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外国建筑学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5-20 00:52:25

外国建筑学学论文参考文献

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西方各国的建筑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形式,都出现了明显的进步,形成了和古典建筑不同的建筑风格。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西方建筑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西方建筑与文明

【摘 要】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奥古斯都也叫屋大维说,我得到的是砖头的罗马,我留下的是大理石的罗马。罗马的万神庙便是为他而建。“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欧洲人说。

【关键词】罗马帝国;古希腊;文明;建筑;三柱式

“古希腊是欧洲 文化 的摇篮,我们在哲学中以及在其他许多领域中常常不得不回到这个小民族的成就方面来……他们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我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可见此地的文化如何如何,在天文,地理,物理,数学,哲学,艺术的造诣。

古希腊的文明,由克里特岛到迈锡尼到雅典,大约公元前两千纪中叶,特里特岛上的国家统治了爱琴世界。数百年,从事手工业,航海业,以及海盗活动。最大的城市是克诺索斯城,号称“众城之城”,统治者是处事领袖又是祭祀。他们的建筑类型有住宅,宫殿,别墅,旅社,公共浴室和作坊,没有神庙。宫殿常以60*30米的院子为中心,有许多采光通风的小天井,屋子依地势而建,房子一层到四层不等,内部内部复杂,古希腊人叫他迷宫。

房子室内外多以柱子分隔,房间也以柱子分隔。柱子是古希腊的一大成就。

在古希腊的建筑,罗马的建筑及至今欧洲的建筑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便是广场,也可以说是剧场。在克诺索斯西北方向有一个主的露天剧场,后面的观众席逐渐升高,大约可容纳几百人,这里最早的露天剧场建造。

公元前1500年左右,克里特被灭,外敌可能是迈锡尼,迈锡尼成为爱琴世界最强大统治者。在希腊的巴尔干半岛,迈锡尼设防严密,非常险固,用巨石垒墙。从迈锡尼狮子门可见,迈锡尼的建筑大异于克里特,一个豪放一个纤秀华丽,一个有极强的防御性,一个毫不设防。

克里特,迈锡尼文化曾经戛然而止。

公元前8世纪,巴尔干半岛,小亚西亚西岸,爱情海岛屿建立很多奴隶制城邦国家,这些国家统治经济关系密切,但从求统一,总称古代希腊。

古希腊的建筑同样也是欧洲建筑的开拓者之一,建筑物与建筑群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艺术 经验 。深深影响欧洲两千多年的建筑史。马克思评论希腊艺术和史诗时说“???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是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范本。”

公元前500~前499,波斯帝国入侵,破坏了实行民主制度的小亚西亚的希腊。希腊城邦团结起来,奋勇抗敌打败了侵略者,一场保卫自由民主的战争,雅典起到重要作用,使雅典成为了各城邦的盟主。人民与财富纷纷涌来。雅典政治,文化,经济高涨。这时候圣地建筑群与神庙建筑成熟,建造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代表――雅典卫城,神庙艺术的最高代表――帕提农神庙。

双层围廊列柱式,紧致的山花,收分的株式,运用了视角矫正技术。

公元前431~前404暴发伯罗奇尼墩战争。以贵族专制体斯巴达为首的城邦,打败了以自由民主制的雅典为首的城邦。战后,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公元前338,马其顿王统一了希腊,随后亚历山大帝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古希腊最有名的便是三柱式。多立克也叫男人柱,爱奥尼克也叫女人柱,还有一种科林斯也称少女柱。当时人们对柱子的宽度,高度,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所产生了美学有很大研究。古希腊另一种成就是神庙。结合株式,雅典卫城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成就的表现。

罗马是意大利的一个小乡村。通过战争吞并壮大,他吸收了周围小国家的文化来丰富自己。波斯的,埃及的,古希腊的。他吸收继承了希腊的神庙,柱式,也使得建筑进一步发展。

罗马发现了混泥土火山灰,创造了拱券,结构,单?,筒拱,十字交叉拱,拥有了分段浇筑技术。在空间方面,人体尺度,静态封密,无导向性,在希腊三柱式后创造了罗马五柱式。

塔斯干柱,多力克柱,爱奥尼柱,克斯霖柱,复合柱。

建筑的发展,建筑学的著作应运而生,奥古斯都以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到现在,某些话语还在用。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建筑学城市规划的书籍,坚固实用,美观,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体系。

在罗马,由于四处征战,有无尽的奴隶,罗马水利很发达,建立了输水道,还用常流水冲去公厕的秽物。罗马公民成为摄政者供养的支持者。所以罗马的公共建筑非常发达,鼎盛时期罗马有三十万无业游民,他们压榨着奴隶的劳动。

执政官建立浴场,广场,角斗场。广场来供公民休闲,演讲。在罗马城有大大小小一千多个浴场,罗马人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穿上浴袍去浴场,晚上回家睡觉。最有名的卡拉卡拉大浴场,里面有商店,图书馆,音乐厅,运动场,还提供日光浴,人们在里面讲买卖,看演出,浴场文化到了后来是淫荡不堪,性病大行其道。

如果问罗马怎么灭亡的,一个在浴场泡没的名族。在罗马浴场,由于水中有铝,导致罗马人很多不能生育,早死。

浴场中有冷水厅,盐水厅,日光浴,可见当时罗马建筑的发达。罗马另一个有名的是斗兽场,四层建筑。一层是多立克柱,二层是爱奥尼柱,三层式科林斯柱,四层是石墙。每层有80个拱券,还有地下一层,所以还能处理流水系统,人流系统,而且当时社会要保证阶层之间不起冲突,安全性,建筑结合水的安全,等等问题,可见当时建筑的成就之高。

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奥古斯都也叫屋大维说,我得到的是砖头的罗马,我留下的是大理石的罗马。罗马的万神庙便是为他而建。“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欧洲人说。

公元395年,古罗马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在意大利及西部是西罗马,首都罗马。意大利以东是东罗马,后来的拜占庭帝国。

公元479年西罗马灭亡,西欧混乱一团,形成封建制而整个欧洲笼罩在教会之下。后来东罗马因为东方阿拉伯教的兴盛与罗马的东正教教义不和,出现了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长达200年,后十字军攻打东罗马,东罗马于1453年被土耳其灭。

拜占庭在建筑商创造了帆拱,也就是我们所见到的穹顶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它影响了俄罗斯,亚美尼亚,保加利亚。

中世纪由西罗马灭亡开始到十四~十五世纪。

西欧在一片荒芜中形成封建制,人民深深的苦难,使宣传禁欲主义,博爱的____发展起来,后来统治了西方一千年。由早期在郊外出现修道院到在城市中心出现城市教堂,教堂变得高耸来显得人的渺小,产生一种敬畏心理――哥特建筑。

欧洲出现的教堂多在那时建造,直刺天际。

教会的腐朽,压迫人性,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人性。再加上,东罗马灭亡,学士们带着古希腊的文明逃到意大利,使意大利首先出现了文艺复兴,那时人文主义学者皮科在《论人的尊严》中假借上帝对亚当说“我给了你自由,不受任何限制,你可以为你自己决定你的天性……”当然文艺复兴也离不开美蒂奇家族对艺术的赞助。

文艺复兴出现的教堂,佛罗伦萨主教堂出现了肋拱,由出生于工匠的伯鲁乃列斯基建造。他精通机械,铸工。是杰出的雕塑家,画家,工艺家,学者。

文艺复兴是个伟大的时代,出现了新三杰,但丁,皮特拉克,薄伽丘,和后三杰,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

这些杰出人士他们在绘画,建筑,雕塑都是有名望的人士,尤其是米开朗基罗,教会也赞美他的建筑。

文艺复兴,迎来了建筑的大发展。

谈东西方建筑装饰中的植物

论文 关键词: 建筑装饰卷草纹比较 文化

论文摘要:建筑装饰中的卷草纹谈起,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对东西方建筑装饰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建筑装饰在不同的民族、地区和时代所体现出的不同精神内涵和文化特征,使我们从更广泛的角度认识东西方装饰文化。

