,为238 ,是种粮的4.77倍,油料作物的1.59倍,甜菜的3.1o倍,果用瓜的1.45倍。由此可见从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来看,新疆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棉花,是合乎经济规律的。

棉花种植论文3000字开头结尾怎么写

议论文结尾的技巧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请看近中考满分文的结尾技巧。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技巧点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选自河南中考满分文《守卫精神的火种》) 技巧点拨: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上例相比,此例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技巧二: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选自福建省中考满分文《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技巧点拨: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现了自己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第二段小作者言词急切,个性十足,表情达意毫无遮掩,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的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憾。 技巧三:巧妙发问,引入深思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吗? 技巧点拨: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结尾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选自湖北省中考满分文《哈哈镜中的我》) 技巧点拨:这段结尾针对老师的评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先用排比句的形式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不必磨灭学生个性,最后再以问句结束,启示人们进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放弃!(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想到这里,我又记起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身边的书多着呢,只要发觉,肯定会学到很多……”(选自陕西中考满分文《阅读身边的人》)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选自四川内江中考满分文《创造美好的明天》) 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种的时间,一分种微笑、一分种叹息、半分种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天其中了……(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陶醉》) 技巧点拨: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学们应加以学习,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 技巧五: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花样年华》) 技巧点拨:这两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技巧六: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 技巧点拨: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选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文《在阳光下成长》) 技巧点拨: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

论文结束语写作:1、论文结束语要与论文开头相呼应,达到强调主题、加深印象的效果。论文结尾切记草草收兵,结尾和开头不符合,更不要画蛇添足,拖泥带水。2、论文结束语可以具体地总结概括论文前部分的内容,指出各部分的要点,最后突出论题想要表达的内容。也可先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修正、补充说明,进一步表达论题的意义,点明论题。3、论文结束语可以对论文题目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自己的分析。

一、纸型、页面设置、版式和用字。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5mm,地脚(下)20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二、论文封面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组成。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占两行。上一行内容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用小三号宋体;下一行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号宋体加粗。文头上下各空一行。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论文副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作者、学校(市级电大)、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适当居中左对齐依次排列。占行格式为:作者:XXX学校:XXX 年级:XXX 学号:XXX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答辩组成员:XXX(主持人) 职称:XXXXXX 职称:XXX……答辩日期:X年X月X日申请学位:学士(不申请可省略此项)由于论文副题可有可无,学位可申请可不申请,答辩组成员可以是3、5、7人,封面内容占行具有不确定性,为保持封面的整体美观,可对行距做适当调整。三、论文论文由论文目录(提纲)和题目、作者姓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目组成。需要列目录的论文,目录要独占一页。“目录”二字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以下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及其对应页码。用小4号宋体。论文题目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作者姓名:题目下方居中,用四号楷体。完成时间: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字样为“X年X月”,用四号楷体。摘要:作者姓名下空一行,左起顶头,写明“摘要”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摘要内容。一般用五号字,字体用楷体。关键词:摘要下方,左起顶头,写明“关键词”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关键词。词间空一字。字型字体同摘要。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开始。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果居中,上下各空一行。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三、四、五级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一般不独占行,末尾加句号。如果独占行,则不使用标点。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注释: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加注符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标在须加注之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后,用带圈或括弧的阿拉伯数字依次标示。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左起空两字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论文结束语的书写,应该总结性的对全文进行观点的汇总,点明主题,把论文所涉及到的主要观点和内容主旨明确的书写出来,这样才可以达到理想的书写效果。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