建筑装饰的形式和内容十分丰富,潜在的精神象征意义博大精深,我们从建筑装饰的形式中选取植物纹样——卷草纹作为切入点,以比较文化的角度对东西方建筑装饰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建筑装饰在不同的民族、地区和时代所体现的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征。 编辑。

植物纹样在世界各国的建筑装饰中大量存在,其中卷草纹是不同文化形态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装饰纹样,卷草纹的首次出现,对装饰 艺术 史有着极大的意义。东西方的卷草纹装饰,彼此具有内在的 联系。对于卷草纹究竟属于何 种植 物,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理解,从形式和构成 规律 方面看它们非常相似,都以植物藤蔓为纽带,互相交错,以叶片为点缀,穿插少量花蕾,具有连续性。无论东方的忍冬纹还是西方的莨苕纹,都以线条的生动构成有机纹样,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植物纹样风格化和生成过程中所承载的人类情感。

一、古代 中国 和埃及的卷草纹饰

中国的卷草纹样出现于公元300年前后,在宫殿、庙宇等建筑装饰中较为常见。中国卷草纹最初称为忍冬草纹样,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多少带有宗教的含义。任何宗教性质的符号,只要具有艺术的潜能,都能随着时间而成为主要的或纯粹装饰性的母题。当一个母题因为与宗教意义有关而被频繁地在各种领域中特别是建筑上运用时,就会产生定式。忍冬纹以及与之同源的莲花纹样一起,在南北朝时期得到广泛 发展 ,主要体现在当时的石雕、壁画等装饰中。南北朝时期的装饰艺术具有极强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的 社会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汉灭亡后,三国鼎立,数年战乱,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渴望摆脱现实进入美好的精神境界,此时佛教传入中国,各地开窟造像,敦煌莫高窟便始于此时。这种风格对卷草纹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之具有自由、随意、唯美的特点。忍冬纹的特征为三瓣叶或四瓣叶图形,以富有变化的 组织形式构成有节奏的图案,其中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不同构成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卷草纹不断变化,这种最初的宗教装饰符号,其原始的含义逐渐被淡化,到唐代演变出更加丰富的形式。唐代建筑装饰风格华丽富贵,卷草纹样与葡萄、莲花、石榴、牡丹、宝相花以及祥禽瑞兽等纹样相融合,创造出极富理想主义色彩的植物装饰形象,以其流畅舒展的风格用于建筑的石雕、木雕、藻井、门饰、壁画等方面。

古埃及人最先创造了纪念性建筑,他们用极其耐久的石头建造神庙和陵墓。古埃及艺术是最先把植物的形象加以改变,使之成为装饰形式的,有两种植物与埃及文化紧密相连,即莲花和纸莎草。古埃及的卷草纹样以莲花、棕榈、纸莎草为主题构成藤蔓,花和花蕾点缀在卷曲的茎叶之间,形成优美的曲线,这种纹饰被认为是卷草装饰的基础。莲花和纸莎草生长于尼罗河岸边,莲花象征美好,纸莎草可用于书写,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在埃及文化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常用于建筑柱头、柱身、壁画、门楣等装饰。埃及建筑装饰本质上是象征性的,是东方文化中将宗教与 政治 结合起来的强有力代表,它们不仅仅是纯粹的装饰,更是为了表达民族自身的观念、情感和思想。

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卷草纹饰

富于韵律、节奏鲜明的植物卷草纹,在希腊建筑装饰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虽然其渊源来自古代东方,但在希腊人这里被赋予了形式美。古希腊罗马的卷草图案,多用于柱子的装饰。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沿岸、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五大部分,经历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等不同 历史 阶段,古希腊文明及爱琴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的卷草纹主要以莨苕叶和葡萄纹为基础,组成弯曲的藤蔓,用于建筑装饰。莨苕最初是生长在地中海沿岸的一种低矮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西方,“莨苕树”以其生命力特别旺盛,象征重生、复活而被崇拜和敬仰。古希腊罗马的神殿建筑多采用莨苕叶造型进行装饰,科林斯式柱头便以莨苕叶造型 雕刻 而成,象征神殿永存万世,如雅典利斯克拉底纪念碑的科林斯柱头装饰,以及厄瑞克忒翁神庙的柱饰、门楣、门框等建筑装饰,都是以莨苕叶为基础,以柔美流畅的卷草造型进行装饰。莨苕叶纹饰后来发展为罗马卷草纹,这种形象奇异、卷曲而充满生命力地向周围伸展的叶子,影响了阿拉伯藤蔓的形成(阿拉伯藤蔓演化为阿拉伯寺院的装饰花纹,具有生机盎然的气势和无限扩张的活力)。古希腊罗马建筑装饰中,葡萄卷草纹也很常见,以横向延伸的茎为基础,两侧安排葡萄和葡萄叶。葡萄卷草纹是由波斯传向西方的,因其象征丰收、多产和幸福而被人们所喜爱,在西方与莨苕卷草纹一样,逐渐成为主导型的植物装饰纹样,大量使用于建筑装饰。

东西方不同的 文化背景,使 建筑装饰具有不同的特点,基于人类精神情感的某些共性,不同文化又产生种种奇妙的 联系与融合。卷草纹作为不同文化形态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装饰纹样,涵盖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及 发展 演变。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对东西方建筑装饰进行分析比较,能够使我们从 社会、 历史 、 政治 、 经济 、 心理等更广泛的角度认识建筑装饰文化。

参考 文献 :

① (日)城 一夫:《东西方纹样比较》,孙基亮译, 中国 纺织出版社,北京,2002。

②(奥)阿洛瓦·里格尔:《风格问题》,刘景联、李薇蔓译,湖南 科学 技术出版社,长沙, 2000。

③赵子夫、唐利:《外国古典家具文化 艺术 》,辽宁 美术出版社,沈阳, 2001。

试谈西方宗教建筑及其文化

建筑是有灵魂的,精神依附于物质之上。当今很多的建筑忽略了建筑和其思想与精神的关系,研究建筑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西方宗教建筑角度探讨建筑所体现的文化,诠释建筑和精神的完美结合。

西方文明起源于希腊。希腊的文明渗透着人本主义精神,即神是最完美的人的体现。

“ 希腊是泛神论的国土。它所有的风景都嵌入……和谐的框架里……每个地方都要求在它美丽的环境里有自己的神。”古希腊人崇拜神灵,他们认为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受一位神灵支配。希腊人祀奉各神灵并为之大力兴建神庙,为神灵提供栖息圣地,因而大大小小的神庙遍布古希腊各地。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庙,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 Parth enon ”转写,意为“处女”,是古希腊文明重要见证之一。希腊人神同位,正如意大利思想家维柯所说,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古希腊民族对人的重视,把人置放在高于自然与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改造和征服。帕提农神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人本精神:把建筑本身看作是人向自然进军, 从而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手段与 方法 ,坐落于郊野,高耸壁立而又傲然独有。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帕特农神庙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利克柱式庙宇, 代表着古希腊多利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而且也是全球公认的多力克柱式的代表。它集中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精华, 融汇古希腊多利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风格,多利克柱式给人一种刚毅雄伟、坚强有力的男性气质, 而爱奥尼亚柱式给人一种轻松活波、自由秀丽的女性气质。这种外围多利亚柱式,内殿爱奥尼亚柱式的形制,内柔外坚,反映出对人的美,对人的气质和品格的理解和尊重,以人为本,尊崇人体为最美的人本主义精神。

神殿的尺寸其整体结构每个角落接近希腊人喜爱的“黄金分割比”,如:台基的宽比长,柱子的底径比柱中线距,正面水平檐口的高比正面的宽……基本都是4:9,从而使它的构图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最美的。通过探索,凭借智慧,他们发现了人体结构中的黄金比例,带有数学的神圣美。帕提农神庙在结构上合乎人体美的比例,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于对人的崇拜,由对人体美的赞叹、对和谐的追求引申出对人性美的企羡和推崇的人本精神。

帕提农神庙无论从选址、 形制还是结构都体现了古希腊人独特的建筑理念:人是万物之灵,人是万物之本,人是万物之尊,正是这种雄峙天外的意志、气势和精神,使建筑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固体,它用独特的建筑语言给人启迪,即希腊民族以人为本的精神灵魂。希腊人创造了这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希腊人乃至整个人类创造新的世界和新的精神。

罗马万神庙前一部分是门廊,即由两排科林斯式的柱子支撑着一个半三角形额墙的门廊,后面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神庙。万神庙作为奉祭众神的圣殿,由于希腊人信奉的多神教,那里每种神都有它自己的神庙,如雅典娜神庙,宙斯神庙等等。罗马的宗教信仰基本上也承袭了希腊移风,但在伊特鲁里亚的建筑影响下,罗马人把诸神集中起来供奉,即在一所神庙内,可以设几个圣殿。此处,古希腊神庙四周以柱廊相环绕,它显得亮畅些,故建筑平面是呈矩形状;而罗马万神庙,因供神的圣殿较多,可呈圆环形,但空间必须宏大,于是在伊特鲁里亚的拱劵结构的基础上,创造了这种从外观上看,比较封闭的拱顶结构。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行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万神庙的结构简洁,形体单纯,其主体建筑是圆形的,顶上覆盖着一个直径为米的大弯顶,顶端高度也是米。这样简单明确的几何关系使万神庙单一的空间显得完整统一。

建筑史家说罗马万神庙“把古希腊的回廊移进了室内”的结果,这是罗马神庙建筑中的典型的帝国风格。万神庙主体建筑的美学风格可以概括为简单而庄严崇高,神秘而宏伟富丽,圆洞的设计把神像和天联系起来,这种神秘感是东西方宗教都在追求的。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自己最高艺术成就的艺术风格,对于中世纪来说,哥特式教堂无疑是最杰出的代表。后人称誉为中世纪的奇葩。

“哥特式”(Gothic)一词最初源于哥特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为贬义词。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才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然而到12世纪以后,哥特式艺术作为一种熔铸了浓厚的____神秘主义意韵的新颖形式,成为风靡欧洲、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它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哥特式的建筑中. 现今在西方仍然屹立着的许多气势宏伟的大教堂,如: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等,都是哥特式建筑的杰作。哥特式建筑风格之所以能够取代先前的罗马式建筑风格,最终是根源于宗教的需要。

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法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建筑历史上的一个飞跃。它以“高、直、尖”的挺拔之势和轻盈之感为主要特征。精神的力量通过教堂表达,教堂是一所人与上帝对话的场所,所以它的高昂是将人的灵魂引入到高高在上的天国。在礼拜仪式方面,它保留了基本的十字形平面设计;在结构方面,它不再需要厚重的石材,却可以建造更高更多样化的拱顶。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这样一来,墙壁所空出来的空间就可以用雕塑、绘画和玻璃 彩绘 来 教育 教徒。

工匠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 故事 ,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同时教堂玻璃工匠们利用玻璃来描绘精神的象征符号:柔和的光线透过高高的侧窗洒落进来,暗淡的教堂中,光线集中在圣坛部分,这样可以将信徒的思想朝天空的方向引升。教堂玻璃典型特征之一的大花窗呈圆形,由精致的石肋分隔,好似轮辐,这暗示太阳,象征着基督,而嵌入的圆花则代表圣母玛利亚。“透过彩色玻璃花窗撒下的光线形象地表明了圣经的内容——它直接来自上帝之口,在圣母的体内化为基督之身,窗户是最常令人联想起圣母的物体之一。

哥特式教堂的宗教意义很鲜明地融入到建筑的艺术形式之中了,作为精神皈依的承载体,教堂能够挖掘更多的形式以向人们表现和诉说(如雕刻等),可以说是一部“活现的《圣经》”。在建筑与雕刻上,哥特式艺术从不放弃任何一个细节,使一切建筑形体本身都充满了相应的宗教内涵和艺术表现。它以一种外在性的凝固形式形象地反映了中世纪西欧人内心深处汹涌激荡着的神秘而诡谲的宗教感受。在那些典型作品天主教堂中,不仅是那高耸人云的尖顶、充满了怪诞和夸张特点的巨大肋拱、五光十色的花窗隔屏,甚至连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玻璃和每一个精雕细镂的局部都在宣扬着____的彼岸精神和灵性理想。

参考文献、资料:

[古罗马]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高履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余太星编.论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与玻璃花窗的宗教寓意.第二期.学术探索.2006

【1】 王火利,章润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M〕,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5.【2】 任多鑫,企业改革与标准化管理[J],管理现代化,1983年03期.【3】 冯玉清,从大连开发区看推行混凝土商品化的必要性[J],建筑经济,1985【4】 张宽权,曹居易.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 王佩建,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文明施工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6】 陈永良,试论如何加强建筑企业文明施工管理[J],大众科技,2007,(03).【7】 陈桂久,施工项目动态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8】 康宝锟,如何改进建筑企业大堆材料的管理和核算[J],财会通讯,、 章克凌.《机械化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 邓学才.《施工组织的编制与实施》[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4、 黄展东.《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5、 吴根宝.《建筑施工组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糜嘉平.模板工程施工专业化是必然趋势.[J].施工技术,2008,37(8):24;8、 李书全.《土木工程施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9、 阎西康、张厚先、赵春艳.《建筑工程施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0、 江景波、赵志缙.《建筑施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11、 江见鲸.《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12、 江见鲸.《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13、 孟新田.《土木工程概预算与清单计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 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5、 胡运权.《运筹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6、 邹化烨、李为民、刘敏.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J].水利天地.1997、;17、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12; 19、 林锷.《预算与施工组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外国城市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 王火利,章润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M〕,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5.【2】 任多鑫,企业改革与标准化管理[J],管理现代化,1983年03期.【3】 冯玉清,从大连开发区看推行混凝土商品化的必要性[J],建筑经济,1985【4】 张宽权,曹居易.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 王佩建,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文明施工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6】 陈永良,试论如何加强建筑企业文明施工管理[J],大众科技,2007,(03).【7】 陈桂久,施工项目动态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8】 康宝锟,如何改进建筑企业大堆材料的管理和核算[J],财会通讯,、 章克凌.《机械化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 邓学才.《施工组织的编制与实施》[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4、 黄展东.《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5、 吴根宝.《建筑施工组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糜嘉平.模板工程施工专业化是必然趋势.[J].施工技术,2008,37(8):24;8、 李书全.《土木工程施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9、 阎西康、张厚先、赵春艳.《建筑工程施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0、 江景波、赵志缙.《建筑施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11、 江见鲸.《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12、 江见鲸.《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13、 孟新田.《土木工程概预算与清单计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 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5、 胡运权.《运筹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6、 邹化烨、李为民、刘敏.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J].水利天地.1997、;17、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12; 19、 林锷.《预算与施工组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西方各国的建筑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形式,都出现了明显的进步,形成了和古典建筑不同的建筑风格。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西方建筑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西方建筑与文明

【摘 要】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奥古斯都也叫屋大维说,我得到的是砖头的罗马,我留下的是大理石的罗马。罗马的万神庙便是为他而建。“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欧洲人说。

【关键词】罗马帝国;古希腊;文明;建筑;三柱式

“古希腊是欧洲 文化 的摇篮,我们在哲学中以及在其他许多领域中常常不得不回到这个小民族的成就方面来……他们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我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可见此地的文化如何如何,在天文,地理,物理,数学,哲学,艺术的造诣。

古希腊的文明,由克里特岛到迈锡尼到雅典,大约公元前两千纪中叶,特里特岛上的国家统治了爱琴世界。数百年,从事手工业,航海业,以及海盗活动。最大的城市是克诺索斯城,号称“众城之城”,统治者是处事领袖又是祭祀。他们的建筑类型有住宅,宫殿,别墅,旅社,公共浴室和作坊,没有神庙。宫殿常以60*30米的院子为中心,有许多采光通风的小天井,屋子依地势而建,房子一层到四层不等,内部内部复杂,古希腊人叫他迷宫。

房子室内外多以柱子分隔,房间也以柱子分隔。柱子是古希腊的一大成就。

在古希腊的建筑,罗马的建筑及至今欧洲的建筑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便是广场,也可以说是剧场。在克诺索斯西北方向有一个主的露天剧场,后面的观众席逐渐升高,大约可容纳几百人,这里最早的露天剧场建造。

公元前1500年左右,克里特被灭,外敌可能是迈锡尼,迈锡尼成为爱琴世界最强大统治者。在希腊的巴尔干半岛,迈锡尼设防严密,非常险固,用巨石垒墙。从迈锡尼狮子门可见,迈锡尼的建筑大异于克里特,一个豪放一个纤秀华丽,一个有极强的防御性,一个毫不设防。

克里特,迈锡尼文化曾经戛然而止。

公元前8世纪,巴尔干半岛,小亚西亚西岸,爱情海岛屿建立很多奴隶制城邦国家,这些国家统治经济关系密切,但从求统一,总称古代希腊。

古希腊的建筑同样也是欧洲建筑的开拓者之一,建筑物与建筑群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艺术 经验 。深深影响欧洲两千多年的建筑史。马克思评论希腊艺术和史诗时说“???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是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范本。”

公元前500~前499,波斯帝国入侵,破坏了实行民主制度的小亚西亚的希腊。希腊城邦团结起来,奋勇抗敌打败了侵略者,一场保卫自由民主的战争,雅典起到重要作用,使雅典成为了各城邦的盟主。人民与财富纷纷涌来。雅典政治,文化,经济高涨。这时候圣地建筑群与神庙建筑成熟,建造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代表――雅典卫城,神庙艺术的最高代表――帕提农神庙。

双层围廊列柱式,紧致的山花,收分的株式,运用了视角矫正技术。

公元前431~前404暴发伯罗奇尼墩战争。以贵族专制体斯巴达为首的城邦,打败了以自由民主制的雅典为首的城邦。战后,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公元前338,马其顿王统一了希腊,随后亚历山大帝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古希腊最有名的便是三柱式。多立克也叫男人柱,爱奥尼克也叫女人柱,还有一种科林斯也称少女柱。当时人们对柱子的宽度,高度,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所产生了美学有很大研究。古希腊另一种成就是神庙。结合株式,雅典卫城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成就的表现。

罗马是意大利的一个小乡村。通过战争吞并壮大,他吸收了周围小国家的文化来丰富自己。波斯的,埃及的,古希腊的。他吸收继承了希腊的神庙,柱式,也使得建筑进一步发展。

罗马发现了混泥土火山灰,创造了拱券,结构,单?,筒拱,十字交叉拱,拥有了分段浇筑技术。在空间方面,人体尺度,静态封密,无导向性,在希腊三柱式后创造了罗马五柱式。

塔斯干柱,多力克柱,爱奥尼柱,克斯霖柱,复合柱。

建筑的发展,建筑学的著作应运而生,奥古斯都以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到现在,某些话语还在用。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建筑学城市规划的书籍,坚固实用,美观,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体系。

在罗马,由于四处征战,有无尽的奴隶,罗马水利很发达,建立了输水道,还用常流水冲去公厕的秽物。罗马公民成为摄政者供养的支持者。所以罗马的公共建筑非常发达,鼎盛时期罗马有三十万无业游民,他们压榨着奴隶的劳动。

执政官建立浴场,广场,角斗场。广场来供公民休闲,演讲。在罗马城有大大小小一千多个浴场,罗马人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穿上浴袍去浴场,晚上回家睡觉。最有名的卡拉卡拉大浴场,里面有商店,图书馆,音乐厅,运动场,还提供日光浴,人们在里面讲买卖,看演出,浴场文化到了后来是淫荡不堪,性病大行其道。

如果问罗马怎么灭亡的,一个在浴场泡没的名族。在罗马浴场,由于水中有铝,导致罗马人很多不能生育,早死。

浴场中有冷水厅,盐水厅,日光浴,可见当时罗马建筑的发达。罗马另一个有名的是斗兽场,四层建筑。一层是多立克柱,二层是爱奥尼柱,三层式科林斯柱,四层是石墙。每层有80个拱券,还有地下一层,所以还能处理流水系统,人流系统,而且当时社会要保证阶层之间不起冲突,安全性,建筑结合水的安全,等等问题,可见当时建筑的成就之高。

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奥古斯都也叫屋大维说,我得到的是砖头的罗马,我留下的是大理石的罗马。罗马的万神庙便是为他而建。“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欧洲人说。

公元395年,古罗马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在意大利及西部是西罗马,首都罗马。意大利以东是东罗马,后来的拜占庭帝国。

公元479年西罗马灭亡,西欧混乱一团,形成封建制而整个欧洲笼罩在教会之下。后来东罗马因为东方阿拉伯教的兴盛与罗马的东正教教义不和,出现了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长达200年,后十字军攻打东罗马,东罗马于1453年被土耳其灭。

拜占庭在建筑商创造了帆拱,也就是我们所见到的穹顶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它影响了俄罗斯,亚美尼亚,保加利亚。

中世纪由西罗马灭亡开始到十四~十五世纪。

西欧在一片荒芜中形成封建制,人民深深的苦难,使宣传禁欲主义,博爱的____发展起来,后来统治了西方一千年。由早期在郊外出现修道院到在城市中心出现城市教堂,教堂变得高耸来显得人的渺小,产生一种敬畏心理――哥特建筑。

欧洲出现的教堂多在那时建造,直刺天际。

教会的腐朽,压迫人性,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人性。再加上,东罗马灭亡,学士们带着古希腊的文明逃到意大利,使意大利首先出现了文艺复兴,那时人文主义学者皮科在《论人的尊严》中假借上帝对亚当说“我给了你自由,不受任何限制,你可以为你自己决定你的天性……”当然文艺复兴也离不开美蒂奇家族对艺术的赞助。

文艺复兴出现的教堂,佛罗伦萨主教堂出现了肋拱,由出生于工匠的伯鲁乃列斯基建造。他精通机械,铸工。是杰出的雕塑家,画家,工艺家,学者。

文艺复兴是个伟大的时代,出现了新三杰,但丁,皮特拉克,薄伽丘,和后三杰,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

这些杰出人士他们在绘画,建筑,雕塑都是有名望的人士,尤其是米开朗基罗,教会也赞美他的建筑。

文艺复兴,迎来了建筑的大发展。

谈东西方建筑装饰中的植物

论文 关键词: 建筑装饰卷草纹比较 文化

论文摘要:建筑装饰中的卷草纹谈起,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对东西方建筑装饰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建筑装饰在不同的民族、地区和时代所体现出的不同精神内涵和文化特征,使我们从更广泛的角度认识东西方装饰文化。

建筑装饰的形式和内容十分丰富,潜在的精神象征意义博大精深,我们从建筑装饰的形式中选取植物纹样——卷草纹作为切入点,以比较文化的角度对东西方建筑装饰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建筑装饰在不同的民族、地区和时代所体现的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征。 编辑。

植物纹样在世界各国的建筑装饰中大量存在,其中卷草纹是不同文化形态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装饰纹样,卷草纹的首次出现,对装饰 艺术 史有着极大的意义。东西方的卷草纹装饰,彼此具有内在的 联系。对于卷草纹究竟属于何 种植 物,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理解,从形式和构成 规律 方面看它们非常相似,都以植物藤蔓为纽带,互相交错,以叶片为点缀,穿插少量花蕾,具有连续性。无论东方的忍冬纹还是西方的莨苕纹,都以线条的生动构成有机纹样,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植物纹样风格化和生成过程中所承载的人类情感。

一、古代 中国 和埃及的卷草纹饰

中国的卷草纹样出现于公元300年前后,在宫殿、庙宇等建筑装饰中较为常见。中国卷草纹最初称为忍冬草纹样,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多少带有宗教的含义。任何宗教性质的符号,只要具有艺术的潜能,都能随着时间而成为主要的或纯粹装饰性的母题。当一个母题因为与宗教意义有关而被频繁地在各种领域中特别是建筑上运用时,就会产生定式。忍冬纹以及与之同源的莲花纹样一起,在南北朝时期得到广泛 发展 ,主要体现在当时的石雕、壁画等装饰中。南北朝时期的装饰艺术具有极强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的 社会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汉灭亡后,三国鼎立,数年战乱,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渴望摆脱现实进入美好的精神境界,此时佛教传入中国,各地开窟造像,敦煌莫高窟便始于此时。这种风格对卷草纹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之具有自由、随意、唯美的特点。忍冬纹的特征为三瓣叶或四瓣叶图形,以富有变化的 组织形式构成有节奏的图案,其中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不同构成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卷草纹不断变化,这种最初的宗教装饰符号,其原始的含义逐渐被淡化,到唐代演变出更加丰富的形式。唐代建筑装饰风格华丽富贵,卷草纹样与葡萄、莲花、石榴、牡丹、宝相花以及祥禽瑞兽等纹样相融合,创造出极富理想主义色彩的植物装饰形象,以其流畅舒展的风格用于建筑的石雕、木雕、藻井、门饰、壁画等方面。

古埃及人最先创造了纪念性建筑,他们用极其耐久的石头建造神庙和陵墓。古埃及艺术是最先把植物的形象加以改变,使之成为装饰形式的,有两种植物与埃及文化紧密相连,即莲花和纸莎草。古埃及的卷草纹样以莲花、棕榈、纸莎草为主题构成藤蔓,花和花蕾点缀在卷曲的茎叶之间,形成优美的曲线,这种纹饰被认为是卷草装饰的基础。莲花和纸莎草生长于尼罗河岸边,莲花象征美好,纸莎草可用于书写,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在埃及文化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常用于建筑柱头、柱身、壁画、门楣等装饰。埃及建筑装饰本质上是象征性的,是东方文化中将宗教与 政治 结合起来的强有力代表,它们不仅仅是纯粹的装饰,更是为了表达民族自身的观念、情感和思想。

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卷草纹饰

富于韵律、节奏鲜明的植物卷草纹,在希腊建筑装饰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虽然其渊源来自古代东方,但在希腊人这里被赋予了形式美。古希腊罗马的卷草图案,多用于柱子的装饰。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沿岸、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五大部分,经历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等不同 历史 阶段,古希腊文明及爱琴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的卷草纹主要以莨苕叶和葡萄纹为基础,组成弯曲的藤蔓,用于建筑装饰。莨苕最初是生长在地中海沿岸的一种低矮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西方,“莨苕树”以其生命力特别旺盛,象征重生、复活而被崇拜和敬仰。古希腊罗马的神殿建筑多采用莨苕叶造型进行装饰,科林斯式柱头便以莨苕叶造型 雕刻 而成,象征神殿永存万世,如雅典利斯克拉底纪念碑的科林斯柱头装饰,以及厄瑞克忒翁神庙的柱饰、门楣、门框等建筑装饰,都是以莨苕叶为基础,以柔美流畅的卷草造型进行装饰。莨苕叶纹饰后来发展为罗马卷草纹,这种形象奇异、卷曲而充满生命力地向周围伸展的叶子,影响了阿拉伯藤蔓的形成(阿拉伯藤蔓演化为阿拉伯寺院的装饰花纹,具有生机盎然的气势和无限扩张的活力)。古希腊罗马建筑装饰中,葡萄卷草纹也很常见,以横向延伸的茎为基础,两侧安排葡萄和葡萄叶。葡萄卷草纹是由波斯传向西方的,因其象征丰收、多产和幸福而被人们所喜爱,在西方与莨苕卷草纹一样,逐渐成为主导型的植物装饰纹样,大量使用于建筑装饰。

东西方不同的 文化背景,使 建筑装饰具有不同的特点,基于人类精神情感的某些共性,不同文化又产生种种奇妙的 联系与融合。卷草纹作为不同文化形态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装饰纹样,涵盖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及 发展 演变。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对东西方建筑装饰进行分析比较,能够使我们从 社会、 历史 、 政治 、 经济 、 心理等更广泛的角度认识建筑装饰文化。

参考 文献 :

① (日)城 一夫:《东西方纹样比较》,孙基亮译, 中国 纺织出版社,北京,2002。

②(奥)阿洛瓦·里格尔:《风格问题》,刘景联、李薇蔓译,湖南 科学 技术出版社,长沙, 2000。

③赵子夫、唐利:《外国古典家具文化 艺术 》,辽宁 美术出版社,沈阳, 2001。

试谈西方宗教建筑及其文化

建筑是有灵魂的,精神依附于物质之上。当今很多的建筑忽略了建筑和其思想与精神的关系,研究建筑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西方宗教建筑角度探讨建筑所体现的文化,诠释建筑和精神的完美结合。

西方文明起源于希腊。希腊的文明渗透着人本主义精神,即神是最完美的人的体现。

“ 希腊是泛神论的国土。它所有的风景都嵌入……和谐的框架里……每个地方都要求在它美丽的环境里有自己的神。”古希腊人崇拜神灵,他们认为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受一位神灵支配。希腊人祀奉各神灵并为之大力兴建神庙,为神灵提供栖息圣地,因而大大小小的神庙遍布古希腊各地。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庙,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 Parth enon ”转写,意为“处女”,是古希腊文明重要见证之一。希腊人神同位,正如意大利思想家维柯所说,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古希腊民族对人的重视,把人置放在高于自然与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改造和征服。帕提农神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人本精神:把建筑本身看作是人向自然进军, 从而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手段与 方法 ,坐落于郊野,高耸壁立而又傲然独有。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帕特农神庙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利克柱式庙宇, 代表着古希腊多利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而且也是全球公认的多力克柱式的代表。它集中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精华, 融汇古希腊多利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风格,多利克柱式给人一种刚毅雄伟、坚强有力的男性气质, 而爱奥尼亚柱式给人一种轻松活波、自由秀丽的女性气质。这种外围多利亚柱式,内殿爱奥尼亚柱式的形制,内柔外坚,反映出对人的美,对人的气质和品格的理解和尊重,以人为本,尊崇人体为最美的人本主义精神。

神殿的尺寸其整体结构每个角落接近希腊人喜爱的“黄金分割比”,如:台基的宽比长,柱子的底径比柱中线距,正面水平檐口的高比正面的宽……基本都是4:9,从而使它的构图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最美的。通过探索,凭借智慧,他们发现了人体结构中的黄金比例,带有数学的神圣美。帕提农神庙在结构上合乎人体美的比例,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于对人的崇拜,由对人体美的赞叹、对和谐的追求引申出对人性美的企羡和推崇的人本精神。

帕提农神庙无论从选址、 形制还是结构都体现了古希腊人独特的建筑理念:人是万物之灵,人是万物之本,人是万物之尊,正是这种雄峙天外的意志、气势和精神,使建筑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固体,它用独特的建筑语言给人启迪,即希腊民族以人为本的精神灵魂。希腊人创造了这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希腊人乃至整个人类创造新的世界和新的精神。

罗马万神庙前一部分是门廊,即由两排科林斯式的柱子支撑着一个半三角形额墙的门廊,后面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神庙。万神庙作为奉祭众神的圣殿,由于希腊人信奉的多神教,那里每种神都有它自己的神庙,如雅典娜神庙,宙斯神庙等等。罗马的宗教信仰基本上也承袭了希腊移风,但在伊特鲁里亚的建筑影响下,罗马人把诸神集中起来供奉,即在一所神庙内,可以设几个圣殿。此处,古希腊神庙四周以柱廊相环绕,它显得亮畅些,故建筑平面是呈矩形状;而罗马万神庙,因供神的圣殿较多,可呈圆环形,但空间必须宏大,于是在伊特鲁里亚的拱劵结构的基础上,创造了这种从外观上看,比较封闭的拱顶结构。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行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万神庙的结构简洁,形体单纯,其主体建筑是圆形的,顶上覆盖着一个直径为米的大弯顶,顶端高度也是米。这样简单明确的几何关系使万神庙单一的空间显得完整统一。

建筑史家说罗马万神庙“把古希腊的回廊移进了室内”的结果,这是罗马神庙建筑中的典型的帝国风格。万神庙主体建筑的美学风格可以概括为简单而庄严崇高,神秘而宏伟富丽,圆洞的设计把神像和天联系起来,这种神秘感是东西方宗教都在追求的。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自己最高艺术成就的艺术风格,对于中世纪来说,哥特式教堂无疑是最杰出的代表。后人称誉为中世纪的奇葩。

“哥特式”(Gothic)一词最初源于哥特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为贬义词。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才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然而到12世纪以后,哥特式艺术作为一种熔铸了浓厚的____神秘主义意韵的新颖形式,成为风靡欧洲、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它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哥特式的建筑中. 现今在西方仍然屹立着的许多气势宏伟的大教堂,如: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等,都是哥特式建筑的杰作。哥特式建筑风格之所以能够取代先前的罗马式建筑风格,最终是根源于宗教的需要。

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法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世界建筑历史上的一个飞跃。它以“高、直、尖”的挺拔之势和轻盈之感为主要特征。精神的力量通过教堂表达,教堂是一所人与上帝对话的场所,所以它的高昂是将人的灵魂引入到高高在上的天国。在礼拜仪式方面,它保留了基本的十字形平面设计;在结构方面,它不再需要厚重的石材,却可以建造更高更多样化的拱顶。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这样一来,墙壁所空出来的空间就可以用雕塑、绘画和玻璃 彩绘 来 教育 教徒。

工匠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 故事 ,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同时教堂玻璃工匠们利用玻璃来描绘精神的象征符号:柔和的光线透过高高的侧窗洒落进来,暗淡的教堂中,光线集中在圣坛部分,这样可以将信徒的思想朝天空的方向引升。教堂玻璃典型特征之一的大花窗呈圆形,由精致的石肋分隔,好似轮辐,这暗示太阳,象征着基督,而嵌入的圆花则代表圣母玛利亚。“透过彩色玻璃花窗撒下的光线形象地表明了圣经的内容——它直接来自上帝之口,在圣母的体内化为基督之身,窗户是最常令人联想起圣母的物体之一。

哥特式教堂的宗教意义很鲜明地融入到建筑的艺术形式之中了,作为精神皈依的承载体,教堂能够挖掘更多的形式以向人们表现和诉说(如雕刻等),可以说是一部“活现的《圣经》”。在建筑与雕刻上,哥特式艺术从不放弃任何一个细节,使一切建筑形体本身都充满了相应的宗教内涵和艺术表现。它以一种外在性的凝固形式形象地反映了中世纪西欧人内心深处汹涌激荡着的神秘而诡谲的宗教感受。在那些典型作品天主教堂中,不仅是那高耸人云的尖顶、充满了怪诞和夸张特点的巨大肋拱、五光十色的花窗隔屏,甚至连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玻璃和每一个精雕细镂的局部都在宣扬着____的彼岸精神和灵性理想。

参考文献、资料:

[古罗马]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高履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余太星编.论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与玻璃花窗的宗教寓意.第二期.学术探索.2006

建筑外文论文参考文献

A construction-led design process for tubular trussesDesign Studies, Volume 15, Issue 3, July 1994, Pages 248-259Walid . Tizani, Gwynne Davies, Timothy J. design and management safety regulations in practice—progress on implement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Volume 18, Issue 1, February 2000, Pages 33-40Tony Baxendale, Owain Jones and construction of a concrete floating berthEngineering Structures, Volume 18, Issue 11, November 1996, Pages 837-841P. Starr, D. A. , construction and testing of an air-cycle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road transpor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Volume 27, Issue 5, August 2004, Pages 503-510Stephen W. T. Spence, W. John Doran, David W. Artt , co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integrated solar roof collectors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Volume 21, Issue 5, May 2007, Pages 1069-1078Marwa M. Hassan, Yvan Beliveau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

丨 期刊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46(3):317 323

Dobbs J M, Wong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103-105

Mesquita A C,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丨 专著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Kortun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丨 论文集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

Eiben A E,vander Hauw J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ConfEvolutionary Press,

丨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Chrisstoffels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

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 特开平

Hasegawa,Toshiyuki, Yoshida,et Coating composition[P].EP

Yamaguchi K,Hayashi A. 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丨 技术标准文献

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ISO 1210-1982,塑料 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丨 报纸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丨 报告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丨 电子文献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GB3469 规定: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例如: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英文文献采用 APA格式

丨 单一作者著作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heril, R. D.(1956). The terrifying future: Contemplating color television. San Diego:Halstead.

【1】 王火利,章润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M〕,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5.【2】 任多鑫,企业改革与标准化管理[J],管理现代化,1983年03期.【3】 冯玉清,从大连开发区看推行混凝土商品化的必要性[J],建筑经济,1985【4】 张宽权,曹居易.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 王佩建,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文明施工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6】 陈永良,试论如何加强建筑企业文明施工管理[J],大众科技,2007,(03).【7】 陈桂久,施工项目动态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8】 康宝锟,如何改进建筑企业大堆材料的管理和核算[J],财会通讯,、 章克凌.《机械化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 邓学才.《施工组织的编制与实施》[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4、 黄展东.《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5、 吴根宝.《建筑施工组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糜嘉平.模板工程施工专业化是必然趋势.[J].施工技术,2008,37(8):24;8、 李书全.《土木工程施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9、 阎西康、张厚先、赵春艳.《建筑工程施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0、 江景波、赵志缙.《建筑施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11、 江见鲸.《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12、 江见鲸.《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13、 孟新田.《土木工程概预算与清单计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 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5、 胡运权.《运筹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6、 邹化烨、李为民、刘敏.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J].水利天地.1997、;17、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12; 19、 林锷.《预算与施工组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FRAME 杂志

FRAME于1997年创立,是一本能够“recor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记录时代精神)的著名室内设计杂志。最热门的空间设计、最酷的产品,以艺术和建筑增其美味——这就是FRAME 杂志的精髓。

2、INTERIOR DESIGN

自1932年起至今,Interior Design作为室内设计领航媒体,不断影响着全球的室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精心策划、全面剖析经典原创的设计作品是吸引设计师的独特之处,是迄今美国最成功的设计类商业杂志。

3、理想家:2025

这是一个以建筑设计的方式,发自未来的邀请:来这里,和我们一起探讨中国未来居住方式变化的趋势与可能,一同窥见改变。

我们关注城乡变迁、关注空气质量、关注蚁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天然联系、关注对自然的保护、关注科技与智能模式、关注原初生活形态、关注超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人居状态……关注“家”的意义。

4、室内空间设计手册[日]小原二郎

《室内空间设计手册》的内容是以室内空间为中心来叙述设计技法的。关于室内规划的基本考虑方法,可以建筑规划为范例。但室内与建筑所要求的深度不同,作为其补充内容是以人体工学为首的新领域的研究。

幸运的是,过去数十年间在这方面已经取得相当的成果。《室内空间设计手册》最初的意图就是吸取那些新的研究成果构成基本体系,并对基本设计技法进行分析与阐述,这就是书名"室内空间设计手册"的来由。

《住宅设计解剖书》是一本图解式的住宅设计与规划解剖书,用易懂的550幅插图搭配解说文字,让您清楚了解关于家的所有设计与规划。其中处处可见作者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及巧妙比喻,比如“住宅设计,就像做一个美味的便当”“冰箱是万人迷,任何人都想靠近它”“摆错床的位置,半夜就得扑上床了”等,让你轻松吸取住宅设计的个中巧妙!

《住宅设计解剖书》是一本图解式的住宅设计与规划解剖书,用易懂的550幅插图搭配解说文字,让您清楚了解关于家的所有设计与规划。其中处处可见作者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及巧妙比喻,比如“住宅设计,就像做一个美味的便当”“冰箱是万人迷,任何人都想靠近它”“摆错床的位置,半夜就得扑上床了”等,让你轻松吸取住宅设计的个中巧妙!

外国建筑论文文献

欧洲建筑是分布在欧洲的古代建筑的统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欧洲西方建筑文化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西方建筑中的解构主义

摘要: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进行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所谓的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就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原则与标准。解构主义形式的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分解与重组,因此,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个人性的特征。作为后现代景观之一的“解构主义”思潮对文学、哲学、政治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解构主义;正统;创新

一、解构主义的起源

解构主义哲学主要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而产生的,其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它的哲学渊源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而解构主义的直接来源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不满于贯穿西方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而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对于那种传统的亘古不变的哲学信念发起的挑战,1967年以《文字与差异》、《论文字学》、《语音与现象》这三部书的出版正式宣告解构主义的诞生。

雅克・德里达以人的永恒参与为由,认为书写语言使符号呈现出难以抹灭的物质铭刻,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样化的、无止尽的、模糊的。同时,他强调符号不能使概念有意义,认为语言是一种开放的、变异的、无中心含义的结构状态。他还认为建筑的目的是控制整个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反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垄断地位,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总而言之,可以看出解构主义的特点就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

二、什么是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实质上是对于结构的破坏、分解与重组,是对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的批判、继承和发展。按照解构主义理论,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称之为解码。解构主义的设计师们的共同点是赋予设计艺术作品各种各样的形态,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使其作品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形态的倾向。解构主义风格的设计作品大都具有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多元化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模糊等特点。大多数的作品看似凌乱无章,而实质有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考虑的高度理性化特点。

三、建筑上的解构主义浪潮

二十世纪是各种风格与各种主义百家争鸣的时期,这一时期产生比以往更多的设计风格和流派,集中地反应了各种流派设计思潮对建筑观念的挑战与探索,同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天才建筑设计师。在解构哲学的发展影响波及到建筑后,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建筑上,建筑理论家将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这一理论解放了设计者被传统的结构主义完整性的约束,设计手法越来越让人耳目一新,其代表人物如弗兰克・盖里、伯纳德・屈米、彼得・埃森曼等。解构是文化的重构者,建筑元素的交叉、重叠和碰撞成为设计的整合过程和结果。虽然形态表面似乎呈现某种无序状态,但是其内部的逻辑及思辨过程却是清晰统一的。解构主义建筑实践过程追寻各种各样的手法,创造出同经典建筑模式完全相反的充满矛盾、冲突、变异乃至怪诞的建筑形态,但是建筑理论家们将这些建筑师统称为解构主义建筑师,而这支流派则被命名为“解构主义”流派。

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解构主义建筑设计家弗兰克・盖里在他的设计中就采用了解构主义方式,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坏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盖里的作品相当独特,极具个性,他通常使用多角平面、倾斜的结构、倒转的形式以及多种物质形式并将视觉效应与用到图样中去。他1978年设计的位于洛杉矶自己的寓所,使用了包括金属瓦楞板、铁丝网的色彩鲜艳的工业材料,是最早的解构主义作品之一。1998年弗兰克・盖里设计和建造完成的所罗门・古根海姆博物馆,集中了他后期解构主义的思想,整个建筑在河边,采用了弯曲、扭曲、变形、有机状、各种材料混合拼用等手法。

20世纪80年代,建筑理论家伯纳德・屈米、彼得・埃森曼与德里达开始有所接触并相互影响。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化的方式来建造新的建筑理论框架。伯纳德・屈米的作品重新定义建筑在实现个人和政治自由中的角色。自20世纪70年代起,屈米就声称建筑形式与发生在建筑中的事件没有固定的联系,他的作品强调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在屈米的理念中,建筑的角色不是表达现存的社会结构而是作为一个质疑和校订的工具存在。

还有我们所熟知的央视大楼是典型的解构主义建筑,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建筑之一。它是由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设计的。库哈斯认为,在摩天大楼的设计中“大多数只是按照预先的方式进行布置,在其中进行的只是惯常的活动”他觉察到摩天大楼的创造模式已成为定式,应该有新的创作逻辑与思路,同时,在对于高层建筑的高度问题上,他认为不必“参与对终极高度的无谓竞争”,而是建造“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群”。

四、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及问题

总的来说,现在的解构主义具有无规则、残缺、突变、矛盾、独特的特点,打破传统颠倒传统元素,然后重组一种新的风格,这种模式顺应了现代人们不断追求创新,追求标新立异,追求释放自我的时代。虽然其在声势上很大,在建筑设计探索之路上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解构主义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解构主义建筑理论试图从建筑语言上重组建筑,实现建筑意义的真实表达,虽然实现了反正规传统和正规标准的建筑模式,但是同时造就了光怪陆离的建筑景观和对解构主义的错误认识。从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品中可以看出解构主义建筑是现代主义风格之外的一种理性风格,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解构主义建筑作品对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由于解构主义本身的一些问题以及人们的错误理解,比如:结构过于复杂、工程造价昂贵增加工程技术的难度以及形式的破碎与城市现有的形态显得格格不入,无法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解构主义”这个词,在国内很是时髦,被看成是后现代的核心思想,人们将其理解为“破坏”,意思是要拆除一切既定的原有的结构或者模式,实则不然,解构主义不仅仅是在破坏同时也在建造着。或许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为我国设计的央视大楼引起广大人们的关注并将成为解构主义建筑在新世纪的一个里程碑性的建筑。打破了传统摩天大楼的呆板布局,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这次设计造价也相当惊人,像这样的建筑是否真的具有现实意义?当然从建筑学角度分析,它的确是建筑形式上的大突破,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解构主义自身存在一些缺陷和争议,但是,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又被人们所厌恶之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在建筑理论方面,它敢于打破正规传统和正规标准,使建筑设计师门从传统的建筑模式中释放出来,对新世纪的建筑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李辰琦,张伶领.“杂乱”中的“动态有序”――解构主义建筑的动态秩序|J|.建筑师,2004

[3]C詹克斯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M|.李大夏,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徐津 建筑的解构与解构的建筑――思想及作品解析|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2

浅谈西方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摘 要】 随着历史不断地向前推移,在中西文化不断地摩擦和冲击过程中,中国的建筑文化受西方建筑的影响比较严重。现阶段,中国建筑在处理本土和外来建筑文化问题上出现很多缺陷,不但使许多地区的本土特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中国建筑如何受到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最后针对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在如今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时代,处理好继承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文化与创新时代文化三者的关系意义重大。

【关键词】 中西结合、建筑、传承与融合

一、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

放眼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的建筑文化基本上是呈现一个相对保守的态势,几乎是没什么变化和突破,好坏之分也只能从建筑的用料和做工质量来分辨,在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上并没有什么区别。虽然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变革甚至民族的分裂与融合,但由于我国社会制度仍然没有打破封建社会的桎梏,所以整个社会从上到下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动。封建制度是中国建筑文化的基础,封建皇权的统治使人民无力反抗,甚至有人认为封建制度永远不会灭亡,所以,中国的建筑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继承与传承下渐渐达到了顶峰。即使如此,中国早在近代之前也存在过西方风格的建筑,但是数量和规模都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限制,比如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圆明园中长春园的海晏堂,这个建筑是由意大利人郎世宁为代表的多人共同设计而成,是典型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但这个建筑仍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西式风格,因为建筑材料和许多装饰花纹都是使用的琉璃瓦等中国特色材料。所以,中国封建社会这段时期内的西方风格建筑并没有在中国得到发展,相反却受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不少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中国的建筑文化出现变革的分水岭大约在改革开放前后。封建统治时期的城市建筑以皇城宫殿、贵族官邸、封建园林、宗教寺庙以及君王陵墓为主,这些造就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精华,是中国几千年人民智慧的结晶。可以发现,我国古代的建筑是按照一种辐射式的铺设方式,以某一个重大建筑为中心,向四周蔓延的结构形式。很明显,这种建筑风格是为了维护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为了方便统治者对周围事物的管理。除了这种城市建筑的功能性需求,这种辐射式的结构也体现了人民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比如,人们会围绕宗教寺庙、家族宗祠或是官府居住,这样不但可以就近祈福、朝圣,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加平静的生活。

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建筑文化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换,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也迈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城市建筑的铺设机构也由原来的辐射式变成了分散式。即使在大型城市,也很难见到巨型的建筑群,无论是政府、企业或是交通枢纽,已经开始向城市的边缘迁移。这样,城市建筑的文化表现力开始由原先的核心建筑群向普通的建筑转移,单体建筑越来越凸显自我,从造型、结构到色彩内容都开始丰富起来。城市建筑群众的标志性建筑越来越多,新式建筑的兴起也越来越频繁,这些都是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变更的直接体现,中国已经完全摆脱封建社会为了统治阶级的自身利益而延续下来的建筑群结构,进入了当前城邦集中式建筑与农村散点式建筑相结合的新型建筑群结构。

二、西方建筑文化对我国建筑的影响

西方各种各样的文化开始进入中国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这次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也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讲究的是“中和”和“中庸”,这与西方建筑自由和开放的审美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冲击。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我国更是越来越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与先进科学和技术的影响,于是,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开始与西方建筑文化相融合,并且开始转型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式建筑。

中西建筑文化强烈的冲击从鸦片战争一直持续到19世纪20年代。在这期间,西方风格的建筑在中国发展较快,但在中国广阔的疆域中仍属于稀奇建筑。由于我国当时经济和社会的落后,以及帝国主义的入侵,这段时间兴建的建筑大多受到外国人的控制,由为西方设计,中国人施工。主要表现为:

1、办公类。中国最早的办公类西方建筑要属传播西方教义的教堂,这类建筑带有极强的西方文化特色,但是精神的寄托并不是西方列强所需要的。为了追求更多剩余价值和物质利益,西方列强开始兴建与洋务运动相关的办公类建筑。众所周知,我国最早的办公建筑就是封建时期的政府官员审案办案的衙门,这些建筑都形似目前老北京的四合院,中间的大院四周是平房型建筑,具有非常浓厚的中国建筑文化风味。中西文化冲击后,受到国外建筑文化的影响,我国也开始修建多层的楼房与大院相结合的办公类建筑,高层楼房属于西方风格,而大院式的格局则带有中国风味,这种建筑则属于中西建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2、住宅类。住宅类的建筑变化比较明显的就是上海的里弄式建筑,它最早起源于欧洲联排式的木板式建筑,由于木材容易着火发生火灾,1870年上海里弄建筑基本都变成了石库门住宅。这些建筑在总体的排列方式上是欧洲的早期联排式,但是每一个建筑的平面结构则是中国北方传统的四合院结构,但是在细节和装饰方面又具有南方传统特色。这种借鉴了欧洲风格的新式石库门建筑,整体建材使用了石头和砖料,具有更加丰富的欧洲风格的铁门和装饰,最大的变化就是阳台的添加。我们熟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点兴业路76号石库门就是一处当时最典型的中西结合的石库门建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如同交响乐一般,不同音调和旋律此起彼伏,中国建筑文化在传承发扬本土特色的同时,受到了非常强烈的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

三、我国建筑的发展前景

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种风格的建筑都是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沉淀才能延续下来,而且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分析了中外建筑文化差异和冲击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筑的发展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首先,建筑文化必须传承和延续本土的特色文化,中国的城市建筑文化具有几千的辉煌历史,更应该充分的体现出来。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城市缺乏这种突出本土建筑文化特色的政策,许多地区由于受到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已经开始逐渐丧失本土民族特色。我国建筑文化的“本土性”和“国际性”分辨不够清晰,开发商也受到外来建筑设计开放性的影响,盲目的追求外来建筑文化。所以,城市建筑在学习借鉴国外优良特质的同时必须追求本土特色。

其次,一座城市的文化的表现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地的建筑文化,城市建筑的风格与特质也反映出城市人民的素质和价值取向。建筑文化的发展是城市多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比如地理位置、历史背景、风土人情、气候变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特色等。所以,每一座建筑的兴起必须讲求物质功能的完善、科学技术的先进,最重要的是丰富的文化内涵。

总结

在西方建筑文化面前,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其精髓的同时,一定要摒弃照搬照抄的做法,对外来的文化要有针对性的加以利用,而非全盘推行。最重要的是保证本土建筑文化特色可以继续传承下去,结合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鼓励创新。中国的建筑需要新的一代人进行传承和发扬,走出现阶段我国建筑文化低沉期,走向一片新的光明。

参考文献

[1] 曹叶成.浅析西方建筑文化对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23-25

[2] 季富政.浸染――也谈西方建筑文化对中国的影响[J].建筑与文化.2011,(12).38-3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1] 王蒙. 汉城盛会话东洋[J]读书, 1996,(01) . [2] 孟丹. 走向“天人合一”的城市文化生态观[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 [3] 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及其与外语教学之间关系[J]汉语学习, 1993,(03) . [4] 姜林涛,荀平. 浅析中国建筑文化与诗词歌赋之联系[J]华中建筑, 2007,(09) . [5] 张鸽娟,廖劲松. 对建筑美的人文内涵的认识[J]山西建筑, 2005,(13) . [6] 李先逵.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J]建筑学报, 2001,(08) . [7] 李清良. “天人合一”与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J]社会科学家, 1998,(02) . [8] 吴永辉. 试从比较文学看中国建筑[J]新建筑, 1985,(04) . [9] 秦红岭. 儒家伦理与中国传统建筑[J]新建筑, 2004,(03) . [10] 韩永红. 中西方建筑中的文化特征比较[J]新西部(下半月), 2008,(09) . [11] 毕继万. 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8,(01) . [12] 朱翔,张琦. 两极之间——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J]装饰, 2005,(12) . [13] 任桢.中西建筑文化内涵比照[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学校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是我整理的建筑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体)(11G101-2)[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1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11G101-3)[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土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土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6.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8.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

9.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年第27卷;

,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1.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2000(04);

12.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

13.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09:90-93;

14.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一),地下空间,2004年3月,24(1):133-142;

15.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月,1(3):323-328;

16.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0(3);

17.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656-660;

18.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

19.[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0.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2);154-157;

21.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0(4);30-33;

22.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04,24(5);

23.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26-27;

24.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6.刘力,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7.(丹)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8.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9.鲁睿,商业空间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30.张伟.,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腾智明,朱金铨编著.《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

2、黄棠.王效通主编.《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邵全,韦敏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4、王祖华主编.《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王萍主编.《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朱彦鹏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9、陈树华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10、侯治国主编.《砼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1、胡乃君主编.《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2、沈满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3、贾韵绮、王毅红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4、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15、《新版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徐晋仙.建筑施工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J].科技向导,2010,(26):73.

[2]李润成.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12,(6):74-75.

[3]李海涛.工程投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技术市场,2011,(6):295.

[4]王革新.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与编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7,(1):54.

[5]聂迎春.浅谈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指导,2010,(2):29.

[6]林瑞.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3):25.

[7]宋玮.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2):41.

[8]吴永昌.简述安全、质量、进度、投资之间的关系[J].经济师,2010,(6):233.

[9]陈兵.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J].企业研究,2011,(20):183.

[10]齐新红.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其重要性[J].建工论坛,2010,(23):181.

[11]石爱萍.浅谈季节性施工的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1):225.

[12]王坤.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J].探索经验,2010,(3):76.

[13]王清洲,刘淑艳.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成本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6,(13):21.

[1]王亚军.交通土建工程项目中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6(4):43-45.

[2]史经会.基于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6(12):143-144.

[3]张奕宝.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J].价值工程,2015(9):151-152.

[4]梁飞.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65-66.

[1]陈剑勇.土建施工工程中的电气安装技术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07)

[2]徐建文.浅谈水暖工程中土建的施工配合[J].山西建筑.2010(20)

[3]罗新刚.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4]彭毅.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J].西部探矿工程.2005(S1)

[5]梁笑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

[6]董服松.建筑施工中裂缝控制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7]郭建功.建筑工程中的预埋件施工流程及要求[J].科技传播.2011(11)

[8]陈冉.浅析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原因及防控措施[J].科技资讯.2007(12)

相关百科